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众所周知,文武同理。要能学以致用,总要有一个学习、消化、吸收、积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太极的积累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它就是从太极的基本功(长劲)拉韧带(柔韧性)站桩(长功)拳架(协调性)推手(摸感觉)散手(对练)应用(实战)的全过程。 这整个过程就象读书的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其中即需要有教材又需要有讲的清教材的老师。 由于太极拳不同于一般的外家拳,它的内涵博大精深!有其独特性,往往存在着一些让学者有一种似懂非懂,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 这就是: (一)教材的不系统性,包括有人为的保守,关键的地方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等等。 (二)能开讲教材的老师难覔,(犹如凤毛麟角),难怪当初令师祖(田兆麟)感慨的说:“要讲资料、教材,有关部门有,但要找象我这样能系统开讲的人很难。” 所以,希望广大网(拳)友,千万不要以为:“太极拳的东西书上都有,自己学历高,悟性高,没有老师也能学好”。
而应该在就近(学习容易)设法找到有较好师承、有真才实学的明师。
也只有在明师的指导下,才能事半功倍,加快成功进度。
使用道具 举报
有道理,太极拳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当中更不能缺少明师的指点.网友中不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找师父而去自学,虽有对太极拳的热爱,确苦无门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明师,能不为名,不为利多去一些"白区"走走,为传播中华文化尽自己一份责任,让太极之花开满中华大地.
本人有意担此重任,不过吾修行还浅,怕误人子弟,还请各位高手前辈出手一圆太极爱好者的太极梦
可惜条件所限,地处偏远,工作所迫,无法找到明师
就是就是,象我等师父的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几年也学不好,学不透,包括到现在一个起势还未周全,怎么能自学呢。
架子固然好,但动作太多而杂,要练好还是折开单练来得好,这样能体会到各个动作的要领和实战的作用,不过功夫到一定的程度就不管什么动作不动作,信手拈来就可打人于三丈开外了,呵呵!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
豫ICP备05002751号-1
豫公网安备 4108250241088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