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044|回复: 1

三类人易中气不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7 17: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气”在中医里指的是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因其居于中焦,便有了这个称谓。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现代人都存在中气不足的问题,中气不足究竟该怎么办呢?

中气不足,就会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它的常见表现有:倦怠气短、乏力、出汗、食少腹胀、语言无力、精神不振,从面相上看会出现虚胖、舌有齿痕等症状,严重者会中气下陷,引起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中气充足者则相反,胃功能健旺,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化生气血等营养物质充足。

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中气不足的主要有三种人:

1.先天禀赋不足,或脾胃虚弱者。脾胃虽为后天之本,但若是先天体质虚弱、根基不牢,也会引起后天的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2.劳倦过度,忧思日久者。身体和精神上的过度劳累都会损伤脾气,脾气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肢体失养,出现神疲乏力等中气不足的症状。

3.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者。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也就是说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会损伤脾胃,导致气血运化失常、中气不足。

那么,中气不足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饮食方面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牛奶、软饭等),忌生冷、坚固、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寿世秘典·调摄》记载称:“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

其次,一定要忌劳累,“惟劳倦最能伤脾”。而思为脾之志,人的思虑与脾有关,思虑过度则伤脾。所以中气不足的患者切忌劳顿,劳心劳身都是不可取的。

中医治疗中气不足的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市场上也有同类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补中益气汤出自名家李东垣的《脾胃论》,具有补中健脾、益气升阳之功效。

方中的黄芪素有“补气诸药之王”的美称,有补中益气,固表升阳的作用,能改善由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党参、白术、甘草可以益气健脾,陈皮可以理气醒脾,升麻、柴胡可以升阳。

发表于 2014-8-8 07: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