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643|回复: 0

太极拳本源真相辨析(8 ------ 步法与身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7 0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步法,身法与套路


   大家练太极,一上来就学套路,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人,往往花很长时间也不得要领,尤其在换步转身时东倒西歪,手到脚不到,手转腰不转,原因何在呢?


   很简单,就是腿上力量不够,曲腿时支撑不了身体重量,故而站不稳。所以,腿上力量是基本要求,没有这点,就什么都别谈。


   腿上没力,就无法将腰“坐”在胯上,腰就不得松,腰不松就转动不灵,转动不灵,就会动倒西歪。


   腿没力,腰不活,换步转身就会僵硬,起脚落脚都会重,根本做不到迈步似猫行。这样去练套路,只会把动作练走形,有害无益。


   因此,要练太极,首先应确保腿上有足够的支撑力,若不够,先练好了再说。太极的练法是站桩,但也可先用常规体育方法锻练,如兔子跳,立竿见影。太极桩最有效的方法,本人体会,是站虚步,虚步的站法是,前脚摆直,而后脚外摆约45度或偏小一点,两脚脚跟踩在同一条垂直穿透身体的直线上,两个脚印就象挂在直线上的两片树叶,故这种步法又称连枝步。将身体重量绝大部份放在后腿上,重心偏后腿,腰身正直,象坐在凳子上,找到腰放松的感觉,肩肘,手臂放松,自然垂于身側。如此一直站到不可忍受,换边再站,如此反复。这种练法,不但长腿劲立竿见影,而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找到立身中正的感觉,为走套路奠定极好的基础。


当可以站到两,三分钟,感觉腰身能“坐”在胯上,能放松,就可加上上肢动作,先做定势,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体会心静与神情专注的感觉。然后加上动势,但下盘不动,上肢可做一些套路中的动作,体会劲路的运行过程,并能体会棚,履,挤,按等劲法的劲路特征。


此后,就可开始练步法。最基本也是套路里最多的步法就是太极步,也叫猫步,搂膝拗步的步法即为此步法,此为进步,而退步则是倒撵猴的步法。上肢不动专走下盘,体会迈步似猫行的感觉,同时体会身体在运动中的重心平移,注意,是平移,否则就会歪,这就是运动中的立身中正,事实上,上身的移动是因下盘的移动而被带着走的,就象桌子上的一个圆柱体,要想将其平移,就要平移桌子,让桌子带着他走,还必须小心翼翼,不歪不斜,不高不低,要不他就会倒。这就叫迈步似猫行,如履簿冰。


就这太极步,看起来简单,想走好却不是易事,有功夫去练的。感觉比较顺了,就加上肢运动,可以是任何招势,只注意一点:上肢的动作也是由下盘带动或说驱动的,上欲动,腿先动;上欲转,腰先转。这样先练外形,做到上下左右基本协调后,再加上意念,以意领形(即外形动作),培养意的先导作用,还是一点:意动腿先动。到了这一步,你会发现,练套路势势顺利,简直水到渠成。这样练出来的套路,必定是符合太极要求的套路,自然会有太极味,也才能成就更上层楼的基础。


因此,步法与身法是套路的基础,否则,不白练也进步迟缓,不由想起一句话:“今有一转语,只为知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切记呀!切记!



10.步法,身法与技击


步法与身法的重要性还不仅在套路,想要实战的朋友留意了,步法与身法关乎技击的水平!何解?请看:


1.            想实战要发劲,太极劲是整劲,是上下节节贯穿的,意动时劲起脚下,一路上行直达梢节,这种发劲法,实际上是在练套路时不知不觉练就了基础,这时意念可摧动身形上下协调的传递劲力,而步法身法正确的套路,这样才能练得上下贯穿,左右裕如,才能找准各种劲路。若不是,根本发不出这种劲!


