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傅清泉大师商榷《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六) (二十七)角度 第164页,第四十一势 双峰贯耳 二、动作过程 “1.右脚下落,右膝提起,脚尖放松下垂,以左脚掌为轴,身体右转45°(向东南),……” 前势,第四十势回身右蹬脚,左脚朝北偏东,右脚朝向东,身体朝向东北,本势,身体右转,朝向东南,应是转体90°。 (二十八)文字 第165页,第四十一势 双峰贯耳 三、要领 “4.两掌要在垂肘,自下翻向上时再握两拳。两拳虎口相对贯去要与右弓步协调一致,两拳宽度约为一虎口(约20厘米)。” 本著作中,手的动作与身体的距离一般是以拳来衡量距离的。如(十二)第77页,第十四势 十字手,二、动作过程“1.……随转腰屈肘,两手向右移动,移到额前。距额约操拳人两拳左右,……” 其他著作中,一般都是用拳来衡量距离的。因此,此处拟用拳来衡量距离,即“双峰贯耳两宽度约为两平拳”。 (二十九)角度 第168页,第四十三势 转身右蹬腿 一、用法 “接前势,如有对手从背后左侧打来,我即以右脚前掌为轴,将身体往右向后旋转,左脚同时随身体转动时收回往右悬转,落下坐实,足尖向前(北),……” 本势,左脚随身体转动时收回往右悬转,落下坐实,足尖应向北偏东,而非北,以保证右脚向正东蹬腿时,两脚夹角约为60°。 本著作图231A、232拳照上可见,左脚朝向北偏东,右脚蹬向正东,身体朝向东北,面朝向蹬脚方向。 (三十)角度 第169页,第四十三势转身右蹬腿 四、要求 “2.转后角度要正确,身体向北,” 同(二十九),此时左脚朝向北偏东,身体应向东北,而非北,蹬方向脚正东。 (三十一)角度 第169页,第四十三势 转身右蹬腿 七、技术分析 “转身蹬腿,身体旋转近360°,前面的左蹬脚向东面,而转身蹬脚是身体转后用右脚向东面,这样蹬脚的方向都是向东,只是换一个方向,换一只脚,它的关键在于向右后旋转。……” 前势,第四十二势左蹬脚,左蹬脚朝向东面,身体朝向东南。本势,右蹬脚朝向东面,身体朝向东北。因此,转身蹬腿时,身体由东南转向东北,实际旋转270°,而非身体旋转近360°,只是左右两脚蹬脚的方向前后合计达360°。 (三十二)角度 第176页,第四十九势 左右野马分鬃 二、动作过程 (甲)右野马分鬃 “1.身体微右转,左足尖里扣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在左腿,坐实左腿,右脚提起收回(面向西),…… 2.身体继续右转,面向西,右脚缓缓向前迈出,足跟先着地,重心渐渐移到右腿,到右足全部踏实,弓右脚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掌掌心斜向上,随转体向前右上方以桡骨一侧弧形分出,手指高于眉齐;左掌向左弧形下采到左胯旁。眼神关顾右掌分出,并稍先于右掌到达右前方,面向西南。” 前势,第四十八势单鞭,左脚朝向东南,身体朝南。本势,当身体微右转,左足尖里扣踏实,重心渐渐移在左腿,坐实左腿,右脚提起收回时,面应向西南。然后,身体继续右转,面向西。定势时,面向西稍偏北。面的转向应跟随右手向前右上方分出的路径,应是南(上势)—西南—西—西稍偏北,而不是南—西—西—西南。 定势时,面向何处,奚桂忠著作认为,应跟随右手向前右上方分出的最终方向。右手向前右上方分出的最终方向应对准右脚向前迈出的方向,使肘膝相对。脚向前迈出的方向何处,本著作未说明,傅钟文著作指出,此时,“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因此,右手向前右上方分出的最终方向是西稍偏北。 (三十三)角度 第177页,第四十九势 左右野马分鬃 二、动作过程 (乙)左野马分鬃 “1.身体微右转,(面向西北),右足尖里扣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在右腿,右腿坐实,左脚提起向前。…… 2.身体继续渐渐转(面向西),……眼神关顾左掌分出,并稍先于左掌到达右前方(面向西南)。” 同(三十一),本势面的转向应是西稍偏北(上势)—西北—西—西稍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