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957|回复: 1

太极文化深似海 武林先贤跃蛟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0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文化深似海
武林先贤跃蛟龙


秦皇岛市太极拳研究会主席 王大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有幸拜在著名太极拳家,陈、吴太极拳传人李经梧先生门下,研习太极拳法。追随恩师三十五年,直至一九九七年他老人家仙逝。在从师过程中,使我认识到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博大精神,也使我初步探寻了太极文化深不可测的哲学底蕴。而在这文和武的探寻中,武林先贤们那种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武功事迹,始终鼓舞和引领我向着太极武功的高层次迈进。李先师在授艺之暇,经常忆及几位师祖的德艺轶事;我在从师过程中也亲身感受到师父身上那种上乘武功,这些都使我受益良多,现述之一二,以给读者和武林同道。


出神入化的“北王”王茂斋


王茂斋师祖是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全佑先生的得意弟子,吴式太极拳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上乘功夫如雷贯耳,誉满京师,因与南派(上海)吴式拳齐名而被称为“北王”。王先生的拳技确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次,时值盛夏,闷热的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茂斋师祖同众弟子练完拳往回走。他左手撩起夏布长衫的下摆,右手拿着一把摺扇,一位弟子为他撑起雨伞,另一弟子忙叫来一辆黄包车,准备送先生回家。那车夫见来了生意,急忙顺过车把迎了上来。而王先生却执意不肯坐车,便顺势用右手一拨,就把黄包车带车夫一齐横着拨到了一边。这下可激恼了那位车夫,他不由分说,飞起一脚,当胸朝王先生踹来,只见茂斋先生不躲不闪,就在他抬头的一刹那,那个车夫已飞出了丈外,仰面朝天摔在了地上。这家伙扯尖了嗓子喊到:“快来人哪,打死人啦”。巡警闻声跑来,但只见一年轻力壮的车夫躺在地上,而对面的是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一手撩着长衫,一手拿着摺扇,在这位老者的长衫上的正面胸口处有一记清晰的鞋底印记。谁是肇事者已不言自明,那莽车夫自讨了个没趣,悻悻而去,但他终究也没明白自己怎么会被摔出去。


还有一次,王茂斋先生开的杂货店里来了位陌生汉子,他一连几日都是到店里东看看,西睢瞧。既不说话也不买东西,店里的伙计们都觉得挺“纳闷”。有一日,这汉子又来到店里,并直接走到茂斋先生面前,指着店铺角落里放的萝筐垛说:“请先生把最顶上的萝筐取下来”。王先生按着顾客的吩咐,用一根三四米长的挑竿把垛顶的萝筐挑下来,隔着柜台直接递给“顾客”。谁知来者不善,这位“顾客”趁接筐之际,暗中用力,这筐带动挑竿闪电般地推向茂斋先生。先生隔着长竿早已听出了对方劲路,于是顺其势,手一松,那汉子连人带动筐一下子跌进了筐垛中,挑衅者没占到半点便宜,满脸羞色地溜出门去。


在王茂斋祖师门下有一位是带艺拜师的曹幼甫先生,曹先生年轻力壮,拳头很是有劲,一般人承受不了他的一拳猛击.。一次,茂斋先生在家中给徒弟们说手,讲到“处处是拳,挨到何处何处击”时,曹先生颇不以为然,反问老师道:“真的能这样吗?”茂斋先生安坐在椅子上说:“你可以试试!”曹先生抡拳就照先生腹部击去,只听“?”的一声,曹先生就象撞在了巨大的皮球上,被反弹了出去,从里屋一下子摔到了外屋,把一堵秫秸抹灰的间壁墙撞了个大窟窿。而茂斋先生却仍安然坐在椅子上。


应物自然的“南吴”吴鉴泉


吴鉴泉先生是全佑宗师之子。他是现存这套吴式太极拳的定型人,也是吴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是他把吴式太极拳从北京带到了上海,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吴式太极拳在江南的影响,以至后来太极拳传播到海外,吴氏一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宗师吴鉴泉在太极拳界被尊为“南吴”就是“南有吴鉴泉,北有王茂斋”,吴宗师的拳艺可谓登峰造极.就在他年轻时已达到应物自然的境界,吴先师在清宫当卫士时为人随和,虽武功精湛却从不欺人,而与人较技却鲜有敌手。因此,一些好搞恶作剧的同伴常借嬉戏而给他出“难题”,其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以“吃亏”而告终。


