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海底珍珠

吴图南先生传人的声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4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五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口父 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干姜二两(炮,味辛热))

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 甘草四两(炙,甘平) )



右二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 )



右三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



右三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发表于 2005-3-4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经典不读好是不行的,阁下洋洋洒洒列文如此,是想说明阁下的观点??

很可惜的是,阁下引出的经典不能证明阁下所说的“白虎加人参汤治太阳病”!!!不能!

而且看出jinfeng6089为辨而辨,不惜使用极为拙劣的手段,请各位耐心听在下道来。

发表于 2005-3-5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jinfeng6089在2004-11-10 14:12:29发言:说一句实在的话,如果“海底针”说的作者是实话的话,那么他大可不必为了网上的争执伤肝火的,毕竟从中医学上讲,仅仅一个太阳病,其诊方就何其多也,例如,仅仅选对症之药,就有葛根汤、四逆汤、白虎人参汤等等……

于是在下就发现有人乱丢书包啦,于是发言:太阳病用四逆汤?用白虎人参汤?!  怎么“选对症之药”也选不上啊! 拜托! 再看看《伤寒论》!

     如果真的jinfeng6089懂中医,自然会发现问题,他不吭声,大家也就只是认为他只是一时说错而已,此无伤大雅,孰人无过?不怪也。但问题来了……

    jinfeng6089很明显不懂中医,于是马上翻查《伤寒论》。其实驳倒在下很简单,只要里面有用“白虎加人参汤”治“太阳病”的条文就选载条文就行,不过数十字而已,铁证如山何人能辨?

   那为何jinfeng6089引用一堆原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哈哈哈,原因可是大有文章!

   

发表于 2005-3-5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伤寒论》中“太阳病”条文中唯一涉及“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即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是说“白虎加人参汤”治“太阳病”吗?不是!是“太阳病”因用桂枝汤治疗不当,进而转为“阳明病”,于是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阳明病”!!

    也就是说整个《伤寒论》中根本就没拿“白虎加人参汤”来治“太阳病”!

    jinfeng6089如还不服可以看看《成注〈伤寒论〉》中,大家成无己是怎么说的,《伤寒贯珠集》尤在泾是怎么说的。

   在下载下《医宗金鉴》关于此条文的评述,以资有兴趣的拳友欣赏:大烦渴,阳明证也。洪大,阳明脉也。中风之邪,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不解,大烦渴脉洪大者,是邪已入阳明,津液为大汗所伤,胃中干燥故也,宜与白虎加人参汤”

发表于 2005-3-5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infeng6089在2005-3-4 14:34:55的发言:

太阳病,傷寒,無大熱,口躁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明明是治“阳明病”的【白虎加人參湯】,怎么可以拿来治“太阳病”呢?

     jinfeng6089没办法,于是鱼目混珠,在“阳明病”条文中,载下第169条,并凭空在条文前妄加三字:“太阳病”!!!!!!!

    在下依据是什么?是《伤寒论》论的“康治本”、“康平本”、“宋本”、林注、成注、《伤寒贯珠集》、《医宗金鉴》!

发表于 2005-3-5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达到目的,为掩盖妄加的“太阳病”,本来一句即可“驳倒”在下的“经文”,却引来了洋洋洒洒的,看似相关,实与争论点无关的一大串载文。

    刻意增加经文和引用大量经典能迷糊在下吗?!傻猫尚且不会被迷糊,更何况各位慧眼拳友?

    如此手段既拙劣有又可笑,在下不解万分。

发表于 2005-3-5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白虎加人参汤”治“太阳病”是“攀亲带故”的可笑,那么“四逆汤”治“太阳病”就是“缪以千里”的可悲……

所幸jinfeng6089不是医生……

发表于 2005-3-5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不懂中医,却挂着中医外皮,道着“玄学”以言,中医的式微跟社会这种风气有关。

太极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直言莫晦,凭据莫伪,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

发表于 2005-3-27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的关键不在谁抄袭谁,而是在于以一作者不清之文否定对方,荒谬!!

“惊风”为辨而辨,刻意撰改经文,误导视听。如斯为达目的,行此等手段,何颜以对?!

“惊风”怎么不自省而又说什么思考“否定陈氏”的话呢?!何不自重?

发表于 2005-3-28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猫小狗的,企图转移注意力,掩盖自己的妄自尊大与理屈词穷啊!

可笑!可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