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教学]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19 16:20 编辑

看看太极拳脚发劲的几种情况:
     脚上的一动,含着调节的功能;
让我们来看看属于发劲和脚关系的各种情况。
这些情况都属于典型的、最简单的;
而那些复杂的发力也只是这些简单情况的组合。

1;进步落前脚掌,蹬后脚发劲;
     进步和开步或趻或套的时候;
因为是前脚的脚跟擦地而出;
到了地方前脚掌落地;
就是后脚发劲的时候。
当前脚掌落地的时候;
自家得万事俱备立刻使招;
一耽误人家可就使了。

2;跟步落后脚发劲;
前脚位置合适;
后脚前跟半步;
因为后脚的跟步是前脚掌擦地而动;
脚跟前移半步左右合适了;
脚跟猝然着地之时;
就是发劲之机。
这就是我练的半步跟!
我的白蛇吐信就是典型的拳架;

如果距离对方稍远;
还可以前脚进步;
仍旧是后脚跟步落地的时候后脚发劲。

3;后脚原地落脚跟发劲;
      二人相持,步子本来开着;
前脚位置合适;
如果是发劲向前;
可将后脚跟原地微微提起再猝然落地;
这落地之时;
就是向前发劲之时;
劲力就传到前手;
作用到对方身上。

4;进步落前脚扣前脚发劲;
     劲往自家侧后的;
使捋使挒;
无论是趻是套还是前脚不动;
前脚一扣(或者前脚掌为轴而脚跟蹬出成扣)
拧腰转胯的时候;
是前脚发劲之机;
发力方向是向前下方而且有钻子的意思;
此时是后手控制对方腕臂或肩背完成拧身捋引。
如果原来步子不够大;
还可以撤步;
仍旧是扣前脚发劲。
后脚的脚尖得外摆。
我的如封似闭就是这么练的!

5;退步落后脚发劲:
      步子本来不够大;
但是前脚位置合适;
在向前发力或者受到对方大力推挤的时候;
迅速撤后脚;
脚前掌擦地后撤到合适位置;
脚跟落地蹬地发劲。
我的闪通背就是这么练的!

6;调脚发劲:
     两脚位置合适;
脚无须挪动;
只须扣摆调一下发劲;
关键是后脚那一扣。
这种情况多半是拧转发力。
可以看看我的闪通背的预备势!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15: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19 16:34 编辑

虚实、松沉丶守中丶求圆丶合道。
这是太极拳的基本原则。
虚实者:一处有一处虚实;
处处总此一虚实;
松沉产生的劲力,毫不用力却又重若千斤;
松活弹抖才能挥洒自如。
这些都离不开守中;
即所谓"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也。
太极是圆;
无处不是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
这些都要合规矩,道者,规律;
大则为宇宙大道之理;
小则处处守规合辙。
只有这样才能入太极之门;
太极拳不仅仅是压压腿伸伸手那么简单;
那是每个体操运动员或者舞蹈演员都做得到的事情。
太极拳是需要理通法明才能入门。
找个好老师,明理明法的"明师";
比空有虚名的"名师"有天地之别。

