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516|回复: 0

我的太极之路-和陈炳恩师习拳记(四)_金庸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6 15: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上训练完尽管很累,我还是在睡觉之前写下了一天的感受和认识,原文如下:
     正月初七夜整理
    起式- 金刚捣碓:1.两脚站立时,脚跟微并拢,做到立而不挺,沉而不僵;2.双膝微曲时臀部(尾骨端)微内收;3.开步时,先继续屈膝下蹲,慢慢抬起左脚后跟,至左脚尖点地,右脚整个脚掌支撑重心,且不能颤抖(如果颤抖、摇晃证明还没有松沉到位),再提膝开步(提膝时保持双髋的平衡,力点在提膝,双髋继续保持松沉);4.双臂双手依次向前向上抬起,过程中注意双肩的松沉和双胯的松沉;5.双手下按是由丹田和双髋的下沉带动双肩双肘,再到双手的下按;6.身体向左转时,注意先有意念引导丹田内转,继而带动双髋的运动,继而意到,气到,形到;7.身体右转时注意仍然保持顶劲和松肩沉肘,不能低头弯腰,顶劲一定要领起,双髋松沉,背部对拉、拔长(这个动作大腿像火烧似的,都快爆炸了,很累,故不易站稳、做到位);8.开步时稍下蹲,左腿不要挺直,保持虚裆,左脚落地到位后,稍压过去二分重心,左膝盖为顶起,双手由上向后向下运行时,都要以腰带动,中心转换到左腿时,双手打开幅度要大一些,有挑一担水的感觉(虽然是两腿分担重心,但是右腿也会像火烧的热);9.上右步时不能有起伏,右脚尖不要点的太往前,脚尖点地,不用前脚掌点地,双手相合时,左手的食指、中指轻贴右小臂的前端;10.提右腿时,身体不往上顶,还是保持双髋的平整松沉,背部的拔长感更明显,震脚时,重心依然在左腿(就像站在岸边踩冰块儿一样,不能是你一踩,冰碎了,你也掉河里了),震脚后右拳落入左掌,距离身体不少于一掌。

    二.懒扎衣,其中“懒”通“揽”(此处我想起以前曾经有人写,说以前的武术家都是文化不高,难免有错别字云云,还专门拿懒扎衣做例子,现在想想觉得有井底之蛙之嫌)。1.双手开到身体两侧时,双手心的朝向变化的同时,双髋松沉转换重心;2.继而双手相合,手心皆朝上,屈膝开步;3.身体微左转,同时重心稍右移,右掌逆缠,身催肩、肘、手打开;4.右手到位后,左手叉腰,左手腕放松,松沉坐髋,右手掌好像从劳宫穴有一条线,牵引你的右臂向很远的地方(注意,手指勿软)。

   没想到老师这样细腻的教学,我打算忘掉以前的自己的那套东西,从零开始,先按照陈炳老师的架子,想想老师的神态,练,谁的架子都不再模仿了,因为我找到最好的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