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260|回复: 0

谈谈太极拳的来历(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23: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太极拳的来历(2)

                  麦廷禧  

                08-12-2013

武当山道士珍惜生命和注重炼丹,养生,延年,益寿的技术,这可能包括伸展和活动肌体的拳术,来锻练和滋育自己, 但不是徒手打击,有杀伤性,有伤害对方身体的拳术.  虽然太极拳可以用来养生,可是太极拳主要是用来搏击. 搏击是会伤害身体,不会延年益寿的. 太极拳式名和 ”太极拳论”又都没有一点道教思维, 养生,延年,益寿的含意.却只有打击杀伤的意图.因此有高度道教修练,德高望重的张三丰创造有伤害他人的太极拳是不大可能.   太极思维是道教的一部份,但不是每一个仅精於道教的人或代表人物, 如张三丰,就可以被认定为太极拳的创起人.   陈氏太极拳和扬氏太极拳(十三势拳套)有很多架式是从”拳经三十二势”,通背拳和其它拳套中选出来.  这些套拳和它们的来源, 从各方面看,都与张三丰全无关系.  再次证明张三丰不可能创造太极拳.  于志均在他的书 “太极拳史” 说“奉张三丰为太极拳创造的始祖,是一种信仰, 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图腾.舍此,太极拳就将蜕化,变质,就行将衰矣,就会失传”, 认为张三丰创造太极拳的言史不能以现实历史的观念去评论,要以宗教信仰的态度来追随.      

至于太极拳如何从张三丰传下来又有多种说法.最流行的说法是张三丰传云游道士(有可能两个包括张三丰的门徒刘古泉), 王宗岳(1540-1620,1525-1606 , 1530-1610 ,1736-1820年), 蒋发(1574-1654,1574-1674,1633-1714,1736-1820年),至赵堡镇邢喜怀 (?1594-1674,1589-1679年). 张楚臣(1623-1703,1628-1712年),陈敬柏(1653-1738,1663-1745,1707-1791年),张仲禹(1673-1753,1707-1791年),张彦(1723-1807年),陈清萍(1795-1868年).  这说法是赵堡镇的后来太极拳人士说的.  可惜李亦畬 写的”太极拳谱”书完全没有记录武禹襄从赵堡镇的陈清萍提及云游道士或蒋发的事故. 要知蒋发是赵堡镇太极拳的师祖,武禹襄不可能没有从陈清萍听到吧!   表示这说法是大有疑问.  又这传承是单独密传的.  那未张三丰等先辈的几篇真迹武术拳论文稿应该很容易能秘藏不致於遗失,应在陈清萍时代还存在吧! 可是没有. 赵堡镇太极拳的掌门人可真得欺宗灭祖!没有张三丰的真迹, 就不能证明后人说张三丰等先辈有写过有关太极拳的文章.  张三丰和王宗岳的年代相差太远,后人就添加了一个或两个无名,来历不明和全无依据的’云游’道士来连接传承链. 张三丰的传说弟子刘古泉就被选上.  假设张三丰生卒年是1247-1464年, 王宗岳是1525-1606年, 刘古泉十五岁於1460年从学张三丰.   王宗岳十五岁於1540年从学刘古泉. 王宗岳学拳时, 刘古泉已九十岁.  刘古泉会更早学拳. 这样刘古泉教王宗岳时已一百几十多岁啦!  这不太可能吧! 亦没刘古泉长寿的说法! 说王宗岳是张三丰太极拳的单独传承人,但他没有详细提及有关太极拳创造始祖张三丰和云游道士关系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的.王宗岳的武术文件也未提及张三丰或他的老师云游道士的真名。他怎能把他的师和祖的名都忘了,都没传下来. 这太不可能. 没遵守尊师重道,没言祖不言师的当时武道, 没把祖师们的事绩尊敬地传递下来. 再次证明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或已后的传承是没有根据, 是后人伪造出来的.  

