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5 21: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根据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外地好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
河北永年特别河南登封,在利用太极拳、少林拳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发展焦作的太极拳文化产业,必须从太极拳自身的特点和焦作实际情况出发。
一是不能走广普培训之路。登封少林拳的培训产业极为发达,常设培训学校60多家,多所大的培训学校在校学生多达6000多人,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每年到登封参加武术培训的人员多达五万人,但焦作的太极拳文化产业就不适合能走登封的广普培训之路。这是由少林拳、太极拳不同的特点决定的。习练少林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护法护寺,少林武僧曾被称为少林僧兵,是一支强干的武装部队。而习练太极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习练少林拳重在有一技之长,习练一段时间的少林拳,可以当保安,可以当武警,可以参加影视剧拍摄,功利性非常强,所以可以广泛普及。而习练太极拳,短短几个月的培训,或许多才能让习练者刚刚入门,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是练不出什么门道的。就是练到一定的水平,其主要作用仍然还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对花钱参加太极拳培训的人来说,短期内不会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太极拳培训产业必须定位于少而精,定位于大师级、教练级高端人群的高端培训。上海的黄忠达开办的太极养生馆,每人每年的会费为6000元,每年能有数千万元的收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是不能走少林拳大投入演艺演出之路。登封的《风中少林》、《禅宗少林》是文化业大投入大产出的成功典范,但用同样的投入,不可能取得少林拳演出那样的艺术效果和市场效益,这也是由少林拳与太极拳的不同特点决定。
少林拳是典型的外家拳,进击性强,节奏轻快,变化多端,再加上佛教文化元素、禅宗文化元素,可视性极强,而太极拳则是典型的内家拳,防护性强,节奏缓慢,变化不多,多数表演套路可视性较差。如果要做太极拳演出产业,也必须充分考虑太极拳的这些特点,必须注意扬长避短。
三是不能用行政主体代替产业主体。市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行政管理主体而不能是产业主体。因为怕行政隶属关系调整,市里不敢有大动作,县里没有能力做点大动作,在等待的观望中,在观望中等待,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就有可能擦肩而过。而作为法人投资,产业发展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如果设立国有控股的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可以将资金投在市里,也可以将资金投在县里,还可以将资金投在国内外任何一个地方,谁不在乎温县归省里管还是归国家管,就是归联合国管也不要紧。
四是尽量用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方式来推进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少林拳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登封市政府的领导是这样给自己定位:把握方向,科学决策,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打造平台,推波助澜。比如理工大准备办本科层次的太极学院,温县也准备引资办本科学历的太极拳院,市政府是否可以对这两种产业行为进行合理引导?河北唐山有家拟在温县投资十亿多元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市政府的项目评估论证就显得特别重要。干好自己的事,其它交给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