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100|回复: 0

[转帖]太极拳与身体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15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与身体健康-吴清平 博士
从世界医学文献中,以太极(Tai Chi)为字汇查询至2002年6月,共有80篇文章,没有一篇提到太极拳对于身体有害,不像其它运动都会有一定的运动伤害。文献所强调的是对于健康者的保健及病患的复健。一般而言太极拳架式的演练,大约是20-30分钟,运动量为最大氧气消耗量的35-55%,是属于中度运动量。而且血中乳酸含量为3.8mM(厘摩尔),约略是血中乳酸堆积的开始,因此太极拳也属于“有氧运动”。台大复健系有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长期练太极者,心肺功能较好、体脂肪比率较低、身体柔软度高,其它研究也显现练拳者,皮下微血管流量较好、骨胳肌肉功能佳、姿势平衡感好,可以防止老年人摔跤。练拳架的通气需求量也较低,对于慢性病患的复健,例如心脏病、慢性肺气肿、气喘、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等,都有一定的功效。
至于太极拳为什幺对于身体健康有用?是有很多说法,以西医的论点,如前所言太极拳是中度运动量,而且是“有氧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防止血管硬化阻塞、增加气体交换、氧气供应充足、血流通畅、活化细胞防止病变。而以中医“气”的观点,自然是如拳经所言,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八法为基础 - 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肩垂肘、虚领顶劲、尾闾中正。并强调“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因此练拳时,先要全身放松,呼吸调匀,心无杂念,在天人合一之时,由内激活,配合涌泉丹田夹脊,在神志清醒、镇定轻松之下,做全身合谐协调的动作(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表面上是做全身协调性的运动,其实是由内而外,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发之全身,因此身体自然是松的,如郑师爷所言 “体如能松,则百病不得上身,因体能松,则气血流畅,筋脉和同,五脏始得平衡,上中下三焦,了无阻碍,则病何能侵其体也”, “茍能得其健康,便是袪病,能袪病,即能延年”。

只是西医杂志,目前仍未承认有气或经络之说,所以没有任何医疗报导。而我们也曾依吴老师的想法,尝试去了解甚幺是“气”,特别是太极的“气”是甚幺?当然“气”的解释很多,可能是能量,电磁波、阿尔发(α)波……,结论却莫衷一是。而我们试图以李嗣岑教授的理论来探讨,他认为气是α波,是8-12赫芝(Herz)的波长,可能与分子间氢键有关,正常人在闭眼或入睡前,脑电波会出现α波,而禅定的高人在入定后,脑电波会由后脑向额叶形成协调式的整波,以α波出现。我们以为太极拳是动的禅,在精神专注之下,借用身体作协调的活动,使得中枢神经系统作一次协调性的整合。因此在一定的活动之后,高手的脑电波应该有可能出现α波。可惜的是,经过八位师兄及老师的测试,不论是在拳架连续动作或推手,甚至发劲,都未见α波的出现。只是在做内功心法时,所有的师兄都闭眼,也都有α波,而在张眼时就消失。但是吴老师在闭眼时,反倒没有α波,在张眼自由思考时α波会出现,目前这个现象没办法解释,但是太极拳的行气发劲与α波是无关的。
可是太极拳对于身体健康确实是有用的,多少名师多高龄仙寿,吴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只筋骨松软身体健康,连以前年轻的脊椎旧伤、肝炎都能控制得很好,而且脑筋清楚、记忆力惊人,年岁已入古稀,却毫无老态。所以我们想从防老化及保健康的角度切入探讨太极拳的功效,老化与氧化过氧化有关,过氧化会产生过氧化物质,如氧游离根,对于器官的伤害是很明显,临床上发炎反应就是如此。另外保健方面,可以侦测心跳变异度,做为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性的指针,正常健康者心跳变异度大;重病病危者心跳变异度变小;睡觉以右侧卧姿势者(狮子王座),心跳变异度大;平卧心跳变异度变小;孕妇左侧卧姿势舒服,心跳变异度大;右侧卧姿势舒服心跳,变异度变小。我们今年预定以拳架连续动作与履带运动试验,来做过氧化及心跳变异度的侦测,以回答慢速的太极拳运动与短时间快速的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否会有区别。