王宗岳的家乡由起初说是西太谷县小王堡村人,后说山西省阳城县小王庄、最近为山西省新绛县思贤里王庄村人. 理由可能是王庄村有一本完整的王氏家谱,其它地方没有; 可惜王氏家谱记录的王宗嶽就被没依据地认为是王宗岳,又没有关於王宗嶽和太极拳有关的事故和真迹文章.  云游道士和蒋发的踪迹又要改写了!

有说赵堡镇的太极拳原名赵堡镇街拳.这更证明王宗岳传的太极拳早期不存在赵堡镇.  陈清萍比张彦小七十二岁, 张彦去世时, 陈清萍才十二岁,因此张彦传陈清萍亦不可能. 亦即是说蒋发在赵堡镇的传承大有疑问.陈长兴推荐武禹襄到河南省赵堡镇跟陈清萍学拳.这表明陈清萍在赵堡镇传下的太极拳是从陈家沟来的,不是从蒋发来的. 一个道士把毕生修练的成就传给一个不信奉道教和不追随道教理念的王宗岳是不可能.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也没说王宗岳喜爱或学过拳术,念过” 拳经三十二势”,考过武举.

蒋发的来历底细也不大充实. 说王宗岳在地方一带经商或教书;王宗岳把蒋发从赵堡镇带回家(还未肯定在那里),教他七年太极拳艺. 在这七年中,他们日夕相处,可谓亲如父子. 蒋 发对王家的多年教养,必定感激万份,铭记在心, 会以尊师重道度将王宗岳遗留下的文献属训他的徒生们好好保存下去吧!   蒋发回(1603年)赵堡镇后教(1605年)邢喜怀,成为赵堡镇的太极拳宗师.后投奔李际遇反请.  反请失败后,终身躲在陈王廷家. 教陈王廷太极拳.没有说他回居在附近的祖居河南省温县东乡小刘村和水运村家乡或探访过他在附近的赵堡镇门徒或他们来探访过他.  要知那时侯,家的概念和师徒的关系是非常的重要和密彻的哎!  死后,葬在陈家沟附近的荒地.  蒋发的这样潦倒下场是不大可能. 中国同名同姓的人常有,有可能赵堡镇的蒋发不是陈家沟的蒋发. 那未赵堡镇蒋发的来历更不知从何说起.  假如不是同一的蒋发, 那末,太极拳传入陈家沟是不大可能. 如说蒋发传至陈家沟的陈王廷或陈长兴.  蒋发在赵堡镇传下的拳一直叫太极拳.假如他传给陈王廷, 那未太极拳名应该在陈家沟留传. 可是没有,表明蒋发没有将太极拳传进陈家沟.  要知 杨露禅跟陈长兴长时间学拳,没有说过或听过蒋发教陈长兴太极拳. 如说蒋发传至陈家沟的陈长兴, 那未蒋发赵堡镇邢喜怀的传承就不可能, 人说陈家沟有一幅画. 画中有一位站立的和一位坐的人像, 说但没有写明站立的是蒋发, 坐的是陈王廷,以证明蒋发曾在陈家沟教陈王廷太极拳.但依照当时的尊师规矩,老师是坐的,学徒是站立的.因此蒋发传陈家沟不可能成立.

又说赵堡的太极拳是由陈敬柏或陈清萍传进陈家沟.他们从陈家沟迁居赵堡镇. 相信他们与乡亲经常保持联络. 但杨露禅和 陈清萍是同时代的人, 又在陈家这么久,不可能不会听到陈清萍在陈家沟授拳的事. 又不会陈长兴学自晚辈陈清萍,再传杨露禅.又说陈敬柏传拳的事没有在陈家沟传开是因陈家沟严禁外拳传入,因此没有传闻.但这样偷偷摸摸,改头换脸,互相隐匿太极拳名,把赵堡镇的太极拳秘传入陈家沟,陈家沟人又不承认,就会犯欺宗灭祖,有辱师门的终生侮辱.若被发现,定会被赵堡太极拳后人们咒骂. 赵堡太极拳嫡传的陈敬柏,陈清萍他们是不能承受的.熟识的人到后来都会说请楚的,可是没有. 既然陈家沟的太极拳没有一点从赵堡镇传入的事实,又赵堡镇和陈家沟的拳又很相同.表明赵堡镇的拳是由陈敬柏,陈清萍传入的.

