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5463|回复: 0

南京太极拳研究学者、拳师——罗永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9 16: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者,乃某一领域其学术有一定造诣者。综观当今太极拳界,其太极拳学术有一定造诣者寡知鲜见,而既有学术造诣,又有拳术造诣的太极拳学者则凤毛麟角了。然南京的罗永平先生可称是这样的研究学者!
      
        
罗永平,1953年出生,其幼拜南京查拳名家徐公伟为师学练查拳、器械,及通臂拳等传统拳种、散打及陈氏太极拳。后机缘所至,入南京陈氏太极拳名师徐忠琦门下学练陈式太极拳,成为徐忠琦老师高足之一,并曾在南京玄武湖公园代师授徒数年。1981年起,罗永平老师受南京市太极拳协会(筹)之托于太平公园公开教授陈氏太极拳,因罗永平说理清晰,教授认真,而备受当时南京太极拳练习者的信赖和敬佩,当时跟随罗永平学拳者就达百余人之多。

        
在四十年的习拳岁月里,罗永平先生既上北下南访名师寻益友,讨教太极拳真经,又痴迷于太极拳理论和技击的研习。他常说,“明理才能明拳、明拳才能明技”;“要学明白拳、文化拳”。
因此,罗永平先生嗜好专研前辈贤人和太极拳名家的太极拳论著论述,结合自己修炼太极拳内在的和技击体悟,实践论证着太极拳经典论述。尤其对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推崇备至。曾专文为此书摇旗呐喊。他曾说过他读此书已不知遍数。正因罗永平先生对传统经典太极拳论述反复咀嚼,才有了近几年来所写的文章屡见于相关太极拳杂志及武术刊物之上。
罗永平先生善于学习老一辈太极拳家的精辟论述,但并不畏惧、迷信所谓“权威”、“大师”,坚持以自身实践体会理论,以体悟理论追导实践。故而,其所写就的文章,既有对太极拳理论的潜心探讨,更有对太极拳技击独到的研究,绝不人云亦云,东抄西袭,而是新颖独特,探究深邃,往往高屋建瓴、出新出彩,例如:
《太极拳“神明”之辨析》一文,罗永平先生首先从源头入手,于《易经》里考证了“神明”一词的出处、本义,结合王宗岳《太极拳论》内涵,认为太极拳前人,诸如大家顾留馨、沈寿等对“神明”一词解释为“自然巧妙、运用自如”等尚不够准确和完善,而应是:“以我(敌)周身难知的玄妙变化(神),用肢体语言显现出来(明)”即为“神明”;而“阴阳、刚柔、虚实、开合等,皆为玄妙变化,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皆为肢体攻防语言的显现”。既有思想意境,又有操作手段,明了明白。进而注解了王宗岳“由着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新译是:太极拳从着熟入手,而渐渐懂得劲的变化规律,进而融通阴阳之变化,十三势之技法,阴阳相交、刚柔相济、或隐或现、自成行质,以达到太极拳最高境界。深入浅出,补充完善,诠释“神明”使人钦服。
       《“缠丝劲”与“缠丝精”之刍议》一文,罗永平先生研究、透析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有关“缠丝劲”和“缠丝精”的论述和图形,有力批驳了长期以来太极拳界将“劲”与“精”通假,并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指出“劲”与“精”本义上的不同,陈鑫所用“劲”与“精”加以区别理念和劲路,绝不是误用、错用、借用,而是精确的运用!对太极拳而言,“缠丝精”是皮肤、肌肉、筋腱、网膜、骨节、脑髓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六个层次螺旋运转的缠绕理念;“缠丝劲”是人们练习太极拳外在肢体各类缠丝方法的劲力和路径。“缠丝精”是理,“缠丝劲”是法;“缠丝精”是纲,“缠丝劲”是目。从而正本清源,第一次提出并厘清了“缠丝劲”与“缠丝精”两者的区别、涵义及与之关系,使我们对这一长久困惑的问题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无疑将对我们深入理解和练习太极拳当有极大的裨益。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式之辨析》是罗永平先生多年研究的力作。他通过多年来查阅有关资料及多位太极拳大师的论述,发现在太极拳与十三势的有关问题上,虽然历来解释比较一致,但仍存在一些疑点和盲点。罗永平先生不惧难度,求解疑盲。他另僻新径,据证引典,有理、有节、有力的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他认为太极拳的“势”和“式”是两个不同概念,决不能混为一谈。太极拳的“十三势”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八门五步”十三种技势的手法和步法,故为“十三势”,但不是“十三式”!
    “十三式”是太极拳创编者根据中国古代“八纲五纪”辨证思维,以阴阳、刚柔、开合、虚实的八纲,以及在八纲统驭下,以水、火、土、木、金相生相克原理而创编的五个不同技击招势的套路。八纲思维,五路拳套,是一整套思维和技击技势模式,故为“式”,而非“势”。这才是“十三式”的本来的含义。

