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非晕

二问:慢架盘到何种程度就可练发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30 0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晕大大:


你既然點名了,不回應就不盡人情,


但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於28樓所言之發勁,一般均係不傷人之發勁方式.


至於你所稱心意拳或形意拳之練家.


抱歉,我無緣得以一會.


所以,不明你所謂之他們的"整勁".


但曾與八極拳高手交過手,


約在伯仲之間,我還略勝一籌,


該高手年齡及體重均優於我.


其實我早期練拳時期,是無人不會,


亳不論其門派,體重,身高,年紀.


至於傷人的剛勁打法,


亦由對手之意而來.


彼有傷人致死之意,讓其三招,


彼猶未自覺,自應下手不留情面.一招決勝.


關於你之提問:不練不還是不能發嗎?


我說:不必練發自能發,專心練發終無效.


其理如下:


一般之人,老想發人,其實對發勁不甚瞭解.


心內澄空讓其練發,實是練懂勁之不二法門.


若能盡可能由不同之人練習發勁中習得懂勁.


包含門外各路英雄.假以時日,形體已跟得上了,


一接手,即已完全掌握,


發與不發,只是己隨其意念之動且要與不要而已,


並無能與不能之關係.


但對現下,我常戲稱"少林派太極拳"推手即鬥牛式之練法者,


因錯誤的心態及不當的練習方式,


導致其"頂勁"極強. 他既不敢攻,


把重心交出來.又不隨引而作化解之動作.


對這種人除了真打,沒別的方式讓他隨你之意而移動.


故若無實質的利益,這種人一般我都不與之交手.犯不著去對牛彈琴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9:23: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載(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选读
http://www.wuyiweb.com/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02&ID=25320

==============================================================
四、懂勁
能聽,然後能懂,這雖然是一定之理,但是如果聽不準確,也不能全懂。所以懂勁一門也很困難,非由名師口授與自己切實研究不可,而且經相當時期後,才能全明其理。
  在太極拳推手中,未懂勁之前,雖然易犯頂、偏、丟、抗等病,但是懂勁之後,往往也有斷、結、俯、仰各病,這是因爲後者正處在似懂非懂之間。斷結無一定的標準,都因視聽不能準確,尚未達到真正懂勁的境界。如能閃、還、撩、了、轉、換、進、退行動自然,隨心所欲,才可謂真正懂勁。真正懂勁之後,即能得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之效。見入則開,遇出則合,看來則讓,就去即升,果然能達到此地步,可入神明之域。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懂勁後愈練愈精。"
  在未懂勁前,如果先求尺、寸、分、毫,這是小功,不過是末技而已。所謂能尺寸於人,實非懂勁。必須懂勁後,神而明之,自能量尺、量寸、量分、量毫,能量,然後能節、拿、抓、閉。到此境界又分自己懂勁,於人懂勁兩種。自己懂勁,接及神明,能反探戰己身中之陰,時時皆然,欲謂陽得其陰。水火既濟,乾坤交汞,性命葆真,這是修道的要訣。若於人懂勁,視聽之際,隨遇變化,不著思慮形相而無往不宜,自得太極之妙,此即技擊中之要綱。上述兩種是太極拳大成的標致。所以,習練太極拳者,非懂勁不可,如莫明此道,則難與之論說太極拳。
==============================================================

請點擊此處:轉載(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选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23:04: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论及“懂劲”与“发劲”的“应用时状态”,也可说是高级状态。确受启发,至少可以了解得更具体些。但是,文中并未指明由何途径或方法训练得来。我的问题是训练方法问题,若是找不到方法,文中之“应用时状态”也还是可望不可及。当然,还是有片言只语值得注意:如:“學習者初習發勁時,應當先知勁路:人的全身何處爲根,何處爲枝,何處爲葉;人的上身何處爲根,何處爲枝,何處爲葉;人的下身何處爲根,何處爲枝,何處爲葉。就人的全身而言,足爲根,身爲枝,頭爲葉;人的上身,肩爲根,肘爲枝,手爲葉;人的下身,腿爲根,膝爲枝,足爲葉。所以,拿人發人,須先制其根,是謂登堂入室,亦即摧敵摧根。能明白這一道理,方可發人,否則猶如緣木求魚,終不可得”,说的应是注意“三节”问题,但似乎说的是对方的“三节”而不是自身,从字面理解就是“要打根节”,还是打的问题,而不是练。这段话如何理解,还请高手指点。还有:“發勁時應求周身一致,並且出於不知不覺”;“  在發人時,應保持尾閭中正,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坐腕伸指,兩臂直而不屈(內勁如九曲珠之成一大珠式),同時將背脊骨稍加凸出,並坐腰鬆胯,如槍彈出堂之狀。但坐腰不能向後,向後則勁縮於後,而不能前發”,这里提到了发劲时的自身问题,其一,“發勁時應求周身一致”,我理解就是个“整”字,即“形整”而求“整劲”;“並且出於不知不覺”,我理解就是“意动劲出”,不假思索。发劲是意气摧动的结果,而不是学过的“招法”。其二,具体说到身体姿态,但“兩臂直而不屈(內勁如九曲珠之成一大珠式)”不太好理解,也请高手释疑。
atop兄之“挨打法”或是一种好方法,但是否有兄之悟性就难说了,怕就怕挨了打只知痛,却蒙然不知所以然。我还是想不出在何种状态下去“挨打”才能“悟拳”。
其实atop兄的注意力全在“打”上,说的是打法问题,而非练法。“打”是个随机事件,自然无法预先去演练一把,所以练也白练。但是,“劲随意发”,还是可练的吧?“周身一致”,还是可练的吧?这“尾閭中正,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坐腰松胯”等等,还是可练的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 22:24: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4 0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太極稱心如意修行大法


 


點擊此處開啟:


大乘武學入門(一)


 


點擊此處開啟:


大乘武學入門(二)


 


就看悟性吧!先心平氣和的想想.