2b4dcde5b3394ea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皮毛要攻,骨节要松;
对拉拔长,逢上必下;
腰以上四成上升;
腰以下六成下沉;
左发右塌;
右发左塌;
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开中有合,开合相寓!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似满弓怀抱月;              
四稍如爪五心收;
膝肘微顶脚似犁;
尾闾微扣内中提;
求意寻神是真谛!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似满弓怀抱月:头脚与肩胯微微撑起(肩和胯向后靠)好似拉满的弓箭;
使身体内部的筋微微拉起来,而尽量减少肌肉的用力。
怀中好似抱着月亮,这种虚幻的月亮是用意念形势训练身体内部的筋来保持间架。
四稍如爪五心收:
四稍指两手的手指头与两脚的脚趾头如同爪子一样微微抓起来;
同时手心与脚心内收,加上本心内收,叫做五心内收。
膝肘微顶脚似犁:
膝肘微顶是指向外微微外撑,
后脚与前脚好像农村犁地的(犁),
后脚向后下踩蹬,前脚向前豁到地下。
尾闾微扣内中提:
尾闾向内微扣,臀部好像坐在凳子上;
这时再将尾闾有内部向上作轻微的内提,
这种内提必虚有下颚的回收帮助来完成,
使身体自大椎到尾闾形成了自然的垂直状态(脊柱中正)。
求意寻神是真谛:
肌肉的力量源于筋,筋是藏力的本源。
如同橡皮筋,一断什么力都没有了。
在练习时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练习,
这就是我们说的极点之一;
而尽量减少肌肉的参与。
在生活中人们养成了肌肉的用力;
而由于肌肉的粗纤维用力往往需要大量的供血来完成;
相对而言筋的活动须血量大大少于肌肉活动时的用血量;
且筋的弹性与拉伸量也大于肌肉。
只有在站桩时通过这样盘练才能达到养内劲的目的。
养生必养筋,易筋,易骨才能易髓。
通过筋的运动使骨细胞和骨内的细胞(骨髓)达到锻炼。
因为骨髓是造血干细胞。
所以身体外部及肌肉的锻炼很难使骨和骨内细胞达到运动的目的。
且人在衰老时肌肉会慢慢萎缩而被结缔组织所代替;
因此养生和技击训练筋才是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是需要求意寻神是真谛:
肌肉的力量源于筋,筋是藏力的本源。
如同橡皮筋,一断什么力都没有了。
在练习时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练习,
这就是我说的极点之一;
而尽量减少肌肉的参与。
在生活中人们养成了肌肉的用力;
而由于肌肉的粗纤维用力往往需要大量的供血来完成;
相对而言筋的活动须血量大大少于肌肉活动时的用血量;
且筋的弹性与拉伸量也大于肌肉。
只有在站桩时通过这样盘练才能达到养内劲的目的。
养生必养筋,易筋,易骨才能易髓。
通过筋的运动使骨细胞和骨内的细胞(骨髓)达到锻炼。
因为骨髓是造血干细胞。
所以身体外部及肌肉的锻炼很难使骨和骨内细胞达到运动的目的。
且人在衰老时肌肉会慢慢萎缩而被结缔组织所代替;
因此养生和技击训练筋才是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八法之用:
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其动乃意动,故掤、捋、挤、按、采、列、肘、靠乃意动八法。诀曰:
掤动命门找环跳,捋动食指划眉梢,挤动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肩井合,列劲意在蹬后脚,肘劲劳宫找肩井,靠劲玉枕扛大包。
八法对应文王八卦而寓变化,故合八卦之象,歌曰:
采求乾三连,列行坤六段,捋要离中虚,掤添坎中满,挤是震仰孟,肘是良覆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若按此歌诀行功用意,必能得心应手,纵心之所欲,八法者阴阳之开合也,虽有万法然不出八法之封域也。
     印诚师授八法之用,曰:八法之掤者主攻,搭手之际,实手粘,虚手接,意注命门合于环跳,呈坎中满之象,随吾沉身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虚手之拇指指甲根照己之鼻大,食指肚顺彼之眉团划至眉梢,双眼追神而成掤劲之用。试手时,人朝后斜上方飞出。
      八法之捋者主化,搭手之际实手粘,虚手接,意注上窍玄关,于真眼眉毛处显其动,腰腹松腾三离中虚之象。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应彼之动,顺其动以虚手之至眉四为引化,将指肚翻转,以指甲对吾眉团为拿,双眼聚神朝拿起之方向追神而成捋劲之用。捋劲微动往还稍有活转之意即可,其意动于鼻眼眉毛火字形处,故日火化万物。引化拿法尽在一排之中,试手时人朝其身后科上方飞出
     八法之挤者主攻,相触之际,以实手粘,虚手动,意注夹脊穴之中,空胸贴背合于前脚,王震仰盂之象。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虚手搭实手臂弯处,双臂撑抱,自然前仲,双眼聚神,朝平直前方追神而成挤劲用。挤动具八面劲意,轰然而出,势不可挡,试手时,人朝后平直飞出。
     八法之按者,顾盼之化,相触之际,吾以实手粘,虚手动,意注膻中穴,空其来力,合于实脚,膻中以上虚空,呈兑上缺之象。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长腰立顶,虚脚后撤,两眼聚神似凭栏下视,入地三尺追神,而成按劲之用。按劲似机关翻板,常令犯者如落深渊。试手时,人呈螺旋状朝其身后侧翻出。
     八法之采者,主拿发,相触之际,吾以实手粘,虚手动,意注玄关合于一侧肩并穴,落于实脚处,形体供空,三田合一,是乾三连之象.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与雄浑之气激荡,双眼聚神而追其动,成采动之用.采劲之迅疾,常令被拔根而起,心生惊惧而不知所措.试手时,人下肢发软伏于地,随即被拎起跳跃状。