    在此文中,罗永平先生不厌其繁,引用众多史料,追根溯源,逐条缕析,详细分析了太极拳与十三势、十三式的区别,关系、内涵以及关联的问题,着重诠释了“八纲五纪”十三式的来由、含义、意义,为我们深入认识、理解太极拳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视野独慧,匠心独具。
《解读太极图》和《再解太极图》是罗永平先生的二篇佳作。关于太极图,历来太极拳者都以双鱼太极图为摹本。在《解读太极图》一文中,罗永平先生根据《陈式太极拳图说》中陈鑫的图解和议论,分析了“双鱼太极图”与“来氏太极图”的来历、区别和关系,指出了长期以来以“双鱼太极图”理解太极拳的偏失;肯定和强调了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应用“来氏太极图”的合理性;论述了以“来氏太极图”诠释、理解太极拳的重要性、精要性、然要性。认为,两种太极图都源自对《易经》的理解,同源而异图。但“来氏太极图”最熨贴太极拳。

    而在《再解太极图》一文中,罗永平先生根据现、当代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结合自己数十年来修炼太极拳之体悟,有力地论证太极拳最经典、最本质的是螺旋缠丝。他指出:太极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基本运行态势,也是“天地自然”的本性,更是中国人一种思维方式,这是其一;
    其二,互抱的双鱼太极图只表示阴阳两仪互为其根,且静止平衡的形态和思维;
    其三,太极是运动的。运动中的太极随着转速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太极形态,从无极状态的圆,到两仪互抱、半缠、互缠、过缠直至同心圆;
其四,不论是古代贤人对宇宙太极体的认识及留给我们的太极图形,还是现代科学揭示并展现的宇宙星云乃至电子、质子、粒子等,无一例外地证明着,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最符合太极本体、本义,是太极拳的主要图形依据;
        其五,太极拳,是太极拳创编者体察太极之自然现象和运行态势,参悟其中之奥妙,追寻“天人合一”之理念,筑就人体身心双修之产物。而太极、两仪(阴、阳)、四象(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则是太极拳运动层次程序之无穷变化;
其六,太极拳仅有圆、弧是不够的,太极拳最经典、最重要、最本质的是她的螺旋缠丝!
   
