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我看到网上有篇关于抖杆的文章,想每天花一个小时来练习。 得了真传的大侠来看看,按照这里说的练习会有功效吗?
抖大杆是心意六合拳古传训练功法,就是用既长又重的大杆子来做发力动作。要想把大杆抖得流畅、轻松,必须做到全身协调用力,从脚、腿、腰、肩、臂到腕形成正确的用力次序。抖大杆的最终目的是用大杆子的抖动来带动身体做出由“根节”到“梢节”的整体贯通力。 当用力将大杆挥动、在发力停止时,由于大杆本身的弹性,会出现“折返”抖颤,而“折返”抖颤会带动身体不由自主地做“回弹式”发力。这种发力并不是用思维可以控制的,而是在大杆的带动下发出的。 购置大杆并不容易。可以用4米左右长的细竹竿代替,要求竹竿尽量笔直。将4根或6根竹竿用细铁丝每隔一段捆牢,在最顶端一段内夹一段钢筋,重约250克,以便能使大杆产生回弹力。将扎好的竹竿用布包紧,再用铁丝捆牢,以免钢筋甩出。另外再用布将手握部位缠上,以方便握持。钢筋的重量可自行调整。 下面介绍几种最基本的大杆抖法: 劈抖 左式站立,左手在上持杆,将大杆挥至左侧上方,腰胯向左转。然后左手发力向下劈击,右手向后向上用力猛提杆尾,形成上、下争力。劈至腰部高度时骤然停止,使大杆向右下方抖颤,腰胯向右转,以身带手。如此反复练习(图1、2、3)。
挑抖 右式站立,右手在前持杆。右手向上猛然发力将大杆挑起,左手同时下按,形成争力。腰胯上下互争,协同发力,反复练习(图4、5)。 拦抖 左式站立,左手持杆逆时针向内、向上、向外提旋,右手持杆尾向外、向下按旋,腰胯带动身体向左旋。反复练习(图6、7)。
拿抖 左式站立,左手持杆顺时针向上、向内、向下按旋;右手顺时针向内、向下、向外提旋。腰胯向右转,协同身体发力。反复练习(图8、9)。 内扫抖 双手于腹前水平握持大杆,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手向右前方水平发力抖动,右手向左后方平拉,形成争力,腰胯短促向右发力,反复练习(图10、11)。 外扫抖 左手在前握持大杆,向左前方水平发力抖动,右手向右前方推动杆尾,形成争力。腰胯向左转,协同发力。反复练习(图12、13)。
训练要点: (1)每个发力动作应反复练习,直到充分体会劲力的变化,而且能协调、流畅地做好每一个发力抖法,再把各个发力动作穿插在一起练习。 (2)前、后手握把姿势应互换练习。即左手、左脚在前练完,再换成右手、右脚在前练习。 (3)练习必须在体力充沛时进行,不可过度训练。一旦体力不支,应马上停止训练。训练前应做一些热身准备。 (4)发力抖击时,应同时配合短促呼气,以气助力配合抖动发力。 《少林与太极》12期
太极大杆,又称的"白腊杆"(俗称"白腊树",腊木杆等),生长在豫东平原上的宁陵县,由于其独特的土质、水质和气候地理特点,这种资源国内外极为少有,唯独在宁陵县种植白腊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优点耐干燥、潮湿、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经过多年的选种和加工,底解决了白腊杆虫蛀、软化等问题,大杆在加工过程中,都是放在4米长的大"锅"(自己用铁皮焊的)里,灌满水,然后加大火煮沸的,沸水里放有工业盐,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经剥皮、火烤、盐水煮、抛光等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加工后的杆子呈枣红色,光滑锃亮、笔直成线, 是太极器械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增加太极内劲、螺旋劲、缠丝劲、爆发力的最佳器材!练习时要求: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因此,是陈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之爆发力、锻炼耐力及强度的一种特有练习方法;是检验太极拳练习者裆、腰、臂力,周身结合,内劲饱满程度的一种独特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 22:59: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