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585|回复: 7

揭秘民国武林十大宗师(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9 1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dn_50dbef4ecc073.jpg

叶问(资料图片)


rdn_50dbef4e1f6dd.jpg

叶问(资料图片)

“一代宗师”叶问(1893-1972年)武功:咏春拳影响:“咏春拳王”梁赞高足陈华顺的关门弟子,以一人之力,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但他最为名扬海外还是在于晚年收了一个比他更出名的关门弟子李小龙。佛山桑园叶族人,被入选世界纪录协会,称为世界咏春拳第一人。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有“咏春拳王”之称的梁赞之得意弟子,入门前以钱银找换业为生,人称之为找钱华),并成为其关门弟子。华公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叶问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有一传闻说:叶问开始觉得艺成而心不向武,其师叔梁壁寻上门去,要求与他比武,无论叶问如何进攻都被梁壁一一化解,遂被折服,后返回佛山跟随梁壁继续学习咏春拳。正如热映的《叶问》一片所展示,抗战期间,叶问的过人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欲邀请担任宪兵队的中国武术指导被拒之后,指派技击高手与叶问比武,言明若叶问被打败则听命差使,叶问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只好接受比武,来者却是身材高壮,拳重脚粗,叶问摆出咏春桩手,二字钳羊马,目视对方,却一言不发,诱待兵来将挡,对方抢先出手,以箭标马进迫,叶问即变前锋的桩手为耕手,耕去对方箭,并同时转身跪马,拿正对方前腿之后膝位,迫使对方突然失去重心,对方虽未中招,却是败相毕露,叶问也及时收马,一声承让,跳出比武画地,真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事后,叶问在众人的掩护下逃走,而这场比武由于时间极短,被人戏称为“不到一分钟”。比武后的叶问,担心激怒日本军阀,暂离佛山,后因政治原因脱离大陆,于1949年冬再次来到香港正式开馆授武。至于传奇弟子李小龙的入门拜师这一因缘巧合,是因李小龙街战失利及受好友张卓庆的影响而决定投入到咏春门下的。因为李小龙突然间感觉到张卓庆的技击犀利了许多,追问张才知他学习了咏春拳,于是李小龙亦正式拜入了叶问门下,开始系统学习咏春拳。开明的叶问亦不反对李小龙继续练习其他拳派拳,也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与别的拳派过招,相反他还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因为他知道一个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习武者只有在“讲手”或“实战”中,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强大自己,这一切,均对李小龙创立“截拳道”影响至深。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书文

rdn_50dbef8f7bb04.jpg

李书文(资料图)



rdn_50dbef9015633.jpg
李书文(资料图)

“六合神枪”李书文(1862~1934年)武功:八级拳劈挂拳六合大枪影响:据真实史料记载,一生比武从未落败,花甲之年犹能下场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蒋介石侍卫队教官和警卫。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毛泽东的警卫。《一代宗师》中张震扮演的角色“一线天”原型可能就是刘云樵和李健吾的混合体。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是中国武术史上记载最靠谱的外家绝顶高手。幼时首拜八极五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习练八极拳三年。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练枪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境地,在家乡有“枪痴”之称,他的六合大枪进入化境,功艺俱佳。有人形容李之技艺高深:千斤坠可压趴烈马,大杆子可挑起石礅子,大枪可扎苍蝇而窗户纸不破。李书文功夫精纯,最讲究“艺贵专精”,他追求的武术境界,就是如何自我强大并战胜对手。他说:“交手过招必须三者具备,即—有力降无力,快打迟迅雷不及掩耳,招打不知出奇不意。”是以一生鏖战,但几乎从未落败,他之所以不像孙禄堂一般落下“无敌”美名是因为性格太直,且喜较技,被诸多同行所不喜,加上缺少武德,过招必伤人,所以惹下很多恩怨,当然被人谣言中伤,故意贬其武功,其实他的功夫绝对不逊于孙禄堂,更是外家第一高手。在花甲之年与人比武仍战无不胜,还能枪扎李景林将军岳父的保镖“杨大爷”,崩肘撩阴碗震死“黑旋风神手”李振波,铁掌击毙北京挑战二高手。武林中有句话叫做“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的威猛可知一斑。李书文教徒弟,总是现场教学,有来比武的,李让弟子、徒孙在旁边观看他动手过程,然后让弟子、徒孙下场比武,他现场讲解,由此可见李的王者霸气。其开山弟子霍殿阁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于1927年带弟子霍庆云赴天津张园与日本武士较量,二人皆一招胜敌,溥仪大喜,连称中国有能人,旋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教师兼侍卫长,直至奔赴长春建“伪满洲国”都一直伴随左右,后因霍太过为溥仪争面子,屡次打败日本武士而被日本人所忌,才于1937年罢免其职。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rdn_50dbefb73db46.jpg

