|
我也来说一点。太极拳竞赛套路,之所以叫竞赛套路,它是为比赛而设。仅管如此,它的套路配置还存在许多缺点,这且不去说它。单究其在世面广为流传的情况来看,有可喜的一面,群众动起来了。这是可喜的一面;另一面也值得我们深思,一些急功近利主义者,为获取蝇头小利,迎合许多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的心理:贪多、求快、适于集体活动。饥不择食,也不问是否是明师,你教我给钱。见一人获利,大家齐进,个个“名师”,“我师ㄨㄨ”,“我拜在某大师名下。”其实ㄨㄨ或某大师他连见都没有见过。当然师付名声愈大,收费标准也就愈高了。想想网上看看视频都要交钱,何况面授乎(当然有不少不收费的视频)。今天以李德印教授为准,明天以吴阿敏为准,后天又以陈思坦为准,就是没有以打得舒展,功夫较高的人打的拳架为标准。传统套路,有的教练还说,传统套路老了,谁还去学哟,只有那些老古董不愿接受新东西(竞赛套路)的人才打传统套路。也难怪,国家还不厌其烦的编8式、16式等等。还怕你不肯接受,硬性规定,你想考段位,你就得练8式、16式……否则你别想拿到段位。在我接触的有些4段,5段连太极拳的一些基本道理都不懂,还要说:“你懂,你懂?你是几段?”可叹啦,中国的国宝往何处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