    罗永平先生关于太极图的解读,不仅纠正了太极拳者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为太极拳者理解太极图指明了一个正确的途径,更为太极拳者准确理解“来氏太极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具有很大的开创性!
以上拮取的几篇论文,其观点既新鲜又生动、既理论又实践,且具一定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得到太极拳同仁和有关刊物赞许和肯定。
罗永平先生为人谦虚有礼,儒雅洒脱,教授太极拳倾囊相出,明拳晰理,推手散放,喂招喂劲,以身试手,与其相处令人倍感愉快,真明师!亦良师也!
    罗永平先生不仅对太极拳理论研究深邃、见解精辟,难能可贵的是其用这些研究之理论指导实践的技击,再反过来论证着理论。
他尤其注重推手和散放的实战目的,强调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不赞同太极拳的“舞化”、“操化”。他原创的系列技势技理探究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太极拳技击的不同技势,他以网名ypleyou在《太极拳门户网》、《西祠胡同》等网站发的有关太极拳论文、随笔,反响热烈,往往成为太极拳习练者争相阅读的精华帖子。其论文经常被有关杂志刊载、或收录或转载于一些专业媒体和网站上。如:
《太极拳之“整劲》      《太极拳之“内劲”》      
《太极拳之“接手”》     《太极拳之“拿”》,   
《太极拳之“胯”》       《太极拳之“养”》      
《太极拳之“勾”》       《太极拳之“吞”》         
《太极拳之“背丝扣”》   《太极拳“勾手”之误》
《太极拳推手的“偏失”》 《“捋”的误用》
《武、医不分及其他》    《郭德纲PK太极拳》      
《李敖PK太极拳》       《国术 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
等等数十篇。既有理论循导,又有实践体悟,理论实践,相得益彰!
20074月其学生将罗永平先生多年写就太极拳技理文章整理成《罗永平评说太极拳》一书,业内发行,反应强烈,好评如织,索要不断。体现着罗永平先生传承前人、慎独思考、立足实践、意在创新的学术品性,

    罗永平先生的文章视野开阔、研究深入、纵横阖辟、文笔犀利,从来不喜人云亦云,也绝非随意无论而立,而是其每一部分研究体悟之成果皆立足于拳理与技击实践。这是罗永平先生优于一般太极拳者之处,也是其最大特色。
   
    罗永平先生的拳论,皆因其源于理论而出于实践,因而是实实在在的拳论,其拳架是怎么用就怎么练的实打实的拳架。
罗永平先生为了更好地研究太极拳,本着“弘扬太极文化”、“天下太极拳是一家”理念,于2006年邀请、联络南京部分太极拳好手组建“南京乐友太极拳俱乐部”,被推举为俱乐部主任。目前该俱乐部活动有佳,渐成气候。

    由于罗永平先生对中国武术和太极拳卓有研究,2008824日,应南京电视台之邀,其作为太极拳研究学者走进“文化南京”栏目,与嘉宾主持人就中国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的发展沿革、起伏、继承、复兴以及南京武术现象和著名人物等问题做了情趣怡然的访谈。这次访谈于同年934日连续两天分上下集播出,效果很好,得到武术同仁和电视台编导的一致好评。

    南京电视台再接再励,继续与罗永平先生合作,推出了“太极拳四讲”的访谈,自107日至10日连续四天播出,从太极拳之养身健身功能、太极拳之技击搏斗功能(2讲并现场演示)到太极文化和太极拳理论,由浅入深、侃侃而谈,拳理拳技,火花迭出 ,南京太极拳界反响强烈,纷纷表示,罗永平先生的讲座有实践有理论,使许多不了解太极拳或对太极拳存在片面认识的人有了较为正确全面的了解;使练习太极拳或有一定水平的太极拳者有了对太极拳理系统深入的认识,看了过瘾!并且是南京市自1949年以来在电视台连续讲座数天太极拳的第一人。  
罗永平先生积四十年之醉心探求,其太极拳潇洒飘逸、裹阴缠阳、风格明显、特点突出。他演练的陈式太极拳一路松柔缓虚、内气鼓荡、缠劲韵足;二路动缓急随,抖弹震发,刚柔相济。与罗永平先生推手,虚吞笼敷,松沉缠绕,皆感被其随心所欲般的掌控,进,则可能被吞没,出,则顺势被散放。
所以,罗永平先生的太极拳和推手技击,别具一格,自成一脉。有人戏称为:陈式罗架太极拳。

    罗永平先生在太极拳理论和技击上厚积薄发,其研究的技理想人之不想,发人之不发,引起众多太极拳练习者的推崇,也得到太极拳理论界的关注,他们称赞罗永平先生:既有太极拳不凡技艺,又有学术造诣的太极拳研究学者!2011年,被评为“中华太极拳优秀传承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