“宫猴子”宫宝田

(1870—1943年)

武功:八卦掌

影响:先师承八卦掌宗师董海川弟子尹福,后董海川觉得天资难得,遂以亲授武功。《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扮演的宫二,其父正是宫宝田。年轻时其武功和勇名就已上达天听,27岁时被光绪帝召入宫,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加封四品带刀侍卫。

字少滦,胶东乳山市马石店镇青山村人。其年少时贫困往端王府里送米,业余跟随王府众人学艺,因其天资卓越,被师父尹福认定是习练八卦掌的奇才,被带至师祖董海川面前夸奖,董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详,连声说:“难得,难得!”再三叮嘱尹福着意培养。据说尹福每天要发给宝田一个木碗,汗水滴不满木碗,练功不能停止。五年后,因其勤学苦练,武功长进很快,被董海川相中,亲授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谱,成为正宗八卦游身连环掌的第二代传人。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宫宝田护驾逃往西安,由于办事得力,时任大内总管的他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钦赐“黄马褂”一领。但后因清廷势颓而遁于家乡17年,1922年复出,受聘于张作霖。传说初见面时,张见其身材瘦小,貌不出众,疑其武功有诈。宫宝田窥透张之心思,愿与比试,遂退二十步外请张以枪击之。号称枪法百步灭香火的张作霖连射两枪,皆未击中,正欲寻觅再射时,却听宫宝田在其背后说:“我若想要大帅的命,恐怕不用大帅转头了。”张佩服至极,旋委其为东三省巡阅使兼奉军总教练。1928年黄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未随同行的宫宝田闻讯后甚是悲伤,后在张学良撤出东北时,告老还乡。

抗战期间,转战胶东的八路军将领许世友曾登门拜会,学习八卦掌精义。晚年宫宝田收徒极重人品,授拳时注意武德熏陶,灌输爱国思想,其得意弟子王壮飞潜心随其学艺十年,1949年后成为大陆八卦掌第三代宗师。另一爱徒刘云樵(号笑空,也是李书文的得意弟子,现居台北市))武功已入化境, 成为台湾正宗八卦掌和八极拳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rdn_50dbefdaa0a8e.jpg



rdn_50dbefda09c9f.jpg


“铁脚佛”尚云祥

(1864年-1937年)

武功: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

影响:年轻时曾为清朝大总管李莲英护院十年,后在其师李存义设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1931年受二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练士兵“血战喜峰口”痛杀日寇长中华志气。武林中有句话叫做“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一代宗师》里四大拳派里刚柔并济的形意拳就是他这一门派的。

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村人。幼习外家功力拳,壮年比武不幸落败,而改拜师从形意拳大师李存义,改练内家拳法。李嫌他个小“像个小糖瓜”,不肯收纳,激得他发誓说:“糖瓜虽小,却要让它崩牙”。遂下苦工勤练,其功夫技艺很快在同门师兄弟中出类拔萃。李师甚喜,倾囊教授。尚云祥练功亦愈加痴迷刻苦,竟疏忽了自己的营生,造成生活拮据,买双鞋都很困难,只能赤脚练功,日久足掌竟坚硬如铁,一次练拳时劲发踩碎脚下青砖,遂被武林同仁赠雅号“铁脚佛”。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李存义带领弟子至山西避难,尚云祥随师西行。李带领尚云祥至其师叔伯处拜访,并两次拜访戴氏心意六合拳,进行交流。尚云祥因此拳艺大进,形意拳门下少有匹敌,甚至得到师叔祖郭云深的欣赏,亲自传技。在郭云深的指导下,尚云祥学成了日后最为人称道的三项绝技:大杆子,半步崩拳,及丹田气打。尚云祥醉心武学,此后又在北京家中,独自练习了十年,终于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最后自创“尚氏形意拳”,独步武林。

