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3772|回复: 0

习武逸事(三)豆浆油条/罗永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 09: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友太极-非常道 于 2014-8-1 09:22 编辑

事(三)
豆浆油条
习武疯狂的年代数“文革”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来啦,暴风骤雨,刮得全国昏天黑地,呵呵,学校停课了,中学生变成“红卫兵”,小学生嘛也搞了什么“红小兵”,“革命”、“造反”、“串联”是当时的关键词。
红卫兵们引吭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扯嗓高呼“舍得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口号,扒火车、走长征路,全国各地大串联,煽阴风鬼点火地去鼓动“造反”。南京的什么“红总”、“八二七”等各种造反派粉墨登场。当时还处于“红小兵”的我们,跟随红卫兵大哥哥大姐姐闹了几场革命后,忽然间“红卫兵”变成了知识青年,而知识青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农村是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踊跃报名“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在教育”。在锣鼓的喧闹里,随着趟趟列车从下关火车出发、趟趟长途车从中央门汽车站出发,城市安静了许多,“知识少年”们也偃旗息鼓了。我嘛,哈哈,干脆心无旁骛地练拳去得了。
鼓楼原先的那块练拳之地早已被造反派征用。我们转向了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有二处。一处是“还都亭”区域,一处是“工字亭”区域。由于造反派们眼睛盯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无暇顾及徐公伟这些“死虾子”似的老“反革命分子”,于是我们来到“工字亭”练拳。
那时的生活大多都很贫穷,徐公伟家更是贫困交加。诊所被关门,生活没有来源,而且还要接受劳动改造,每天要清扫街道。
作为弟子和学生们,徐公伟传授我们拳术,交点学费,既是应该,更是孝敬师傅。每人尽各自能力。5毛、一块不等。我嘛,将每月爷爷给的一元零花钱拿出来,孝敬师傅。有时孝敬师傅8毛,留下2毛去鼓楼大钟亭边上贪婪地吞噬酒粮元宵或赤豆元宵(5分一碗,可以吃4次)。哈哈。有的弟子没钱,就孝敬粮票、油票,全国粮票更好。
练拳要吃苦,首先要能起早。我们那时每天早晨4点,闹钟一响,揉揉惺忪的睡眼,爬起来了,洗漱后,取出一个圆铝盒,就是过去“海鸥”牌120照相机装120胶卷的盒子,灌上一盒砂糖,为啥?为了防止肝大,得肝病。那时大都营养不良,肝大或的肝病的人较多,而练武很消耗体力,最容易患肝大毛病,因此,必须补充糖分,哪像现在营养过剩,要少吃糖,害怕糖尿病。你看,我们怀揣糖盒,手提器械,相约的4个师兄弟徒步走向和平公园的工字亭。
夜空星星闪烁,街道寂静无语,我们一路疾走,约20分钟,我们来到和平公园“还都塔”对面的早点摊,即现在的南京市科学会堂区域。当时大多是低矮破旧平房,为几家烧饼、油条、包子等早点摊所在地。
嘿,大老远油条的香味就飘进我们的鼻腔,引得肚皮咕咕响。“小同志,来啦,坐吧”,早点摊的服务员阿姨热情招呼,麻利地给每人面前放好时称“三红碗”的大碗,我们从怀里掏出胶卷盒,拧开盖子,将砂糖倒进碗里,阿姨拿起大勺,从热气腾腾的豆浆锅里舀起一勺,挨个倒进碗里,每人再来2根油条,就着碗边,对着豆浆左右摆动轻吹一口长气,吱溜一声,豆浆入口,满嘴甜蜜,啧啧嘴,哈……咬上一口油条,喔……,蹦儿香,那个爽呀……共7分钱。豆浆2分,油条5分(因自带砂糖。若是早点摊甜浆,则是5分),多便宜啊,呵呵。
吃好喝好,热气上身,精神头也上来了,我们气宇轩昂的走到工字亭,开始3个多小时的习练拳脚了。



1.jpg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