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太极方架

[公告]有关吴式太极拳系列的书籍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3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思百问太极拳》高状飞。
发表于 2005-11-28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健身祛病锦九段》王培生 2000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原名<乾坤戊己功>)



王培生先生的这本著作哪里能够买到?或者有电子版的?我只有一套正版的VCD。



谢谢!

发表于 2006-2-5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太极拳内功解秘-祝大彤、太极拳讲义--吴公藻。这两本书哪里能买到?
发表于 2006-2-5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内功解秘-祝大彤,出版时间不太长,一般省会城市的新华书店都能买到,网上也有邮购的。太极拳讲义--吴公藻,八十年代重版过,到旧书店找找或许有。我只有一本,可以找时间拍成数码相片给你。


发表于 2006-2-5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因为我听说《太极拳讲义》写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06-2-6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总论  吴公藻

拳术一道。不外强健筋骨。调和气血。修养身心。却病延年。实为後天养生之术。

太极拳。乃循太极动静之理以为法。采虚实变化之妙而为用。其姿势也中正安舒。其动作也轻灵圆活。故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其动静之理。与道家之坐功。互相吻合。贯道家之行功。在拳理言之故称内家。因与道本为一体∶老幼妇孺。均可练习。其功用纯任自然。学之毫无痛苦。诚有益无害之运动也。

苟能精勤研究。历久不懈。则愈练愈精。愈精愈微。由徵人妙。由妙入神。不但有益於身心。更能增进智慧。获益殊非浅鲜也。

太极拳基础

太极拳以拳架为体。以推手为用。在初学盘架时。基础最关重要。其姿势务求正确。而中正安舒。其动作必须缓和。而轻灵圆活。

此系人门之径。学者循序而进。不致妄费功夫。而得其捷径也。中者。心气中和。神清气沉。其根在脚。即是立点。重心系於腰脊。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精神含敛於内。不表於外。乃能中定沉静矣。正者。姿势端正。每一姿势。务宜端正。而忌偏斜。然各种姿势。各不相同。或仰,或俯,或伸,或屈。非尽中正。是以其发劲。及其用意之方向。而求其重心。盖重心为全体枢纽。重心立则开合灵活自如。重心不立。则开合失其关键。如车轴为车轮之枢纽。若使车轴。置於偏斜。而不适於车身之重心处。则车轮转动。进退失其效用矣。故拳架之姿势。务求正确。则重心平稳。要不自牵扯其重心。而辨别虚实也。

安者。安然之意。切忌牵强。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适。乃无气滞之弊。而能气遍身躯矣。此由於姿势安稳。动作均匀。呼吸平和。神气镇静所致。

太极拳十三势大义

十三势者。按五行八卦原理。即推手之十三种总劲。非另有十三个姿势。

五行者。即进,退,顾,盼,定∶之谓。分为内外两解。

行於外者。即前进,後退,左顾,右盼,中定。

行於内者。即粘∶连,黏,随∶不丢顶。

八卦者。亦分内外两解。

行於外者。即四正四隅。

蕴於内者。即棚,捋,挤∶按,采∶列,肘,*,八法也。

行於外者为势。蕴於内者为劲。

学者以拳为体。以推手为用。

经曰: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实为太极拳之精义。学者不可不留意焉。



发表于 2006-2-6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慢与不用力之解释

太极拳慢而无力。学者多怀疑之。或谓不能应用。徒能锻练身体。盖练拳之道。首宜研究学理。学理了然。再学方法。方法精熟。 始能应用。非拳术之不能应用。实功夫之尚未练到耳。如炼钢然。由生铁。而炼成熟铁。由熟铁。而炼成纯钢。非经过长时间之火候不为功。夫太极拳之所以由慢而成者。其练习时间。纯任自然。不尚力气。而尚用意。用力则笨。用气则滞。是以沈气松力为要。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制刚。无中生有。有若无。实若虚。逆来顺受。不丢不顶。均系虚实之变化也。慢者缓也。慢所以静。静所以守。守之谓定。此即心气之中定也。心定而後静。静而後神安。神安而後气沉。气沉而後精神团聚。乃能聚精会神。一气贯通。慢由於心细,心细则神清。神清则气爽。乃无气滞之弊。快由於心粗。心粗由於急。急则气浮。气浮不沉。心急不静。不沉不静。心无所守,则散乱之病生。虚灵二字。更无由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者。由於感觉使然。故其拳架系锻练身心以为体。功夫出自推手而为用。

推手之初步。专在摩练感觉。身有所感。心有所觉。感应精微。致用无穷。故能知己知彼。其滋味则心领神会。非笔墨所能形容。其变化之无穷。皆由感觉之灵敏。故能知其虚实。而便利从心。此慢与不用力之义也。
发表于 2006-2-6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已从人之解释

舍己从人。是舍弃自己的主张。而依从他人动作。在太极拳中。为最难能之事。因两人在交手之时。胜负之观念重。彼我决不相容。何况互相攻击。或在相持之中。而弃其权利。所谓舍己从人。不仅作字面解释而矣。在吾道中。其寓意至深。学者当於惟务养性。四字下功夫。经云。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静为性。阴阳为理。故性理为道之本源。养性之说。是学者应时时致力修养。潜心揣摩。心领神会。久之自能豁然贯通矣。又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懂劲後而市阶级神明。此乃循环之理。归宗之意。盖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寰中。功夫练到精微。能造机造势。不愁无得机得势处。能处处随曲就伸。则无往不利。如此乃能舍己从人。

太极拳八法秘诀

棚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时力。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

按劲义何解。运用似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人。

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你力巨细。权後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千斤方可平。若问理何在。斡捍之作用。

列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於其上。脱然掷丈寻。

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

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

连环势莫挡。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後。运用始无穷。

*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

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发表于 2006-2-6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定之解释

伸屈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

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亦道之本也。

虚实之解释

兵不厌诈。以计胜人也。计者虚实之谓。拳术亦然。姿势,动作,用意,运劲。各有虚实。知虚实而善利用。虽虚为实。虽实犹虚。以实望虚。避实望虚。指上打下。声东击西。或先重而後轻。或先轻而後重。隐现无常。沉浮不定。使敌不知吾之虚实。而吾处处求敌之虚实。彼实则避之。彼虚则望之。随机应变。听其劲。观其动。得其机。攻其势。如医者视病而投药。必先诊其脉。观其色。察其声问其症。故曰。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也。

发表于 2006-2-6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答之解释

我有所问。彼有所答。一问一答。则生动静。

既有动静。虚实分明。在推手则以意探之。以劲问之。俟其答复。再听其虚实。

若问而不答。则可进而击之。若有所答。则须听其动静之缓急。及进退之方向。始能辨其虚实也。

虚领顶劲之解释

顶劲者。即顶头悬。

头顶正直。腹内松净。气沉丹田。精神贯顶。

如不倒翁。上轻下沉。又如水中浮漂。漂然不没之意。

歌曰:神清气沉任自然。漂漂荡荡浪里攒。凭你风浪来推打。上轻下沉不倒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