一日清晨,鉴泉先师从炕上起来,还面向里,弯腰穿袜子,一个同伴见有了偷袭的机会,遂悄悄从他身后扑上来,双手使劲抻拉其肩膀,企图把他摔倒。可就在这位同伴用力的一瞬间,未见鉴泉宗师出招,却只见恶作剧者从临炕沿一侧,经鉴泉宗师的头上跌出了窗外,重重摔在了院子里。不仅被摔的人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连等着看“热闹”的旁观者也闹了个莫名其妙,看不出鉴泉宗师用的什么功夫。


还有一次,鉴泉先师同一些师兄弟到酒馆喝酒。因为酒逢知已千杯少,每个人都放开了酒量,喝得着实痛快。酒后大家找了个避风的地方休息,鉴泉先生稍带醉意,躺在一张躺椅上边静息,边用手轻轻揉肚子。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伙伴见鉴泉先生的肚子很大,就萌发了好奇心,他凑上前拍打鉴泉先生的肚皮说:“师兄,你的肚子......”。话音未落,这位师弟只觉得从鉴泉先生的腹部传来一股巨大的冲击力,震得他连退数步,直想呕吐。


阶级神明的吴式太极拳第三代大师赵铁厂(音:庵)


赵铁厂大师是李经梧师父移居北京后投拜的第一位太极拳老师。铁厂师祖是王茂斋和吴鉴泉二位祖师的顶门弟子,颇受两位祖师器重。有时,就把习武场上的事托付给他盯着。一天,铁厂师祖晨练完毕,一位内家拳的名家走到铁厂先生面前,态度傲慢地说:“你们的揽雀尾怎么用?”边说边动手来攻,铁厂大师被逼无奈,只得应战,即用揽雀尾势一下子把这位名家打出数步,?撞在了场地边一棵芙蓉树上,芙蓉花落了一地。这位名家是王茂斋祖师的同乡,又是祖师的表兄弟。铁厂大师觉得自己失手打了长辈,给师父惹了祸,赶忙跑到王茂斋祖师府上去认错,准备接受师父的训诫。待茂斋祖师问明了原委,不但没有责备铁厂大师,反而觉得他在拳术造诣上有更大的潜力,于是便欣然把铁厂推荐给自己的师弟吴鉴泉,使他也成了吴鉴泉祖师的入室弟子。这样,铁厂大师在两位宗师的悉心指点下,拳艺精进,一日千里,尤其是他手上细腻的“五行劲”,为武术界所首推公认。


炉火纯青的陈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


陈代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师祖,是李经梧先生的第三位太极拳师父。经梧先生是在1946年,陈师六十大寿时,正式递贴拜在陈师门为入室弟子的,此前已经跟陈师学艺四五年。


陈发科师祖功底深厚,拳架饱满,下盘极其稳固,其行拳快慢有致,蓄发互变,其爆发力确有无坚不摧之势。陈师不善言谈,教拳多凭示范,当弟子拳势不对,他就说:“喂!不对。“于是就再示范一遍,教学生反复习练,直到他认为满意了为止,要说跟陈师学拳辛苦,其实,陈师教拳比学者更辛苦。他在教拳中反复强调三个字“塌住劲”.陈师的手上功夫十分了得,缠、抖、截、拿、放、干脆利落,令对手沾手立扑。跟他学拳,学推手,挨摔打是家常便饭,因此,不少徒弟都望而却步。有一次,陈师给经梧先生“说手”,陈师的“说”不是说话,而是示范,他边讲边动作,一缠一发,把经梧先生重重地弹出,撞在了窗棂子上,挫伤了腰部,很长时间才恢复。


还有一次,陈先师到天桥散步,走到摔跤场,因不懂得跤场上“规矩”误坐在了挑战者(踩场子的人)应坐的凳子上休息,两位跤手追逐摔到凳子旁边,并以极凶狠的招势,想挤摔陈先师。陈师怕两个跤手倒在自己身上,顺手一扒拉,两名跤手全部应声倒地。两位跤手一见遇到了高人,赶紧请出了师父,通报了姓名后,方知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莅临,众人赶忙重新设座,敬茶,待为上宾。


