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371|回复: 0

向照奎恩师学拳的经历----永远的梦中俊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7 15: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3707gehhhdgcobgocfgm.jpg
    2005年初,北京民政局和北京武协批准了陈照奎太极拳社成立,五月七日在拳社成立大会上我以如下的一首词表达了对恩师的思念;如今在恩师诞辰83周年和逝世29周年之际,我略作修改并作注,以纪念恩师和记述我向恩师学拳的大致经历。
恩师一生倍蹉跎, 总伴天灾与人祸;
少壮亦曾歌大风,龙头上海留杰作;
谁料鲲鹏初亮羽,还未振翅逢文革;
粪土国粹“封资修”,英雄破帽遮颜过;
为传绝学砥中流,建国门外多坎坷;
朝雾掩兵小河沟,星月转战桃林坡;
日报仓库灯下黑,东便门畔流萤火;
难忘铁路三角地,入静哪堪火车过;
茫茫大都不留爷,太保雪夜朔黄河;
几下陈沟催桃李,数度中原拯烂柯;
最惨家国难投报,武星遗恨中州落!
欣逢盛世慨而慷,京畿昭昭立拳社;
世传精武将门虎,文化公司又运作;
闪战神拳得精研,传统武学耀山河;
丹青拳帅飘然姿,众徒因之梦辽阔;
待到武术入奥运,酹酒滔滔涌洪波!

    (1) 照奎恩师的青壮年时期是在60年的天灾与66年的人祸这长达二十多年的岁月中度过的,直到81年去世,国家的社会生活也没有进入正轨,中华武术巨擘,太极一人陈发科的公子,身怀绝技的神拳太保陈照奎却穷得几乎养不起老娘和儿子,最后一次去焦作时跟弟子杨文笏借了40元钱,乃成永诀,令人仰天长叹!
    (2) 六十年代初,顾留馨师叔邀请照奎恩师赴上海教拳;随后,顾师叔也在照奎恩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陈式太极拳》一书的出版,周元龙先生按照奎恩师拳照画的那美若丹青的生动画面和恩师科学细腻的理论,成就了建国以来最完美的陈式太极拳巨作!那时恩师才而立之年;
    (3) 66年文革的血雨腥风令大鹏弑羽而归;恩师由沪返京后就遭到了红卫兵的抄家,幸亏房后有个小夹道,恩师幸免被抓批斗。可是,发科师爷传下的兵器大部被抄走,只剩下一把刀被师姑藏下;
    (4) 文革把一切先进文化都当成“封、资、修”,太极宗师破帽遮颜,连街道老太太都敢威胁他!恩师哪敢让我们磕头拜师,只有每次见面时一声“陈老师!”就全包括所有的真挚情义了;
   (5)为了让陈氏太极传下去而甘冒风险,但又尽量不引起小脚侦缉队们注意,每两叁个月就转换一次教拳场子,从东单公园到月坛儿童医院小花园,从建国门外到龙潭湖,都铭刻下恩师教拳行伍的坎坷岁月;
   (6)早上借着雾汽的掩护在建国门外小河沟教练(如今的友谊商店附近),晚上披星戴月又转移到桃树坡(如今的亚洲大酒店一带);
   (7)北京日报仓库墙外没有灯光(如今的外交公寓一带),东便门外核桃林只有流萤闪烁(如今的铁路三角地);
   (8)在铁路三角地练习入定,而轰隆隆的火车不断的经过;
   (9)诺大的北京竟没有英雄的立锥之地!太保(恩师乳名,当时武林界也称恩师为神拳太保)在茫茫的雪夜里沿着黄河走向家乡;
   (10)72至74年几次回故乡陈家沟、郑州和焦作教授学生,现在闻名全国的“  四大金刚 ”即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三大张”即张茂轸、张其林、张之俊。都是恩师的高足;
   (11)但是, 谁曾想,到了1981年5月7日,在焦作的场子上,一代武星惨落!家国都在北京,却不能投报!恩师仙逝的消息几天后家人才知道!
   (12)2005年欣逢盛世,将门虎子陈瑜在北京创立了陈照奎太极拳社!;
   (13)2010年陈瑜又创办了精武文化公司,在永外沙子口的富莱茵小区,陈瑜武馆开始运作;
   (14)闪战神拳将得到弘扬,传统太极武学将更加光耀山河!
   (15)弟子们憧憬着恩师像丹青画图一样的家传卧牛低架拳传遍天下!;
   (16)待到武术成为奥运项目时,再用美酒形成纪念我们的恩师的滔滔洪波!

