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帖子的时候,看到一个帖子说太极的“听劲”,讨论的不亦乐乎,本人也回了帖,顺便多说了两句,为了能够引起大家更热列的讨论,把帖子复制如下:
什么事情都有极限,听劲的先决条件是“接手”,如果反应慢的接不到手或者等接到对方已经完成了此次进攻,当然就没有什么效果了。真正的搏击是在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对手也不是傻瓜,也有虚有实,真正能够够接到手并粘上的机会很小。所以练习武术(太极也不例外)就是要练到速度、反应比别人快才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做出的反应是根据眼睛和经验下意识的判断,而不是等“听”到劲后才做出的,所以练习太极拳的“听劲”对推手而言是基本功课,但对稍有点实际意义的格斗来说,是一个谎言。
中国的传统武术是在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其实你只要稍微历史地分析一下就可以很清楚的得出结论:不光是太极拳,所有的传统武术都不适合现代的徒手搏击。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规则也发生了变化。
在冷兵器时代,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保镖等行业,人们用的最多的是兵器,而不是徒手格斗,徒手格斗是在相互贴身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的,所以才有靠、摔、拿等招式,因为解决战斗还是用兵器最有效。
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中的各种步法、招数,大部分是练习基本功,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和力量,所以在各种武术中才有马步,弓步等大身法的步型,这些步型在徒手格斗中是根本不实用的,因为在现代徒手格斗中,最重要的指标是速度、力量和灵活性,在现代的各种格斗,除了摔跤、柔道等以摔为内容的项目外(其实两不能算搏击),不管是拳击、各种散打,谁还见过这些步型、步法?因为这根本就不实用,步一死就挨打是比然的。
传统武术练习的是“群战法”,因为不管是战场,还是日常打架,你不能要求你的敌人遵守规则,一个对一个,所以在练习时很多招数都是练习自己生存的机会或脱身的方法,这些不是用来打入的。
凡是生死格斗,很少有自己毫发无损而致死敌人的,胜利的定义是自己活着而敌人死了。所以武术练习的目的是以自己较小的代价换来敌人大的伤亡。遗憾的是武术练习者还一直在幻想着这个境界,总是幻想先化解敌人的进攻(自己不败)再自己进攻,所以才有很多庸人研究敌人这一招来了如何如何,套路中的这一招是如何如何用等等。
在现代,武术的战斗意义已经没有什么存在价值了。模仿冷兵器时代的格斗,不管是徒手还是兵器,只能是一种体育项目,给人们带来娱乐,引导人们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锻炼身体而已(当然还有商业的因素),凡是体育项目,就要规则,若没有规则,则只能自生自灭,因为所谓实际的搏杀已经没有存在的任何必要了。所以我们不能说中国传统武术和拳击或者泰拳比就如何如何,也没有必要抱怨规则有利于谁。中国武术如果要把他定义为搏击性质的体育项目,则制定规则,让练习者按照规则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把他发展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体育运动才是当前真正迫切需要作的,自我陶醉,自我幻想式的苦行僧式的修炼只能是自我欺骗(当然以他为健身者没有必要关心这些问题,这也是太极操的贡献)。
顺便提一下太极推手,其实是一个处于非常尴尬境界,若把他作为一个到散手的过渡步骤,则有些舍近求远,再说,谁能说清楚真正的散手是怎么样的呢?其规则究竟是什么样的?若把他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唉,相信大家都看过,从观赏性上实在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啊,而观赏性是一个体育项目存在的基础啊。
作为一个武术爱好者,依我看来,健身是其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尽管其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求证。不要幻想有什么技击性了,因为技击的定义是非常模糊的,是为了在自己遇到歹徒时徒手格斗,战而胜之?(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看你随时揣把刀或者枪或者其他武器可能更管用,但你一生希望并且能碰到几回呢?)还是找同行,双方约定规则(又涉及到规则了)打一仗,然后出去见到人的话吹一下:我战胜了XXX?在武术技击的真正意义上的较量规则出来以前(恐怕没有什么指望了),若谈技击,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的项目上找吧,比如拳击、跆拳道、柔道、散手等,传统武术练习者如果不能在这些项目上取得成绩,就别谈技击了,可是如果要到这些项目上去的话,你练的也不是针对这些项目的啊,那还练他干什么呢?
如果有人真的练成了“内功”或者其他什么特异功能而自我陶醉,姑且认为是真的,但除了能够自我陶醉还能有什么用呢?得道成仙估计不可能,在实战技击上如果真有用,你击败世界重量级拳王不就名利双收了吗?何必神神秘秘地散布一些列奇故事呢?
同志们,拳还是要练的,还是以锻炼身体为主吧,也不要讨论谁正宗,谁的功夫好了,只要活的精神一些就行了。要练好身体,首先还是抛弃哪些不切实际的“内功”情节或者“神仙”情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