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380|回复: 0

太极拳著解(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5 20: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著解(三)理、气、中气——陈 鑫
编者按:本篇包含“理、气、中气”。理一节强调“一动一静恰合天然”,气一节强调不偏不倚的中气,随后一节更提出了“浩然之气”,并举例说明。
需要提及的是,现传的《陈氏太极图说》是陈鑫堂侄陈椿元根据陈鑫手稿编辑的,此前的“恒、着”,本文的“中气辩”及以后的“化”是由陈椿元增补的,其内容与“自身至九则”两相对照,意思相近,但语言风格、论述角度不同。其内涵同样深刻,值得后人传习。
  
理者,天地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顺其性之自然,行其事之当然,合乎人
心之同然。一开一合绝无勉然,一动一静恰合天然。此即吾道只粹然。
  
何谓气,即天行健一个"行"字。天体至健而所以行。此健者,气也。不滞不
息,不乖不离,不偏不倚,即是中气。加以直养无害工夫,即是乾坤之正气。 亦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一拂气之自然,参以横气则生硬。横中势难圆转自如,一遇灵敏手段,自觉束手无策。欲进不能,欲退不敢,但听他人发落而已,钝何如也。所以,不敢徒恃血气,而并参之一横气。
  
附中气辨   
中气者,中是中,气是气。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以理言气,是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化万物。有是形即有是气,是人所秉受于天本来之元气也。气不离乎理,理不离乎气。气非理无以立,理非气无以行。气与理两理相需者也。理有其偏,气亦有其偏。理之偏,私以参焉;气之偏,横以行焉。惟两得其中,合而言之曰中气。
窃谓不可以言语形容者,中气耳。中气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即易所谓保合太和之元气也。气不离乎理,言气而理自在其中。打拳以运气为主,然其中自有理以宰之。理之得中者,更不易言。故但以气之附丽于形者,大略言之。
气之在体,无不充周,而其统率在心。心气一发,能先听命者,肾中之志。心机一动,志则顺其心之所向,而五官百骸皆随之而往焉。且各有各体之精,而随各体所往之地位而止也,此是一齐俱到。有分先后,有不分先后。所谓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道并行不悖也。
如单鞭一势,起初心欲先合,两手即用倒转精合住,左足即收到右足边,而与右足合住;心欲展开,左手即用顺转精,右手即用倒转精,两大腿用精,左则顺右则倒顶精,即领胸,即含住腰精,即下裆开足之后,有心无心之间,说合,上下一齐合住。
且官体之精,各随各经络运行,无纤悉之或差。心即大体,官骸即小体。德即大体、小体中,当然之理也,心机一动,百骸听命。非所谓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道并行而不悖乎?此所谓中气流行,一气贯通者,如也。
陈正雷郑州太极拳馆政六街馆 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