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为什么不怕交手
作者:张源侠,发表:6/25/05
张源侠先生:
你好!我是浙江一武学爱好者。主修拳击,也学散打,通臂。
说实话,在我见过的一些,传统拳派,传统人士里,能真正和专业拳击散打相对抗的仅有两种,镇江魏坚毅先生的神虎术和王选杰先生一脉的大成拳(非今所谓意拳,卢式结构)。
我在没见过浙江嵊州的沈道诚先生前,我也看不起什么大成拳,意拳。在杭州,意拳协会在圈内根本不敢讲自己是搞搏击的。我个人早先接触过一些大成协会的理事。。。说实话,比划还行,真动手,嘿嘿。。。
但拜访沈道诚先生后,使我对大成拳的看法完全改观。我在他面前真如小孩子一般。后随沈道诚先生拜访王选杰老师,王师说,真正能代表大成的不过20余人。而且多不知名。
于鸿坤先生是沈道诚先生牵线后拜入王选杰门下的。入门前就是专业散手圈内的悍将。我不讲别的,于鸿坤先生绝对是真正能动得了手的拳家。国内现在传统圈内。嘴皮子,笔杆子满天飞。各种拳学理论,什么力什么力。。。。。都已研究到相对论程度了。可真正能动下手的倒是如同人海寻知音。
没见过心意六合拳家。希望能向先生请教。
大侠回答:
很高兴收到你的信息。国内的武术界的确是牛大手小,很多人不敢真正面对实战的,但在上海,十大形一派从来都是横冲直撞的。即使是初学者,也会手痒和别人交手。如果你去挑战十大形名师,绝没有回避不敢出手的,因为那是规矩。如果在圈内,某十大形拳师回避交手,他的名气就臭了。现在浙江名气最响的就是顾坚先生,他是于化龙先生的弟子,有机会你可以和他讨教。他应该不会回避的。 陈守孚老师是文革中打杀过来的人,他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对手,还主动到各地寻访民间高手。一般不懂的人以为他打架厉害。他道,这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厉害,而是内家武功的深层内涵厉害。
上海心意门还是有很多的高手的。上海人最实际了。如果没用的东西,在上海必定被淘汰。你如果到上海,就知道没有什么人嘴巴里天天说要挑战心意拳的。那一大堆名师在那里,个个会动手的。我当年在上海的时候,就是一般不练拳的也知道十大形最厉害。卢嵩高被誉为老师中的老师,那就是公认的实战第一高手,没有什么争议的。但在别的地区,就很难有这么一个公认的第一高手。当年铁官成先生在上海静安公园,有一班练摔跤的,整天挑战传统武术,他们见到铁老,要就交手。铁老就把一只手伸给那个最好的跤手。铁老身体微动,那个跤手就像喝醉酒一样根本无法站稳。后来,铁老过世以后,守孚老师又一次看到那帮跤手又去挑战“白小四子”(据称是卢嵩高先生的关门徒弟)。白小四子用肩靠就把跤手轻松击倒。
我在美国也遇到一些人,没见面的时候对心意拳好奇,大多以为我吹牛。但一见面,我常常是一个功架一振,他们就看出味道来了。这种东西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识过的。大成拳里有这个东西,但也是很少人掌握的。我所谓的功架一振到底表现出什么呢?那就是浑圆力。在心意拳的心法中,这个浑圆力是可以当场作出来,看得到的。很多人练一辈子拳,从来没有见过浑圆力,因为他们的拳法中没有这个设计,但他们又到处听说这个东西,听说了又见不到,于是很多人就胡吹。
我在美国遇到一个柔道高手,他是跟美国前国家柔道队教练学的。我就站在那里做了一个震劲。我要他当场模仿,他以为很容易,但一试居然做不出来,他对心意拳当即佩服,说不用交手了,要跟我学。所以很多时候我和访者交手大多是文明交手,但守孚老师的出手却是极其厉害的。他也是先说拳,对方如果听了还要交手,他的出手就不是什么好玩的东西了。有时候,他出手以后,对方被击倒后抱怨他刚才出手太过狠毒,守孚老师打比方说,一个手里有手榴弹的人面对一个玩爆竹的人解释手榴弹的威力,那个玩爆竹的不信,定要试一试,结果会是怎样呢?
网上说某名家在某次比武中失利,回来告诫弟子,以后出手一定要用全力。台湾的廖白先生击败很多的太极高手。太极门长老就在网上反复告诫弟子,以后遇到廖白,千万不要心慈手软,一定要死命地打。这种说法好像很有道理,其实错了。如果你手里只有爆竹,就算十个捆在一起,也抵不过一个手榴弹,而手榴弹就是内劲。
中华武学最奇妙的也就是这个内劲,正因为这个内劲,文人才有可能成为武学高手。我的话听起来让很多人不舒服,但却是良药苦口啊。其实学武的人最痛苦的就是学了几十年白忙乎一场。等你抓那个内劲,你就知道那是“自家宝藏” ,一生受用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