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萍 于 2011-11-20 18:50 编辑
作者:东方逸剑
( 翻印资料,原载于一九九三年《深圳特区报》。)
经夜骤雨初歇,城市酣梦未残。荔枝公园一隅,薄雾散绮,宿鸟啁啾。
一白衣长者南面而立,眼中精芒四射,俄倾挥拳如蟒蛇出洞,运掌似荷叶擎风。体势舒展,招式圆融,于柔顺绵化处暗藏刚劲,雄迈英武。
一拳既毕,“呛啷啷”一声龙吟,忽见青霜洒地,长者所眉剑出鞘。继而龙行虎步,凤翔鹤翥,舞动太极精华“十三剑”。剑气催迫处,草木依稀萧森之象。或相告:此即为太极拳名家梅应生老师也。
观者如堵,采声不绝。已而徒众阵列摹习之,但见寒光闪烁,蔚为壮观。
梅师年届花甲,四川乐山人氏。为“三代杨无敌”未嗣杨澄甫之得意门生、一代太极拳宗师傅钟文之高弟,颇得杨式太极拳、剑、刀、推手诸精髓。后又束游大江南北寻访名师,以博采众长。复精研古今太极秘籍,兼悬壶凡四十余年,而以现代医道印证之,于拳理参悟透彻,并予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洵为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是故1983年梅师中国武术协会颁授“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称号,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而桃李遍布海内外。
梅师现获聘为“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理事,南下鹏城数年,以青天为帐,设太极拳辅导站于荔枝园,从学者数以千计。是为深圳杨式太极之滥觞。
梅师论曰,太极拳理源于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复以《周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其主脑。招式依天地从之相生相附及阴阳化转而运,求天人合一。操之当如行云流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愈练愈觉滋味无穷。叹其内涵博大精深。
梅师亦颇推重“太极十三剑”。谓此剑法乃经数千年演衍,上承先贤往哲之精神品格,兼集儒、道、释之和胜;清末由清廷“神技营”荟萃天下武林英杰陶冶,于技击已达化境;民国间复由南京国术馆延各地武学名家雕琢,招式名实俱美轮美奂,如“落花流水”、“犀牛望月”云云,皆恍如流动之雕塑,凝固之音乐。舞之当存屈子行吟泽畔、太白啸傲不羁之气概。实为不世出之奇珍。
梅师尝论曰,太极拳乃化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之大气功,以“养能”、“蓄能”为要征。是以一趟拳既毕,虽大汗淋漓,然绝无气喘如牛之象,稍歇更无体倦神疲之恼。其强身健体、疗病祛疾、延年益寿和修心养性功效极为卓著,且以柔缓而老少咸宜。故尔推重“武医”之说,并为习武代医之典范。
梅师于乐山授徒上万,当地官民口碑其善,称胜办一所医院。今莅鹏城授拳,当为斯地民生一欢欣盛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