2.            太极讲究粘黏连随,靠什么呢?不能光靠手,因手既不足够长,也不足够短,还要靠步法带动身体左右进退,也就是要靠步法来起动和承载这种随曲就伸的运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动急急应,动缓缓随,这才粘得上甩不脱。


3.            还有四两拨千斤。千斤力打来是挡不住的,那就一拨一闪,这就得移步转身,活似车轮,靠的不也是步身功吗?这样才可能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4.            再有“彼微动,己先动”,光意快还不够,还要腿脚快,抢先上步站得有利阵位,先处战地者顺,反之则背。这要求步法快捷精准,还是脚下功夫。



   总之,太极应战,没有好的步法身法,上述这些太极妙手都成了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等于不懂太极。容我再送一语:“涌泉无根腰无主,力战垂死终无补”,切记呀!切记!


关于步法的重要性,大家可以看看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之“步法”篇,那里更精彩。



11.连枝步之妙


前面提到连枝步,殊不知这连枝步可是一妙法也。


我们知道,在套路中有许多步法,可唯独没有所谓连枝步。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大架,慢架没有他,而小架,快架却大部份是这连枝步!何故?可能的原因是:大架不发劲,而快架是要发劲的,大架步法发不出短脆劲,似乎也不宜发劲,而连枝步却可方便的发出短脆劲,而且步法转换方便,更适合打快拳。可以猜想,这种步法更接近实战步法,或者,他根本就是实战步法!


那这连枝步究竟如何呢?


先说站法:连枝步静止站立时的姿势为:


后腿曲蹲(不要太低),前腿前伸,膝不要太直;前脚摆直,而后脚尖外摆约45度或偏小一点,两脚脚跟踩在同一条垂直穿透身体的直线上,两个脚印就象挂在直线上的两片树叶,故称连枝步。两脚的间距大约两脚半,其实可视自己喜好处之,舒适就好。将身体重量绝大部份放在后腿上,重心偏后腿,腰身正直,象坐在凳子上,找到腰放松的感觉,肩肘,手臂放松,自然置于胯旁。这一站法类似手挥琵琶之虚步,但要求守上述规矩,他一虚一实,站立稳固而又转换灵活。


如何走:


第一种:跟步连枝。从站步开始,后脚登地,摧动整个身躯前冲,前脚随之前迈,落地一瞬抓地,象刹车一样止住身体前进,后脚跟步落地,回复动前站步。此为前进。


若欲后退,则前脚搓地,随反作用力,后脚先撤先着地,前脚跟步,站定即可。


第二种:过步连枝。从站步开始,后脚跨过前脚,前脚变后脚,依然登地,重复上面第一种过程。


其实也可以不分跟步过步,他们实质上是一样的。


这种步法总是后脚驱动(后退则前脚),因此可以一动就全身被摧动,不会散形。可进,可退,可直,可斜,总之,脚下一动全身动,两脚始终不丢连枝形。连枝至少有几个好处:


1.   保证身形的整体移动,保证一到聚到(手脚身齐到),一走聚走。


拳经道:“手到脚也到,打人如掳草”。


2.   后登前止的走法,正是发劲所需要的,发劲不是起于后脚吗?所以每走一步都可发一次劲,即步步可发。


“打即是化,化即是打”


3.   可做到急动急停,也即启动快,刹住也快,保证速度。


“彼微动,己先动”。


4.   方向转变灵活,可方便闪进,闪退。


“引进落空”。


5.   步跨大小可随意变动,小到前后两脚根相碰(称并步连枝),大到可大跨步跳跃前进(所谓闪战腾挪)。也就是所,其移动距离可精确控制。


“沾黏连随,无过不及”。



如此看来,连枝步确实很妙,仅他一种步法,竟然几乎可满足太极技击对步法身法的所有要求!我又要为祖先的智慧而感叹了。


离开了连枝步,一大堆太极无敌战法都不知打不打得下去!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看到了步向太极实战的曙光?它已从神密的迷雾中现出了隐约身姿,擦亮你的眼睛吧!为了这重大发现,赋歌一首助兴:



脚踩连枝妙无穷,左右进退任自由;


棚履挤按随意起,哼哈二气脱口出;


欲知此技何所依,后蹬前踩不放松。



大家开练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