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737|回复: 1

[转帖]太極拳的心理學探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7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極拳的心理學探討
謝 進 富 87.2.3.

前言:

  遠古時期,原始人為求生存,與大自然的山川、氣候、虫蛇、野獸等不斷鬥爭而發展出搏鬥的本能。人類漸漸社會化後,主要鬥爭的對象變成是不同部落族群的人類本身,使鬥爭搏鬥的技巧趨於複雜與成熟,形成武術的起源。人類從與大自然搏鬥的經驗中發現,由搏鬥技巧的學習中同時也可學習各種鍛練體能的運動,在各種不同地域環境有各種不同的練習方法,也就是各地不同武術起源的起因,例如:在南方蝮蛇蓁蓁,是大蛇積聚之地,古南方人除與蛇搏鬥以求生存外,亦仿蛇之「吹呴呼吸,吐故納新」而習之。在西南方巴巫之地多猿,古西南人除與猿爭居處外亦仿猿之攀物自懸、伸縮身體而習之。在北方天氣寒冷、地形開闊多草原,古時多熊、羆、貔、貅、虎之類猛獸,人們通常用較劇烈的運動驅寒取暖,因此逐獵於草原,並仿熊虎之特性而習之。東方多湖澤之地,古多大蛇、禽鳥,其先民以龍鳳(蛇鳥)為圖騰,也就是以蛇鳥為敬畏模仿的對象。中原地區平且潮濕,驅濕以利關節是為生存之所需,柔軟舞動體軀對關節有利,故其先民多習舞而有各種舞,如:陰康氏之舞之流行。

由不同環境之生存及生理需求,演變出不同形式的運動(或者氣功之類)也由求生存之經驗產生各種對病痛的治療方式,例如:在素問異法方宜論篇記載,東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魚盤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痛病,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宜從東方來。西方之域,砂石之處,大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河,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炙芮,故炙芮者亦從北方來。南方者天地之所長,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肘,故其民致理赤色,其病攣庳,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大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萎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以上種種古代運動與治病方式,可說是後來養生中醫與武術的起源。

近世科技發達槍炮威力遠非肉身所能抵擋,因此武術有急速式微之勢,一些遠見之士發現,保存傳統武術雖無大助於戰陣,但練武本身對人類健康與體能的助益仍有極高的價值,因而積極投入倡導。鄭宗師曼青先生是大力倡導太極拳的翹楚,鄭宗師終生習研太極拳而不輟,並奔走國內外盡力倡導,以其經學之淵博及藝術與醫術的精湛素養,加上名師名門的真傳,融會貫通,創就了易簡太極拳體系。太極拳相傳為宋代張三丰所創,以其拳理而言,實已包含了伏羲、文王、孔聖的易理,及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要,稱他為中華文化的結晶亦不為過。太極拳理雖然精深,但古今能真正落實者卻是鳳毛麟角,原因再於法的缺佚。鄭宗師天縱奇才,以其五十年心血,創見了習練的程序填補了太極拳一些空白,可惜其心血除在十三篇記載外,其後數十年的心得,未見有文書上的記載。鄭宗師瘁歸道山後,吳國忠老師承鄭宗師衣缽,堅持奮鬥而能將絕學延續下來。精微太極拳的傳習不易,在於其口授心傳的傳統方法不易普及,鄭宗師雖在鄭子十三篇別程序中,揭示了習練的程序,但其中聽勁、懂勁、階及神明的字義相當抽象,有些或許牽涉生理心理的範疇,甚為艱深難懂,因此近年來除了神龍系統外,其他鄭子門人大都已對易簡太極拳失去信心與耐心,同時也可說對真正落實太極拳理的太極拳失去信心。要挽救真正太極拳,需從多方面入手研究,以期找一些具體可行且又有效度及信度的習練方法,才易喚起習者的興趣。心理學是專門研究有機體的外在行為與內在心智歷程的一門學問,而太極拳的外在動作與內在修練的研究,二者剛好有甚多契合之處,因此如能取法心理學已有的科學基礎,對太極拳研究盲點的突破或許有相當的助益。

筆者對心理學及太極拳的造詣均仍粗淺,實無能擔負此研究的艱鉅任務,如今斗膽提出一些太極拳的心理學探討,目的在拋磚引玉以喚起更多有志研究太極拳或心理學的專家學者,以心理學的角度切入研究太極拳,或從太極拳的題材切入研究心理學,對拓展太極拳的科學知識領域,或許是相當可行的方向。


太極拳與心理學研究的綜合比較

在目標上:


心理學的目標是在敘述、詮釋、預測與控制行為,並且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太極拳的目標:使虛嬴者,轉而為強;衰病者,興而有作,達上醫醫末病之旨,使天下豪傑皆能延年益壽。窺陰陽之妙,明生剋之理,探虛實、剛柔、動靜之機,使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獨我知人,及於英雄所向無敵。