    下面再补充些我向恩师学拳的经历:
     我是老三届,北京男二中的学生。我有一个同学叫王良增,他父亲是陈发科宗师的弟子,在西单商场工作。有一次我和王良增去找他爸要买游泳票的钱,刚下公共汽车就看到有一群人在吵架,四五个混混模样的人跟一个老头发生着争执,我同学叫声“不好!是我爸!”我们俩就拼命往人群里挤,没等我们到跟前,人群就轰的一声往外散了,倒了五六个人,其中一个人屁股坐在我腿上,我也倒在了地上,抬头一看,王良增他爸一只脚踩着一个混混的脑袋,混混直叫“大爷饶命”。原来他们是不交存车费还抱住老头的胳膊腿要摔,没想到让老头一个起势都放倒了。
     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被我们戏称为“摸鱼”的太极拳也能打人!王良增告诉我这叫陈氏太极拳,是最原始技击性最强的太极拳。我要向他爸学拳,他爸说我给你介绍去向陈照奎学去,那是真正的家传,还文化水平高,教得好!于是,我在1967年初认识了照奎恩师,先后学习了一、二路拳和剑及大杆子。
     当时的学费是每月2元钱,尽管是恩师养家糊口的钱,但恩师还经常说“有就给,没有就算啦!”。有的学生家里确实困难,恩师就专门告诉别交钱了,当然你得练得好,他喜欢你。如张建群,民航101技校的学生,家里哥们多,生活困难,恩师就不让他交钱。
     当然“小张”——(当时的社会通俗称呼),练武的都不称同志,也不兴叫哥,也不称兄道弟,一般都是小张、大李、老王。张建群师兄个子匀称,身段柔,架子低,有灵气,好学,特别是在实战中学。冯志强师大爷发人最狠,我们见他来了都不由自主地稍得远远地看,不敢向他请教,怕他把我们发到树上太疼,可张建群总是送上去挨摔,在场子里不过瘾还追着到没人的地方单独学。
     为了向照奎恩师学擒拿,张建群上身的每个关节几乎没有没伤过的;为了了解通臂拳的胳臂劲他向王侠林大师的徒弟,东来顺的小王请教,刚杠了一下胳臂就疼得差点蹲下,可第二下就没事了,原来他改用掌跟去对那整天打树的铁胳臂,炮锤袁敬泉老师的徒弟小弟也练大成拳,爱动手,张建群和他过手时用手指稍点了一下小弟的鼻子,小弟一擦鼻子流血了,马上认了,以后很少再和练陈氏的人试手。
     张建群和练太祖拳的刘胜英是好朋友,他们俩几乎和东单公园里的好练儿都过过手。有一次小刘把八卦刘老师摔了一个跟头,老头站起来要跟他急,正好张建群骑车过来把小刘戴走,让刘大爷倒了也没闹明白摔他的是谁。张建群既下功夫盘架子又很有分寸地推手实战,功夫长得很快,照奎恩师就喜欢这样的,不但不收学费,还经常带到没人处单独教练。
     恩师还特别喜欢的一个人是杨文笏,原来是家传八卦拳,带艺拜师。杨师兄有基础又聪明,学得很快,又下功夫,他是跟恩师时间最多,年头最长的弟子。每次恩师教完拳都带着他单独走,我们很羡慕他。他还有一个特点,长得跟恩师很像,除了身材瘦点以外,其他都很像,双眼皮大眼睛都那么帅气,当然他最像的还是打拳。
     每次恩师给大家说完拳以后,都会说:“小杨子,你打一遍”,大家看他打之后,他再带着大家打几遍。杨师兄除了帮恩师教拳外,还帮着教推手。杨师兄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是每当有外人来要试手的时候,恩师都会说:“小杨子,你教教他”。杨师兄身手敏捷,出手快也猛,我只要能理解就尽量不跟他学手,我向张建群学得多。
     杨师兄还有个兄弟叫杨文景,比他哥随和,我们一起切磋的多。杨文笏跟了恩师十多年,情同父子,尽得真传。几十年后,杨师兄的外甥张继革又拜恩师的虎子陈瑜为师,当然也许和杨师兄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但我经常独自慨叹:陈家功夫杨家尽得矣!
