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276|回复: 0

朱殿蓉著: 气可气非常气,拳可拳非常拳 (六之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6 10: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刊载于台湾《太极拳杂志》第207期2014年3月出版

【摘要】内家拳术以柔克刚,总是令人怀疑,因常人能说不能行。吐纳炼气运气行功,总是令人迷惑,因常人有法无可循。旧架新架大架小架,总是令人迷失,因常人有师不能得。笔者引用古经典今文献,藉由最新科学知识,讨论炼气练拳方法,养生技击并重,协助读者既致柔且至刚。

九. 气可气非常气

靠著静水压以及渗透压的关係,血液中一部分的液体会透过血管壁在组织细胞中成为组织液,组织液进入淋巴管之后就是淋巴液,三种液体形成自然生态平衡。绝大部分组织液呈凝胶状态,不能自由流动,只有邻近毛细血管的小部分组织液呈溶胶状态,可自由流动。当心静、体松练功时,调整了自律神经系统,尤其是第10对脑神经的迷走神经,经由神经细胞内的电位差传输和神经细胞间的递质传送,控制骨骼肌的活动,导致毛细血管周围的组织液、血液、淋巴液之流通量增加,因而刺激到躯体感觉系统(somatosensory system),经由上皮细胞及骨骼肌内末梢神经的感受器,引起了麻、涨的感觉。又自律神经系统头节的下丘脑将人体器官和血液保持在摄氏37度恆温,而四肢皮肤的温度则随环境变化,通常是低于血液温度;所以当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得毛细血管舒张,血体流量增加,皮肤就有温暖的感觉。这种麻、涨、热的反应,得来并不需费多大工夫,许多人认为这就是道家养生、针灸学所谓的得“气”〈注十三、十四〉。如前所述,得到这样的“气”对健身有些好处;但是,这就是拳经、论、歌、诀中要求的气吗?这种气感可以用来技击防身吗?显然,这种气常人可以说,但说的不是内家拳之气。

十. 拳可拳非常拳

内家拳技击功能的修炼比较复杂,从现代西方医学知识可了解到,练拳时按照武禹襄说的「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沉着松静、静中触动动犹静」,可使脑内产生Alpha波并调节自律神经系统。若能进一步做到《授密歌》的「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则能产生Theta波。然后在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状态下,再“拿住丹田炼内功”,以求练出似松非松的劲,似极柔软,亦极坚刚。若“入定”程度加深,此劲可运如百炼钢,无坚不摧。但是,要弄懂这个以柔克刚的劲还真不容易。如笔者先前所述,内功技击的固本之法是要练好“向下扎根”。从拳经、论、歌、诀来看,要先由王宗岳《太极拳论》的重要指示,即「气沉丹田」做起,其日常作法是郑曼青教的「心与气相守于丹田」,以致「涌泉有根腰有主。」再按照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之各步骤练法:「犹须贯串一气………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这样就具有郑曼青「体用歌」的「浩然气能行乎手………不化自化走自走………身似行云打手安用手,浑身是手手非手。」最后才能实现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这些密诀,许多人都能琅琅上口,但就是做不到,总是练不出内劲。因为目前流行的各式推广性、普及性拳架,其练法上只注重外表的动作,这种拳常人可以说,但说的不是内家拳的拳。

〈注十三〉Tsun-Cheng Kuo, et al.,「The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DE Qi during Acupuncture」,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50(4): 336-342, 2004
〈注十四〉Wei Yao, et al.,「Mechanisms of Qi-Blood Circulation and Qi Deficiency Syndrome in View of Blood and Interstitial Fluid Circulatio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3(4): 538-544, Aug. 20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