在方法上:


心理學係依據科學方法,透過明確的定義,可觀察的變項及標準化的程序,以提供說明,提示刺激情境和評量反應與各種技術,讓研究者、實驗者避免偏見,並由不同研究者獨立的再度驗證結果來增加客觀性。其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觀察法、調查法、面談、心理測驗與控制實驗;混合和特殊方法有:個案研究、縱貫研究、檔案研究、跨文化研究與評鑑研究…等。


太極拳的傳統方法係依古典的學術,運用自身的體驗,來驗證所有與太極陰陽有關在對敵或強健身心方面的應用。例如氣血的運行,勁力的傳導與反傳導結構,氣與勁力的結合之收蓄發放,神鬆體鬆之效果,精、氣、神的互動,體內五行生剋及外在五行生剋的印證,內斂與外顯的動靜的感應,圓弧的藝術,心性的修養…等,皆經由歷代先賢的體驗、交換、流傳而逐漸建立了相當豐富的理論體系。後人欲窺太極拳堂奧,也同樣須由師授及由充份的體驗。但這種體驗較缺乏科學標準化程序,因此效果因人而異,且成功比率甚低。鄭宗師在十三篇中之別程序篇率先提出程序的觀念,願天下太極拳同道能努力,更進一步以科學方法來建立更完整、更易懂的標準化程序。

心理學模式與太極拳拳理的比較略如下表:

心理學模式與太極拳拳理的比較補充說明如下:

在心理生理模式方面:

  生理心理學家努力研究,以企圖發現腦及神經系統與內隱、外顯行為之間的關係,他們在解釋人體功能時,係根據促使人體發生該功能的身體結構及歷程。例如:在解釋視覺的感覺時,是根據眼睛視覺神經及腦部中的歷程;解釋神經衝動係根據神經細胞內及神經細胞間的化學及電,生理心理學家研究心理生理模式約有四項前提:

根據生化歷程來了解心理與社會現象。
把複雜現象分析而成較小單位來了解複雜現象本身。
所有的行為或行為的潛能是身體結構及遺傳歷程來決定。
經驗可以變更身體結構及遺傳歷程而修改行為。
  簡單的說,研究者就是根據最精確的微小或分子的分析層次來了解行為。

  目前心理生理學上探討人類行為的生物基礎、探討感覺與知覺、探討意識狀態…等,之研究成果皆非常豐碩,對太極拳的研究或許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並且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希望兼具太極拳與醫學,生物學,生理,心理學等專家學者能投入研究。

太極拳與心理生理模式之關聯方面:

1.在鄭師爺鄭子太極拳十三篇中,有通玄實、專氣致柔、心膂並重、養生全真、益臟腑、起肺疾、別程序等七篇,皆與人體生理有關聯,更於後記裡援引生理學數據印證。例如:1丹田的定義、2尾閭中正神貫頂、虛靈頂勁與神經系統及生理機能的關係、3婦女運動和生理機能變化的關係…等,可見太極拳理與生理關係之密切。此生理又非純解剖生理,而更接近心理生理範疇。

2.太極拳是運動行為,只要和行為有關,則必定和心理學有關。在太極拳的諸多理論中,許多都和心理生理有關,只是此心理生理與拳關聯的敘述,都偏於抽象,使學者不易了解。

3.同門林堅熙師兄曾經研究美人手與神經方面的關聯及太極拳與腦神經方面的關聯,可證明太極拳可從心理生理學上加以分析。

4.略舉『鬆』在脊髓神經上的關聯:

  脊椎是由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及五節荐椎所疊合構成類S形柱體,人體最主要的中樞神經穿過各節椎骨,再從椎間分出各種神經系統。椎骨由五種韌帶及肌肉連結固定,並由神經之傳達控制肌肉之舒張與收縮,而使脊柱活動。如果脊骨正常疊合(椎間板亦正常且椎骨周圍的肌肉鬆柔),則神經通路保持暢通,若任一環節發生問題,就可能發生神經壓迫的問題。常見健壯的善用右手的壯漢,忽為腰背痠痛所苦,原因可能為脊柱右側的肌肉太過發達堅硬二種現象

  A.右側肌肉內神經壓迫。B.右側肌肉發達左側較弱,造成脊椎的不平衡而致側彎,或運動過量造成脊椎疊合不正而引起神經壓迫。

任一條神經受壓迫,必造成該神經所控制區域的不適或病變。

太極拳夾脊放鬆、鬆腰、落胯、尾閭中正神貫頂…等皆是和放鬆調適脊椎肌肉有關,太極拳運動是在脊椎最放鬆的條件下達成,所以是最自然、最健康、最好、的運動。

发表于 2003-6-7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