最早有关赵堡镇太极拳的书是杜元化(1869-1938年)的”太极拳正宗”(1935年).书中没有记载王宗岳, 蒋发传下的文献.说”太极拳正宗”共有八册,但现存只有第一册.  没有其它七册来佐证,怎能说他的书是正宗呢.  其它七册有关太极拳的详细内容,嫡传们徒必有所听闻和一定会熟悉,连他自己; 但后来的嫡传们徒都没有发表出来.  另外一本是由王柏清(1653-1742年)写(1728年)的”太极秘术” 的抄本. 这抄本是由一位太极拳人士王震川在1999年一位刘恒山医生的医案《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中发现, 说医生遵循一位临死病人的遗言,抄(1861年) 下王柏清写的原稿.原稿就同死了的病人一起下葬. 王震川未有公报病人的背景,以备追查. 抄本记载了九篇文章,一份残缺文章,邢喜怀的 ”太极拳道”和“太极拳说”, 张楚臣的 ”太极拳密传”和王柏清的太极丹功文献; 独没有蒋发和王宗岳的,亦没有拳式名. 那份残缺文章没有根据地被说是张三 丰或王宗岳写的.  这些太极文章的内容是以太极的理论来指导吐纳和运动身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不是如 “太极拳论” 的要狠狠打击他人的锻炼;  表示王柏清从张楚臣学到的只是太极丹功,不是太极拳套.  太极丹功没有在赵堡镇广泛流传,直到陈清萍把陈家沟拳在赵堡镇广泛传授后,人们就把陈清萍的拳和邢喜怀的丹功连在一起,加上广泛宣扬王宗岳,蒋发的说法,以图从陈家沟争取得太极拳发源地的头衔. “太极拳论”是太极拳最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拳法的经典, 不是长篇大论, 比拳套还短的一小篇文章. 文章可能会失掉. 但短短的一小篇文章应该会很容易念熟. 日后,如拳套一样, 也不会容易忘掉.蒋发跟王宗岳学拳七年,在严格的训练下,理应会把恩师王宗岳的心血著作和教训念得烂熟和有深刻的了解. 因此, “太极拳论” 和其它王宗岳的短文章理应会由 王宗岳经赵堡镇太极拳师祖蒋发和他的们徒尊师重道真诚地传递下去.而这本 ”太极秘术”  倶然没有记戴.    因此 ”太极秘术” 不可能代表赵堡镇太极拳的始源著作.  抄本如没有旁证是不会被人信任的. 另外一抄本公开十二篇文章包括张三丰, 蒋发和王宗岳的文献. 从同一来源的两部抄本俱然互不佐证! 反而互有差别.说这些公开的文章只是”太极秘术”的上半部, 下半部还保存在刘氏家中,他们等待官方考核后,才能将原稿公报. 赵堡镇太极拳人士们这种没有诚意去充实他们自己太极拳真传的态度,使人想起真的不会变假的,假不会变真的. 这两本”太极秘术” 没有拳套名和式名的重要记录,只有理论的文章.  理论不能代表拳套. 拳套不会自动地从拳理掉出来的.    因此,怎能说传承下来的拳套就是当初的拳套?  说王柏清自称是邢喜怀学徒张楚臣四十多年的学生.那时侯,师徒和徒门间的关系比现在更紧密. 那末,他怎样能隐藏这么多年而末被赵堡镇的太极拳人士们发现一直到那抄本公告时(2000,2003年). 王柏清的记录俱然亦末被邢喜怀的嫡传弟子传下!   因为王柏清写的文稿是最早赵堡镇有关太极的文稿,比李亦畬的还早; 赵堡镇的太极拳人士们便说他们才是张三丰的太极拳真传弟子和赵堡镇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