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大家对传统武术太挑剔了,要求太完美了。其实传说、想象中功夫和现实中的功夫是有很大差距的。 传统武术永远也不可能用竞技运动的标准来衡量。我反而觉的对于国人来说,传统武术训练对人体素质的沉淀要优于目前的散打训练。通常散打比赛到最后,选手由于体力的丢失,动作变形很大,杀伤力剧减。前一阵河南卫视“武林风”的中欧洲对抗赛,中量级中国选手到第三回合手脚都发软,全靠第一回合的摔法积分获胜;重量级中国选手在第三回合11:3(大概好象是)的悬殊优势得分情况下,居然被对方KO了。 为什么?这是因为散打比赛的规则导致对体能的要求过于偏重, 而在这方面我们和欧美人种在近时期内是无法相抗衡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散打选手应该更加着重加强抗击打能力和学会在出拳踢腿时的“放松”,而不是学老外打快拳和踢飞腿。 另外传统武术的练家子对于散打运动员的轻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散打毕竟是竞技比赛,有好多禁忌部位(裆,后脑)和动作(撩裆、戳眼,扭指头),散打运动员和传统习武者在散手中如果不加注意后果很严重,那确实不仅仅是受伤的问题。换句话说,你连自己的裆、眼珠都防不住,还怪人家手黑。 正式因为传统武术的某些散手手法杀伤力巨大,所以武术界在友好的气氛下都采用“推手”“搓手”的方式体悟和交流。正所谓“老虎不发威”。 最后强调一下,两者之间的最大不同是:传统武术实战散手没有更多的限制,只以杀伤对方使失去战斗能力为目的;散打比赛是比赛,受到更多因素的牵制。 话也两头说,散打运动员确实是接受系统的训练,综合素质比一般人,也比一般的传统习武者要高的多,体能和技法之间的交流正式两者需要交流和取长补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