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头颈部 练习陈氏太极拳对头颈部的具体要求是:头部要保持正直,颈部肌肉要保持松弛状态,使头部有悬起的感觉。注意不要勉强和呆板,避免前俯后仰东倒西歪。身体移动和旋转时,头颈部与身躯四肢要上下一致,两目要平视延远。运动中,某手为主,眼神注于该手的中指端。下颚要微向内收,牙齿和口唇要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以加强唾液分泌。耳听身后,兼顾左右要求非常严格。从力学来讲,头处在人体上下垂直线上;从生理学来讲,头部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如果练拳时头部东倒西歪,势必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不但失去动作姿势的优美,也影响精神的集中。练拳时,头颈部要领掌握得好,才能使精神集中,才能使周身灵活。否则就显得精神涣散,动作失去完整和协调。”
2)躯干部 躯干部指的是人体的胸背、腰脊、腹部和臀部。这些部位是人体内脏所在和内脏的保护性支架,在健身、防身和技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虚、要松。陈鑫说:“胸要含住劲,又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可以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舒畅。从技击意义上讲,“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胸部虚含,锁骨和肋骨松沉,可以使上肢虚领和身体重心向下降,于技击大有助益。 陈氏太极拳对背部的要求是:要舒展松沉,“用中气贯注”。人体背部呈微弧形,由脊椎骨上下连接,是脊椎神经所在的部位。按照经络学说,背部是督脉的通道,督脉则属阳脉之海。练拳时,背部肌肉要注意舒展和向下沉,要根据脊椎生理状态,随屈就伸,保持脊背的相对端正,以利于气血的通畅,做到“牵动往来气贴背”,便于及时使“力由脊发”。 陈氏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腰劲向下塌。就是腰部椎弓要按生理特性, 略向内收下沉,向下塌住劲,腰是上下体转动的枢纽。在含胸的情况下,向下塌 住劲,能够使心气向下降,下盘稳固。陈鑫在论著中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如果腰部过于用力,会使腰大肌收缩,影响上下体转动的灵活性。在塌腰的同时,还要注意使腰脊直竖,就是所谓“直腰”。做好“直腰”,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腰弯的前屈度,避免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影响脊椎的正常生理状态,维持立身中正,使腰脊更好地起到“车轴”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腰椎以上的胸椎部分,根据动作的需要,有时虽然有些轻微的伸缩,但不可随意摇摆,要注意曲中求直。 陈氏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是要“合”。腹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丹田是中气归宿的场所。练习太极拳时,周身之劲,往外发者,皆起于丹田。腹肋的左右气冲向维道穴、气海、关元,中极虚虚合住,有利于中气出入丹田,有利于任脉的通畅。有的太极拳家提出“腹松”;有的提出“空胸实腹”。实际上,腹部肌肉随着中气出入丹田有张有驰,两者并不矛盾,是“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 陈氏太极拳对臀部的要求是要“泛”。在塌腰、合腹、开胯、圆裆的配合下,臀部向后微泛,有利中气贯于脊中,有利于腰劲、裆劲、腿劲的运用。泛臀绝不是撅屁股,不是凸臀。泛臀是塌腰、合腹、圆裆、开胯、合膝的必然结果。“前裆合住,后臀自然翻起”。有的太极拳派提出了“敛臀”,就是臀部微向里收的要求。敛臀固然可以防止撅屁股的毛病,但是,如果只注意臀部向里收敛,则前裆大开,后裆夹住,裆劲不能开圆,这会影响身体转动的灵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