武林中传闻形意大师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这个赞辞也可原样用在后进之秀尚云祥身上,而且尚不仅崩拳厉害,其腿功更让人称道,艺成后大小比武百余次从未落败,但为人极其谦和,从来都不以胜者自矜,对待门人也是宽厚随和,武林中名声极佳。在《箭士柳白猿》和《倭寇的踪迹》导演徐皓峰整理的武林旧闻辑录《逝去的武林》里,尚云祥的传人李仲轩就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追忆自己在北京跟随尚师学武的经历,书中记载了一件趣事:尚云祥教李站“混元桩”,李半天不得其要领,此时尚云祥说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抱过女人没有? ”就是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便笑说:“对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rdn_50dbf002e7f87.jpg
rdn_50dbf003cb656.jpg


“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

(1860—1933年)

武功:三项全能—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大宗师,后自创孙氏太极

影响:一生击败各类本土、西洋、东洋高手的武学大师,其二子孙存周得其真传,也是民国有数的绝顶高手之一,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话也是佳话。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其小女孙剑云女士是现任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孙氏太极拳的第二代掌门人。

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有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三百年来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不知真假。但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咒骂他的,不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内家拳”真传的人(形意拳师从郭云深、八卦掌师从程廷华、太极师从郝为真,俱得三家真传)1918年孙禄堂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

民国初年,孙禄堂曾应徐世昌的邀请,曾任过北洋政府大总统的武宣官,也就是保镖队长,负责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人身安全工作,关于孙禄堂的腿功及速度,北洋军阀时的新闻报刊可以提供一些参照:“孙禄堂的腿功,是新闻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车,逆风而行,车速很快。段祺瑞头上戴着巴拿马草帽,被风吹走。孙禄堂跳下车追到草帽后再追汽车,司机还没意识到有人跳车,他就已经回到车上。”

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先生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晚年,正值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趋严重,在外侮面前,孙大义凛然,在他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又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搏击高手的联合挑战,可想其神威。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rdn_50dbf07885707.jpg
rdn_50dbf03143dbb.jpg


“武当剑仙”李景林

(1885---1932年)

武功:武当剑法杨氏太极拳

影响:晚年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强化振兴民族精神,促使蒋介石成立“中央国术馆”。曾是奉军著名军事将领,直奉战争后侨居上海,黄金荣和杜月笙都要给足面子,曾在国民政府里收过多名政要为徒,政治上影响最大。

字芳宸,号“广古川”,河北省枣强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从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之子杨建侯,和杨澄甫是至交,并于少年时在关外偶遇恩师剑侠宋唯一,被授武当剑法。平生最嗜武学,直至中年,军务繁忙之中尤遍访名师,向太极高手孙禄堂、八卦高手贾凤鸣学习拳法和剑法,钻研极深,并将武当剑法发扬广大。李景林曾是张作霖麾下奉军第一方面军司令,最为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后因直奉战争引咎辞职,定居沪上。

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吁了一年多,要洗雪“东亚病夫”之耻,要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为了拉拢一位奉军高级将领,又可收买一点人心,蒋介石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请李景林建立“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出任常务副馆长,并开始掀起了一波全国学习武术的热潮。

为推动学武潮,李景林欲于1929年春办一个“全国打擂比赛”,苦于没有资金。他虽曾为奉军高级将领,也曾担任省长,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当时他在上海的生活开支已很难维持,更无能力举办大赛。经过反复思考,李景林决定采取下策,走一步“险棋”。在一次与黄金荣、杜月笙二人的叙谈中,李景林表示要请他们帮忙举办“全国打擂比赛”,并请他们每人资助五万大洋,黄杜两人开始有点勉为其难,李见状拔出手枪放在台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是有名的‘大流氓’,这次我恢复本色,当回‘大土匪’,要劫持下你们两位流氓。”说完哈哈大笑,面无人色的黄杜两人直得连说好商量。