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
吴清平博士
  太极拳,源远流长,原为道家私藏的功法,近午来,蔚为风气,已成为全民运动。其运动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拳术运动,着重轻灵松软,外柔内刚,全身合谐的动作。利用调身,调心,调息,使意念与身体,达到合谐舒服的境界,并以基准八法为规范,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尾闾中正,神贯顶,气沉丹田,脚分虚实,做全身协调性的整体运动。如此,心情轻松,身体舒服,自然是身心健康最好的写照。而且许多太极拳名师,均以高龄而终,鲜少生病。因此,太极拳对于身体健康,应该有一定的功效。只是作用转机为何?仍不十分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不多,五年来,在可查的文献中,仅有七篇报告。本文仅就这些有限的资料,依器官系统,做些整理。
  心脏血管系统:血液循环是由心脏收缩,将血液挤压至组织血管,再流回心脏。如果组织血管很通畅;心脏收缩的作功不必太大,就可以将血液挤压到各组织。反之,如果组织血管有堵塞或变窄,心脏收缩的作功就必须加大,以维持正常的血流。一般的拳术运动,多半是将肌肉紧绷,成等长收缩,组织血管被压扁,阻力增大,而且运动中,血流量增加,心脏收缩的作功更形增加。太极拳则不然,轻灵松软,肌肉成自然放松状态,血管通畅性更好,运动时,心脏反而作功减少。夏威夷大学的临床研究,显示太极拳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性运动。
  呼吸系统:太极拳的呼吸强调是细、慢、深、长。这与临床上,我们教导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的呼吸训练方法不谋而合。缓慢而细长的呼吸,可以训练横膈肌,增加对于疲乏的耐受力。另外有二篇文章显示,长年打太极拳,会减少呼吸的生理死腔,增加呼吸效应。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打拳时,身体上下运动,肺部血流均匀,气体交换的效应性增加。然而,肺部并不只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此血流分布均匀,生理死腔减少,不但有助于呼吸的有效性,对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含有一定的助益。所以说,对于慢性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复健运动。
  骨胳肌肉系统:太极拳的动作,讲求的是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松胯,膝不过脚尖,重心落在涌泉,重点就是不使任一脊椎椎骨或四肢关节负荷重力,以免关节慢性受伤。而且,太极拳强调一动无有不动,全身性协调的运动,上下前后,左旋右转,每日持续性的舒展筋骨,缓和均匀的运动,对于骨胳肌肉的保健,有很大的功效。有二篇文章就强调太极拳对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很好的复健功效。对于老年人,也有助于平衡感的训练,而加强在日常生活上,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神经精神系统:学太极拳是内外双修,除了外在的动作是暖和而轻灵之外,内在的心理也要调适到遇事不争,一切随缘的境界,有文章指出,太极拳有如「动态的禅」,在遇到外界的干扰及压力之下,学太极拳者的适应性较一般人为高。
  至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肠胃肝胆系统方面,有关太极拳的研究,手边并无资料,但是有关气功的研究,资料倒是不少。气功--能量医学,近年来,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定的注意。许多的物理学家,医学界人士都致力于探讨这个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领域。许多的研究,也有很令人振奋的成果。例如李嗣涔教授的阿尔法波理论,陈国镇教授经络电性的探讨,王唯工教授的血管--树理论及脉波计算机分析,钟杰主任秦值仪的运用,崔玖教授人体临床的观察………,在在显示,这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生物能,并非是玄学上的体会,而是自然界存在的事实。太极拳既能有益健康,又是内外双修,相信在能量医学的领域中,一定能找出其特定的角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