     恩师还有一个比较喜欢的弟子叫张成,海军大尉,小眼睛,大肚子,推手好。胸腰折叠爆发力足,颇有师大爷冯志强的风范,但功夫肯定不能和师大爷相比。
     至于我,当然后来也成为恩师比较喜欢的弟子。开始,王叔要给我介绍时,我说先等等,我先了解了解。然后我就每天到建外的场子去看,看恩师教拳,看师兄们练。我边看边用心记,然后找没人的地方练,半个月后,基本上把一路拳划下来了。然后我请王叔给介绍了,就开始跟恩师学拳。
  一周后的一天,我第一个到了场子,就放开了打拳,把恩师教的四个势子打了六遍后又按着看师兄们练的记忆打了一趟一路拳,因为比较投入,没发现恩师已经来了,又接着打第二遍,打着打着,就听恩师说:“小李子”,我赶紧停住,“你跟谁学过?”我说“跟谁也没学过,就跟您学过”“你不是刚来一礼拜吗,怎么一路拳都会了?”我说:“除了练完您教的,我就跟着师兄们练,回家也练”,“噢”,恩师乐了。
     从那以后,每次恩师教完一个式子,都让我再比划一遍,顺便给大家讲解一遍。后来,我听到恩师跟老到场子那捞完鱼虫就看教拳的刘大爷说:“小李子看了半个月就比划下来一路拳,还没见过学这么快的”。
     听到恩师夸自己,一方面更下功夫了,另一方就跟哥哥姐姐们多要一两块钱交学费,报答恩师。半年以后,有外人来访的,恩师就让他们先跟我学学了。我记得最深的是围棋队的吴树森和上海举重队的小方到北京找恩师学拳时,就先跟我推手。小吴学过,空劲比较好,劲也柔,我们推得很文。小方块大,二百多斤,对我这个只有一米六九.一百多斤的小孩,开始没放眼里,推了一会就有点急,怎么也不能把我发出去,一着急就把我拦腰抱起来了,我胳膊锁住他脖子,腿缠着他的裆,他累得呼哧带喘也没辙。
     我记得清楚是因为我用的那招不是太极招法,而是恩师教的摔跤的招。70年以后,因为参加工作是基建单位,到外地施工,跟恩师只能书信来往,联系逐渐少了,除了问拳法外还给恩师寄过几次钱。那时每月只挣十六块钱,给家和恩师各五块,自己剩六块生活费。恩师去世的消息是86年马金龙老师告诉我的,我先是不相信,恩师身体那么好不可能,但确实的情况让我心如刀绞,从那时我就下决心将来好好帮帮陈瑜,报答恩师教育之恩,但因为肩上一直担着国家重点工程的领导重任,直到2003年内退后才找到陈瑜,帮他创办了北京武协陈照奎太极拳社,更好地延续恩师的遗志。
     恩师的功夫极其高深,拳架低到八仙桌之下,裆贴着地皮,教拳时也这么低,单腿独立时从未打过晃。徒弟们谁也没能让他动一点,和外人过手从有过对手。恩师内劲极强,在建外桃树林教拳时,有一次,恩师让学生们用捋劲,体会恩师的顺势肩靠,轮到一个姓马的大个,练过八卦,他一捋,恩师一靠,没靠动,恩师心里就明白了,再一捋,再一靠,噌的一下,姓马的出去了一米多,撞在捞鱼虫的刘大爷怀里,刘大爷双手一抱他,刘大爷脚上穿的布鞋都刺啦一声开了绽。
     姓马的以后再也没露过面。我还听说过恩师和冯志强师大爷与醉鬼张三爷的徒弟许为仁三人试功夫的事,有一天三个好朋友在一起,许爷说:“我站个马步,您二位每人打我一个前肩靠”,冯师大爷先靠,“乓”一声很响,许爷身体晃了好几晃,但没动地方。照奎恩师的肩靠没多大声,但许爷一只脚往后动了步。这是我听说的,要想知道真有没有这回事,大家赶紧找冯师大爷问去。
     恩师教拳的具体情况杨文笏师兄写得非常详细,非常真实,我就不再赘述了。在写这些回忆时,当年的很多师兄弟的影子不断浮现在眼前,李泽民大师兄、老白、老黄、老李、老蒋、老陈、老张那些老师兄,张春栋师兄,26中的特别下功夫的小王,到黑龙江莫利达瓦插队的打拳非常棒的小田,刘大爷的儿子小刘……
     当然,最怀念的还是我们的恩师,那么匀称的身条,双眼皮,丹凤眼,厚厚的胸膛,让人永远撼不动的铜墙铁壁,又让人永远也摸不着中心的太极球,任何人都做不出他那样后背的手指,任何人永远也打不出那么美的拳姿!恩师,俊侠!我们永远的梦中俊侠!
                                                              
                                                                                                                                                                               李铁昌 写于2010年7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