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255|回复: 0

身法---太极拳走架打手的灵魂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7 1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走架与推手的关系辩证而统一,走架是知己功夫.在与无形的人推手;推手是知人功夫.考验走架的水平。“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所以平日行工走架时,就要当作与人打手(即推手)。而打手又离不开走架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打手时要当作仍在走架。所谓无人则当若有人.有人则当若无人;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两者理惟一贯。”所以本文仅以走架为例.分析“身法”之于太极拳的重要性。
     “身法之善,莫若蹲腰坐胯最为便宜。腰蹲则身不动,坐胯而臀不显。肩肘腰腿力萃于一处,易起易伏。”足法“丁字不成,八字不就”。
       太极拳身法实际上将手法、步法、眼法、心法包括其中,是对人的意识、对身体各部位如何运动的规范,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一举一动,无时无刻.无不恰合法度,身法不可散。也即不是所有慢练拳术都可以称做太极拳.不符合身法要领的打拳形式不属于太极拳范畴。因此,“身法”是检验太极拳是否正确的标准,是太极拳走架推手的灵魂。
       练习太极拳首先求达“尾闾正中”。尾间正中不是两臂用力相等、左右身体用劲相同、双腿受力或施力均匀,而是两股有力.前虚后实,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尾间”一词,原指古代传说中海水所归之处,语出《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间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尾间正中”之“尾间”,指尾骨,脊骨根。”正中”即尾骨前送.使脊骨根与大椎骨有垂直于一条线之意,正对身、脸之中间一一肚脐、鼻尖。即脊骨根、肚脐、鼻尖三点一线.一动俱动。如此则身法中正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因而太极拳运动忌低头猫腰、前俯后仰、挺胸腆肚、左歪右扭、胡乱抖摆。走架时.进退顾盼共四正四斜八个方向.呈“米”字型。四正方时.要正身对正方;四斜方时,仍须正身对斜方(谓之四正对四斜)。忌侧身进退移形。观世界所有搏击术.如散打、泰拳、拳击、空手道、自由搏击、跆拳道等.无一不是正身对敌。身体中正要靠正确步法作保障.两足呈斜向朝前的不丁不八步或称丁八步。忌两足平行.忌一横一竖丁字脚,忌左右外撇呈八字脚、,忌左右内扣呈外八字脚,忌两足放在一条直线上。移步换形.步走三角之势.轻灵而稳健。进退旋转.枢纽在尾间,如同船舶之舵,全身听命于此。尾间之动,上系于头,所谓”尾间正中神贯顶“:下关乎足.大椎、尾椎、后足跟,三点相对;左右肩、肘、臂、手、膝步调一致,此所谓内动牵引外动.内形支配外形.即太极运动。
       其实,“尾闻正中”已将“提顶””吊裆”包含其中。提顶,习者百会穴如有一线上提,神贯于顶.顶须上提,提纲掣领.领起全身,如此则身体必产生向上之“空”意。吊裆,“裆”.指会阴穴。臀部前送,小腹有上翻之势,裆部悬吊.犹如井中汲水.水桶下吊.如此则必产生沉于地下之“松”意。百会穴与会阴穴虚虚相应.一线贯串;上提下吊.顶悬身拔;头颈正直,不低不昂:上虚下实,空松俱备:立身中正,八面支撑:稳固扎实,圆活轻灵。”吊裆”易曲解为“提肛”,收缩肛门。“提肛”实为“提罡”之误解.罡,同“刚”。罡气.即刚气、刚风、罡风。此为道家之语,《朱子全书·理气一》:“问天有形质否?日:只是个旋风.上软下坚.道家谓之刚风。”提罡,即提刚气,罡气在会阴处.而非提肛。用以收缩肛门,习者不可不明。
       尾间正中、提顶、吊裆是身体主线、主轴、主宰,其他身法如裹裆与护肫、松肩与沉肘、涵胸与拔背便围绕此线展开。    ”裹裆”与“吊裆”?E2义作用不同,而目的一致,即保持自身重心轻灵稳重.不致“偏沉”或“双重”。裹裆,两膝内裹不是夹裆,重意不重形,意在膝头对准脚趾,准确而言朝脚拇指方向着力,与“吊裆”相呼应,听命于“舵”。两腿如同一腿.动则协调一致.似船舶之底部。前弓后蹬,前虚后实.下盘稳固扎实而灵活。“护肫”.肫,读zhun,本意指禽类的胃.引申为人的肋。《说文》解道:“肋,胁骨也。”此处当指胸腔两侧的软肋,较为脆弱的部位。护肫的含义:一是两胁收敛,下收前合地自我保护;二要与“松肩”“沉肘”相结合.上护头.下护肋.守中门.护中线。肫,常被误读为“tun”。致使有人以为“护臀”。试想。正面对搏。守中用中,护住臀部为那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