关于他真实的武功,坊间说法纷纭,有人说他位居高位,所以才能暴享大名,因为其部下喜欢在外面吹嘘其文治武功,加上因为身居高位,民间的练武者不敢贸然跟其比武,或者能战胜他也装作落败借机讨好李景林,所以才有其神话般的不败传说;也有人说他的武功深不可测,传说他和李书文交过手,且是唯一用兵器挫败李书文大枪的人,不知是否以讹传讹。总结来说,他确有推动国术的首功,单这点来论,他就足以名列青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rdn_50dbf2c3d6481.jpg

“臂圣”张策

(1866-1934年)

武功:通臂拳太极拳

影响:比武时曾一招就撂飞张作霖的警卫,张作霖最倚重的贴身保镖,张学良的恩师,太极五行通臂拳之祖。

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机缘巧合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壮年后又得“祁家门”传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张二人相互切磋九载。王占春去世后,张策又得一韩姓老道指点练功,悟彻通臂和太极奥秘,至此,张策师承众家之长,尽得武术奥妙,将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为创造“太极通臂”拳种之第一人,一改太极拳柔化刚出、沾衣发力的技击特点,使通臂拳的技击变成了硬化柔出,沾衣发力的崭新风格。

张策成名前异常刻苦,常年是三更起床,身穿铁坎肩,穿每只二十几斤重的铁鞋练功,故成名后被武术界誉为“臂圣”和“铁鞋”,分别形容其通臂拳和腿功的厉害。他和孙禄堂交情甚好,张策对孙总是以侍兄之理相待,孙也对其武功很是欣赏,经常与其切磋拳理。张策曾于1924年被张作霖请到沈阳做保镖并教其两个儿子,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死后,张策便任奉天国术馆任副馆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北平,任教北平国术馆。1933年夏,中央国术馆在南京筹备第二届国术考,主办者诚邀张策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张策到任并于考试后即留中央国术馆任教。

张策除了精技击,更精刀法。著名武术家吴图南在他的《国术概论》中称赞到:“…山、陕、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与之较者,刀必落地……。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也。于是由吴鉴泉介绍,而拜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促,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至今忆及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1: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rdn_50dbfc4de4783.jpg
rdn_50dbfc4e3e34b.jpg


“神腿”杜心武

(1869一1953年)

武功:自然门

影响:孙中山在日创立同盟会的贴身保镖,宋教仁的挚友,青红两帮“双龙头”

名慎媿,别字心五,湖南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人。小时骄狂,自学武术初有成就就四处挂牌悬赏求师:“小子不才,诚心求师。惟须比试,能胜余者,千金礼聘,决不食言。” 牌子挂出后,应聘者虽多,但无一人胜他,更长其气焰。后好友推荐一徐姓武师前来应聘,杜心五看见持函前来的徐师身材矮小瘦瘠,不甚信服。几经试探身手,乃知确为风尘奇人,徐师是四川人,通晓经书学问精深。少年时在峨眉山从武当道人徐清虚学艺,并研讨少林功夫,集武当、少林之精粹,创造出“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之自然门功夫。杜心武折服后遂恭谨有加,艺大成后反而格外谦虚,自称“仅得徐师皮毛而已,十成仅占两三成。”

杜心武一生中最传奇的篇章在于,受革命党人宋教仁熏陶并引荐,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并担任孙中山的保镖。有次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柳亚子等在东京牛町区若宫町开会,清廷驻日使馆暗派刺客伺机刺杀他们,宋教仁闻讯,要杜心五去保镖。杜发现有三个行踪诡秘的华人在附近逗留,便迅猛地将他们打倒在地,随即搜缴了他们的凶器(手枪),使会议顺利开完。另一次保皇党学生在一个集会上围攻孙中山,杜心五冲到保皇学生中间,施展武功,将保皇众人打得狈奔豕突,护得孙中山安全离去。

杜心武一生中最遗憾就是没有保得挚友宋教仁的性命,1913年3月20日,准备进京筹划组织“责任内阁”的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被暗杀,杜心五受此刺激并疾愤军阀的黑暗统治,毅然弃官去职,隐身江湖,当了青红两帮的“双龙头”。抗战前夕的1935年,日寇入侵华北后,杜心五寓居北京榆钱胡同。一日目睹日军坦克一连辗死三个中国小孩,他义愤填膺,写了“祖国沉沦堪痛哭,同胞应起拯危亡”的诗句以言其志,并回绝了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企图诱使其任“华北自治政府主席”的阴谋,南归返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