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669|回复: 9

一点拙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3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据说杨露禅学拳的时候是听到“哼哈”等声音,一看,原来是陈长兴在教徒弟!!也有歌诀“哼哈二字妙无穷”。陈氏太极拳中至今是有哼哈的运用的(陈正雷的录像中有),未知杨氏中是否有?或者是否还存在?


2、顾留心认为推手是太极拳的精要。现在教太极拳的有多少还教推手?


3、无论太极拳是否未陈氏所创,但其流传之功不可磨灭。而陈氏拳架仍然保留有太极拳原始的东西。陈氏2路的技击性比较明细,如此的拳架不是武术?


4、许多拳式的名称,各路有很多相同或者相似,而不同或者不似的,由陈氏的名称来解释其用途颇有说服力。比如抱头推山(陈)、抱虎归山(杨)。


5、如果能有时间,练习一下拳架总比互相争论一些难以说明的问题要好。


一点拙见。

发表于 2004-11-23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氏拳架仍然保留有太极拳原始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少提为妙。
发表于 2004-11-23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拜读过殷勤老师的文章即可知道杨式小架需配合呼吸哼哈发劲。
发表于 2004-11-24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开声吐气发劲,呵呵,做苦力的都知道,是拳中最基本的道理,何必拿来作衡量高低的砝码??

2、教太极拳而不教推手的,不是他自己是外行,就是他根本没存心教。

3、原始的太极拳啥样?谁知道?我只知道和陈式肯定不同。

4、各家拳式的名称是否名实相符?我功夫差,对各式的用法不能尽悟,不敢胡言。但就抱虎归山而言,以前也有人提出过,以为不如改成“豹虎归山”(杨式长拳中即是用的此名),但家师传授此式时,确有一手搂抱(不是搂抱身体,不可误会)的用法。

5、练拳比争论有益——呵呵,绝对赞成!!

发表于 2004-11-25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瞎猫在2004-11-24 19:44:01的发言:


      不知道大家都是傻子,还是你是脑袋缺弦,原始的太极拳是啥样你不知道,那你怎么能够知道和陈式肯定不同。


不是先入为主就是智商低下!




赞成,一针见血!
发表于 2004-11-25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不知甲之容颜,但知其与乙必不同,何以故?我知甲为六旬长者,乙为二八少女,如此而已。

看这网上对太极拳的历史争论甚紧,看来迟早还得写一文,把各家争论的焦点及相关的证据收集一处,对比一下,看看各自的可信与可疑。也把本人存疑之处一一列出,请于诸高明。

发表于 2004-11-25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甲之容颜,但知其与乙必不同,何以故?我知甲为六旬长者,乙为二八少女,”这个比喻并不贴切!拳是代代传承的和逐渐演变的,并非什么“六旬长者”和“二八少女”这样的毫无联系的个体。
发表于 2004-11-25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蛰心在2004-11-25 10:58:51的发言:

呵呵,我不知甲之容颜,但知其与乙必不同,何以故?我知甲为六旬长者,乙为二八少女,如此而已。


看这网上对太极拳的历史争论甚紧,看来迟早还得写一文,把各家争论的焦点及相关的证据收集一处,对比一下,看看各自的可信与可疑。也把本人存疑之处一一列出,请于诸高明。



     恭候蛰心老师的帖子。
发表于 2004-11-29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蛰心在2004-11-24 10:19:15的发言:

1、开声吐气发劲,呵呵,做苦力的都知道,是拳中最基本的道理,何必拿来作衡量高低的砝码??


2、教太极拳而不教推手的,不是他自己是外行,就是他根本没存心教。



支持!

发表于 2004-11-30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的东西就是好的吗?不见得吧!太极之于拳术,陈氏或许不是始做俑者,但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里程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30 8:18:0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