北京和平解放不久,聂荣臻市长召集武术前辈们开了一个会。陈发科师祖到的晚了些,一位武术名家见陈师进门,便迎在了门口,想乘握手寒喧之机,用“金丝缠腕”拿陈师一把,凭这位名家的功力,稍不注意必有闪失。但随着“咣?”一声响,再看这位名家,已跪在地上。原来就在对方发力的一刹那,陈师一个顺劲反缠,化解了危机,并制服了对方。如果不是陈师听劲至灵,内功反应之迅速,早已受制于人了。


技臻化境的陈、吴太极拳传人李经梧


我的师父李经梧先生是吴式太极拳第四代、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他老人家少年时代即拜在秘宗拳名师刘子源先生门下,学习秘宗拳,后又拜在赵铁厂、杨禹廷、陈发科三位宗师门下学习吴式、陈式太极拳,解放后,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老人家又参与了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的研习、推广工作,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杨式、孙式太极拳,成为当代武林中融会了吴式的粘随柔化,陈式的缠抖刚发,杨式的舒展洒脱,孙式的灵活紧凑等不同风格,并创造出自己独有的行拳、推手劲路的大家。他老人家的太极拳技已臻于化境。


他最早表现出太极上乘功夫是在上个世纪的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设在北平太庙的太极拳研究会工作很活跃,李师已是这个研究会推手研究组的组长,很多师兄弟和研究会中的理事们都希望与他过招试手,而每当正面交锋,多是败在李师手里,一次,时任研究会会长的许明山先生(原冯玉祥将军部下主管后勤的将领,曾任北平警备司令)要来给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挂“健康乐园”匾额。研究会的理事们都聚集在院子里等着许先生的到来。李师站在那翘首望着门外。这时,一位叫张泽田的理事乘李师毫无防备,突然抓住他的一条胳膊往后?带,也想试一下他在无防备下的功夫。哪知在他双手欲发劲的一瞬间,李师猝然借力撒放,把个人高马大,体重200斤的张理事打得腾空跃出,重重摔在地上。大家把他扶起来,急着问伤着没有,这位理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今儿个就是摔死了我也高兴,我真地探出了经梧师弟有这么深厚的功夫”。


还有一次在中山公园,正当李师与师兄弟们刚练完拳,王子英先师(王茂斋之子)从远处走进拳场。王老师是最受大家敬重的推手大家,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身上。这时,一位以力大而出名的刘馨斋师弟(山东人)冷不防从身后将李师拦腰抱住,想把他摔倒,李师在不经意之中下意识地沉气转腰,只听“叭”的一声,对方的肘关节脱臼了。这位刘师弟吊着膀子疗了一个月伤势才见好转。


1988年4月,76岁高龄的李经梧先生又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住在大儿子李树椿家,听说老武术家回来了,远近爱好太极拳的乡亲好友都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纷纷前来请教。县里有位中医大夫,练太极拳40多年了,对李师十分敬仰,专门从县里赶来拜访。当时,李师坐在自家的门厅里,这位医生快步上前,而李老师想站起来迎接他。那位医生用手轻轻一接,意思是不让李老客气,可是李师在不经意抬手触及对方双手的一刹那,使那位医生腾空飞出,摔倒在院子里,李师忙上前几步把来人扶起,可对方的两条胳膊都摔破了,随那中医来的武术爱好者和在场的乡亲们见到这一场面,都大大地吃了一惊。


李师对我说,他们对我都不存在恶意,我对他们也没戒意,不论是他们想试试我的功夫如何,还是无意识的身体接触,都是我的自然反应把人打出去了。这也许就是一种应物自然的本能反映吧。


以上几则故事是从几位武林前贤的艺海金滩上拾起的几枚彩贝,但是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也可以看到先辈们在太极武苑中艰辛拓业的足迹和汗水,它必将鼓舞我们循着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去进一步发掘,探寻太极拳乃至太极拳哲学的精奥,使之造福于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世界人民。


2004-3-20 于秦皇岛

发表于 2005-5-2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原来“北王”王茂斋是这样自我创造机会逞强欺负弱者的,和现在社会上无事生非的小混混一样。但不知道他的门人继承的如何?


——————————————————————————————————————————

                                                           骗子和坏人揭露专业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