真是悟性高的人,一點就透,


但真正的修行,還得費個三、五載刻苦功夫.


遇到悟性低的牛,一味蠻幹,


許多牛枉費數十年光陰,學了個四不像的功夫.


牛都不在乎,我何必在乎?


我當然是無所謂啦!與我何干?


苦口婆心,惹得人嫌.


說得太多,實已泄漏天機.


很多靠賣拳為生之人,或將恨我入骨.


哈哈,大家輕鬆一點,笑笑就好,何必認真?


Alex.Hwu.1st@gmail.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9:55: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atop兄之苦口婆心并未白费,我之与你嚼舌实想多些交流。兄之贴实为少有之“有感而发”,这种文章才叫真文章。国人正是缺乏探究真理之诚心,故而你这种高质量贴反倒无人应声了,连我都感奇怪。
兄之“挨打法”实为“舍己从人”之捷径,一步就进入实战环境,较之师兄弟间之“文明推手”实在有效多了。
至于发劲问题,我已略能体悟你的意思,今后定好好悟一番,谢谢兄之指点!
发表于 2005-10-5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極拳本係實戰之拳,
以身體接觸之後才用力的方式挨打,
實是匯萬流入海,且不傷身之習武唯一方式,
管他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少林,武當,拳擊,柔道.......
讓所有人來打自己,少操心思,胡妄思想,
澄空自己,身體自己會學,
練得久了,打人只是自然反應,
何須思考出何招何式?
思考又如何能來得及?
交手一瞬間,
意念之流轉,
若以文字記錄,
或許得寫下一大本書.
望諸君能有所得,有所成,
並能作個種子,散播下去.
切勿郁於門戶或宗派之見,
這將是中國之福,亦為世人之福.
但習武首重修心,
心中無敵我念,無善惡念,
此時之敵有若悟空,
我乃如來佛,
任他法力再高,
亦難逃我掌握.
為與不為與能與不能間,
有很大的分野.
发表于 2005-10-6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慢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太极拳慢练后还要快练,快后再慢,这些也不是有意识去做的,渐至从心所欲。什么时候可以练发劲?真的不好说,松的越彻底,先天力产生的就越多。atop先生说的好(我說:不必練發自能發,專心練發終無效.),不过在老师的指点下练习发劲,是走捷径。
发表于 2005-10-7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atop兄之苦口婆心并未白费,我之与你嚼舌实想多些交流。兄之贴实为少有之“有感而发”,这种文章才叫真文章。国人正是缺乏探究真理之诚心,故而你这种高质量贴反倒无人应声了,连我都感奇怪。
兄之“挨打法”实为“舍己从人”之捷径,一步就进入实战环境,较之师兄弟间之“文明推手”实在有效多了。
至于发劲问题,我已略能体悟你的意思,今后定好好悟一番,谢谢兄之指点!

非晕大大:
 
其實你也不用謝我,
 
我來此之本意,就是想為中華民族的武學盡點心,
 
有人看得懂,多少有些收獲,也不枉我到此一遊.
 
曲高和寡,無人應聲本是正常,
 
平心而論,我所陳述之思想及言論,
 
已超越現下絕大多數食古不化之人,
 
看得懂就是有緣,
 
你能理解不傷人的實戰式的,
 
捨己從人練習法,
亦算頗有慧根,成與不成,
 
還得你自己在大乘武學上下苦功.
 
這是我幫不了你的部份.
 
當然,我已經陳述得這麼清楚了,
 
很多人雖然沒有能力回應,
 
但是,多少也總有些能力看得懂.
 
他們於是回過頭來,依我在此所教的方式,
 
在家洗心革面,閉門苦練,亦肯定是有的,
 
如果,諸君真覺得我這些日子來所論述的相關文章,
 
對你習武很有幫助,那麼不妨請你得便時,
 
就順手把這些文章或我的回應,
 
住上頂頂,以便能造福更多有緣人.
 

請點擊此處:
如果太极拳对泰拳谁会得胜?(假设均为顶尖选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 18:26: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7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澄空自己,身體自己會學,
練得久了,打人只是自然反應,
何須思考出何招何式?
思考又如何能來得及?
atop先生说的好,太极正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7 11:28: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7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虛"大大:
容我略作補充:
 
太極拳本係實戰之拳,
以身體接觸之後才用力的方式挨打,
實是匯萬流入海,且不傷身之習武唯一方式,
管他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少林,武當,拳擊,柔道.......
讓所有人來打自己,

少操心思,胡妄思想,
澄空自己,身體自己會學,
練得久了,打人只是自然反應,
何須思考出何招何式?
思考又如何能來得及?


望諸君能有所得,有所成,
並能作個種子,散播下去.
切勿郁於門戶或宗派之見,



但習武首重修心,
心中無敵我念,無善惡念,
此時之敵有若悟空,
我乃如來佛,
任他法力再高,
亦難逃我掌握.

為與不為與能與不能間,
有很大的分野.

  
如此節錄,會較為完整,
且不易掛一漏萬,
失禮之處,尚祈見諒.
又渥蒙謬讚"太極正宗",
實不敢受,
謹誠願積數十年所學之淺薄心得,
為我大中華民族幽暗的武術界,
燃起一盞心燈,
並為大家指出一條明路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4 11:04:31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