     八法之列,分劲为列,相触之际,实手粘,虚手动,意注丹田,合于实脚,其形体节节松开,似铺陈于地,里坤六断之象.虚脚做无限之后伸.送虚手,手心向上翻转,做无限之前展.两眼聚神,欲止欲追,成列劲之用,列劲乃顾盼螺旋之力,上列、下列、腾挪列,一摊即成功,确若无数飞轮,触之者,攸而丈寻,此言不虚也。试手时,人被腾挪到出,其身平置空中,至今以为奇者落地时无丝毫损伤。
    八法之肘,曲臂为用,6手之内劳宫穴,与异侧肩井合而落于实脚处,形体似凝止于地,呈艮覆碗之象。随吾一静,上返清轻之劲,曲肘如峰,以另手中指尖抵曲池穴,双眼聚神,眼到肘到,试手时,肘峰所到之处,人未感其劲,亦未受伤害,曰:未用意加害矣.其肘法变化,一膝肘、二膝肘、肘底枪、开花肘,顶、撞、掩、滚、献、缠、把、翻,似乌云翻滚,层出不穷。
  八法之靠,靠如不周山折,依肩相触之际,意注脑后玉枕穴,如负重物,合于实脚,脚底一空呈巽下断之象。随试手时,人脚底亦感发空似被气浪掀翻。八法之用皆不离阴阳理,其所动皆不离中,实先天一气之用哉。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太极拳是这样练成的:
1、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2、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3、“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这就是“沉劲持久,领劲不断”。
    4、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这样才能形成“绵绵不断,行云流水”。
    5、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图片
  6、 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7、 「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8、 拳式练习时,内劲要有起伏(或升降)。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9、 我们经常说「松沉」。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张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10、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图片
    11、 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拉。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12、 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13、 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这点我做的不好,总是赶拍似的。)
    14、 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15、 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图片
     16、 两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条似有似无的幼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17、 当手一动,则应在意念上,该只手向四方八面张开。
    18、 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19、 手向前伸,不能出圈。所谓「圈」者,是在身前形成的一个看不见,但自已能感觉到的一个圆圈。如手出圈,只要对方黏着,稍作牵引,人便失重心,身体往前倾倒。
    20、 松肩、沉肘和松腕的其中一种做法是:首先,整条手放松,用意推开肩关节,想象了一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慢慢从肩流落上臂。当上臂充满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继而打开肘关节,让水继续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满了水后,打开腕关节,让水流去手掌,再打开虎口,让水最终流到指尖。
图片
     21、 推手时,拟增加手上沉重量,不能光用力向下压,而是虚领顶劲,领着身体向上升,则手上沉重量自然增加。如双手向左移,则身体须向右走。同样,如双手向右移,则身体须向左走。
    22、 在练架子或推手时,要松开上肢的每个关节,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可意想手腕关节内侧、肘关节内侧和肩关节内侧都夹着一膨涨的小球,将每个关节推开。此外,若其中一只手或两手同时在胸前抱圆,则意想手弯和胸的中间位置有一圆球居中。此球可随自已的心意胀大和缩小,亦即开与合。再进一步,意想身体是一个球。当意想球胀大,不单是手向前,身亦向后,肘两侧和身体两侧也向两边胀开,甚至头顶和双脚也上下伸展。因为球胀大是向四方八面同时胀大。
    23、肩、肘、腕顺序放松是「意」的训练。目的是使手上任何部位听从「意」的指挥。当手上功夫进步后,肩、肘、腕松的次序可任意组合。例如,腕、肘、肩。
    24、 想象身体如寺庙里的一口钟。两腿内侧为钟的内壁,尾闾为钟锤。钟锤永远只能在钟内壁的范围摆动。那就是说,尾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与任何一腿重迭,否则便是双重。
    25、 无论是打拳还是推手,作弓步时,后脚不可用力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跨、扩膝,放松垮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僵硬,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上升的感觉,身体才能升沉转动灵活。
  
