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不可低头挺胸
练太极拳首先理解身体中正。拳精论: ”低头挺胸.拳艺不精”,失去顶劲.无依无宗.神气不合。 气血不通,挺胸突臀,全身僵硬,横气填胸,气逆上行。胸闷气滞,百病齐生……切记切记。练拳还应做到百会领起,心清目明,身体中正,气血畅通.含胸松柔.满腔是空;蹋腰敛臀。气畅下行.开裆贵圆.根固枝荣,腹实心虚.中气贯通,太和元气.才能浩行。
二、练拳不可使用拙力
用拙力易折,气易阻停于胸,久而久之,必得胸憋闷肺痛之疾,用拙力则身体僵硬,拘谨,四肢不灵活,呆滞。固身血气不畅,气无法降于涌泉.产生气喘变色,身为拙力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疾。拳论讲,练拳何尝不用力。不用力何谓武术……这告诉了我们练拳一定要把力在放松的基础上爆发出来,这样才有弹性,有灵劲。所以练起拳来就会松柔圆活.轻灵沉稳,积柔成刚,刚柔互变,不凹不凸,一片神行。
三、练拳不可备欲求成
心静则神安,心不静则神不宁,心静神自安.心安气顺行,神气相通.万象归宗。慢功出细活,内外一致行。想要太极拳功夫长进快.全凭慢.柔、松。切不可急于求成。处处静、处处松,时时静、时时清。静中练、思路明,一步一个印.步步向上升,静中求动、动中静,动静分明出真功。
四、练拳不可心存杂念
练太极拳不可心存打人等杂念,否则欺人失心和,欺心失心德。杂念一起.横气自生,肝气不平,心火上攻,阴阳失调,失去平衡,不但拳永不进步。心神永不宁,何谈修身养性.健身强体。心动神出无所依,神气散去无所归,心平气和无杂念,虚实开合下苦功,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功到神行.水到渠成.无拘无束,一片神行。
五、练拳不可心不养气
太极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知养,易伤难久常,练拳不懂养。白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运气养身而无害,用气久之易损体。练习太极拳以柔为主,以养为主,慢练,柔练,平心静气.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养精蓄锐。俗话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气为身体,身心练强壮,人之福也。当然太极拳为武术.有自卫防御之功能,气在体内为养气.发之于外为耗气,气耗多了则损体:练气为养,多养少耗易不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