图片
     26、当做弓步时,身体的重量从小腹放到前实腿的大腿内侧处。想象前腿的跨和后腿的跨各有一气球。前腿的跨根的气球慢慢缩小,跨部随之慢慢放松、内收下沉;后腿跨部的气球慢慢扩大。
    27、若身向左转,则右脚先动,继而左脚动;相反,若身向右转,则左脚先动,继而右脚动。但无论向左或向右转,都必须虚领顶劲,用意将一边身缩小,以脊椎为轴为主转动,带动整个身体转动。
    28、无论练拳还是推手,如要转动脊椎,必须在原位上转,不能在转的同时,向前后左右任何一方移动。

图片
    29、两脚虚实的转换在练架子时两脚虚实的变换,例如坐步变弓步或反之,不应只是简单地将实脚向前或向后撑,把身体推向前或推向后,使身体的重量,从地面直线地从一只脚一交给另一只脚。比较好的方法是,意想丹田像是一个水泵,而实脚的整条腿像贯满了水。当两腿进行虚实转换时,丹田的水泵将实腿的水徐徐抽起抽走,然后徐徐贯入虚腿去。水的流动路线像一个倒转的英文”∩”字母。在这样的意想的抽水和注水的过程中,身体便自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谓意想,不单纯是想,还要真的像感觉到水在一条腿从下而上,经过单田,然后从上而下流动。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用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此外,除了要做到能够以「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外,还要能控制水的流动速度。水的流动速度要均匀,不要有停顿。如假设实腿的水量是从9开始,然后 8,7,6….地减少,最后至0; 则注水的水量则是从0开始,然后1,2,3,4地增加至9。用「意想」所感觉到水的流动路线和速度,起初是很模糊和缓慢的。有时,感觉甚至会中断。但随着多练习,意想的感觉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强。最快比电光火石还要快。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则。进行「意想」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想其它东西。
图片

    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虚实变换的过程中,必须要「虚灵顶劲」和做到「节节放松,节节贯串」。这样才能符合「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的要求。当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来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若能做到全身放松,转换轻灵,在身体的重量全部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一刹那,会感觉到有一个力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我们应从脚底、脚踝关节、膝关节、跨等节节向上放松,让这个反弹力随着我们的心意去到身体的任何部份,作为该身体部份的动力来源。例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劲。要注意,如果在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过的路线中,有不松开的地方,那么,地面反弹力的传递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练架子时,必须要全身松开,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一动接另一动,不许有停滞。
    30、每次拳式练习,只可选择一个重点作为练习对像,例如:肩、肘、腕;两腿虚实转移等等。绝不可贪多,欲速不达。
    31、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自如,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5: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19 15:22 编辑

盘练拳架随想:站一会儿桩;
走几手单式;
过过脑子;
想想注意些什么。
练完一套拳;
回过头再站一会儿;
沉淀一下,持一会儿;
安神养心,然后静静离去。

非得经久打磨;
方能入三摩地。
浅尝即止;
最后哪个也不成;
量的不断积累;
一定是必要的。
日积月累,贵在坚持!
练功不够量;
风吹雨打萍;
很多东西不扎实;
练不到上乘。

先查定式,而后谋动。
摆个单鞭,别动;
就当桩了!
从心里筛查一遍;
立身正不正;
开没开胯;
膝盖有没有相住;
有没有坠肘?
内角支撑何在,如此等等。
横就要平;
竖即是直。
该合就抱;
该开必展。
拧也不含糊,开窍特通透。
形表达了;
劲里是结构;
结构出自心意。
念头一动,丹田一聚;
背就打开了。

一呼一吸;
侧腰起伏;
沟筋暗腾;
我想练拳了。
没了刻意;
状态无时不在;
功夫就上身了。

拳式涛涛,功夫成片。
有时练拳上瘾;
环境又给力,真不想停;
也停不下来;
就想这么盘下去;
尝到甜头,感觉特舒服。

初期练拳;
一个劲一个劲的抠;
正规是经历;
自我纠偏绝对必要。
日久天长;
绵沉逐渐而来;
成了一个东西,混元。
连绵不断是结果;
先劲劲到位;
再一气呵成。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5: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19 15:37 编辑

练拳随想二:某一个地方,某一个人;
或某一种拳;
使你愿意融入。
太极性温而劲韧;
柔和安然,又不失绵沉。
能在拳中安心;
又渐生刚毅;
立身愈发稳健;
心中升起认可;
嗯,我就应该练这个拳!
这是找到自身位置了;
你会很开心。

行拳跟回家似的;
想起来就亲切,这就对了。
练武的人;
都有不完善地方;
没有一蹴而就的;
都是渐进渐修。

今天沉肘不行;
找找斜方肌。

明天肩不灵;
多活动胛骨。

桩功一点一点开发;
单式一处一处精校;
最终各法完备;
不经意间,形成了体系;
哪都经得起推敲;
这个拳就成势了。

过程当中不怕错;
给自己试错机会;
找到契合自身的;
最终吃透功法;
这套拳才真正属于你。

力微休言重;
言轻莫劝人。
到什么时候;
实力都是王道。
如何拥有实力?
四个字,学习磨炼!

人不能丧失学习能力;
心里一犯懒,智慧蒙尘;
总得过且过的;
就把自己毁了。

进门之前掸掸灰;
骑马之前拍拍鞍。
不要一上来就练套路;
先活动开了;
身上微热了;
这样体感更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