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3759|回复: 0

习武逸事(十四)雏鹰展翅/罗永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12: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十四)
              雏鹰展翅
在我习武的好友中还有三位是从徐公伟师学练武术就开始的,他们是张宁杭、张平尧、邓建平。四人中我虽然年纪最小,但由于我的拳术稍好,自然地成为中心。
我1970年初开始投于徐忠琦门下学练陈氏太极拳时,他们三人还在练外家拳。当时,我们四人每天早晨4:30就起来,骑车赶往玄武湖樱州中间的“清真饭店”前草坪,做些武术基本功的练习,然后我再去环洲的儿童乐园处与徐师学练太极拳,他们则留在此练外家拳,后来张宁杭、邓建平经我介绍与徐师学练太极拳已是后话。
这期间,张平尧带了一叔叔辈好友的女儿王音捷来练拳,音捷时有13.、14岁,基本功不错,很有点练武的样子。因平尧练长拳,也就是竞技武术的比赛套路的,把音捷带来,主要向我学些传统武术的查拳和通臂拳等。嘿嘿,这一带,又吸引了其他好友的孩子,来了一对双胞胎的男孩,何小勇、何小毅,时8岁,由其父亲送来。呵呵,我们就带着三个孩子在玄武湖公园认真练习武术,首先由平尧带他们练习武术基本功、练步拳及一些比赛的套路,一段时间后,等我练完太极拳后,再过来教他们传统拳术等。

1.jpg

半年以后,又引起了一位每天在玄武湖练习杨氏太极拳中年女性的注意,她经常光顾清真饭店看我们教孩子们练拳,同时注意观察我们四人。不久,她向平尧、宁杭提出,想要她的小女儿也加入进来练习武术。他们不便即刻答应,来问我。嗨,由于我们当时都受“文革”阶级斗争观念影响,讲究出生。前三个家庭都了解,不是是革命残废军人孩子,就是工人孩子,经了解,这孩子的父母亲原是南下干部,其父吕先生原是《人民前线》报社的编辑,但
1957年被打为“右派”,时在徐州某农村教书。我们一听,“右派”的孩子,觉得不好办(可见中毒其深)。但其母陈女士不气馁,天天来请求。这三哥们倒好,推到我这里,对她说:“这事要由永平来定”。于是,陈女士每天晨430就在玄武门口拦我,恰巧我那几天出差没来,但矢志不移,一连等了好几天,终于等到我。反复强调对我的尊敬以及孩子学拳的必要和决心。我看她要其女学拳的心如此之诚,又一想,父母与孩子自何干?不该为难孩子。于是就同意了。她可高兴了,立马回家吧孩子带来。我们一看,1011岁样子,童花头,不大不小的眼睛忽闪忽闪,很显精明,笑起来甜甜的招人喜欢。其大名吕朝霞,小名囡囡。因其母系苏州人,故以苏州方言“囡囡”为小名,以示对小女孩的昵称。
2.jpg
于是,4个孩子每天晨4:30也被父母叫醒,各自在家门口等我们。坐上我们的自行车骑往玄武湖公园练拳,几乎是风雨无阻。
20岁出头的小伙子,带7、8岁至10来岁的孩子一起练拳,很有意思。而教竞技武术以张平尧为主,他弹跳好,爆发力强,跟头也翻的不错。其他2人辅助教拳,各有特点。没一年时间,孩子的拳技大大长进。拳术、器械都很有样子。囡囡虽然来的迟,但他聪明好学,不想后来居上,我们曾举荐她进入祁军带领的南京市武术代表队呢。
3.jpg



几年下来,我们与孩子们友谊渐深,他们父母也对我们朴实厚道的为人和教拳心存感激,并放心将孩子交予我们。为了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精神,我们在练拳之余,还带他们学游泳,就在玄武湖里游泳。现在想来很是可怕,那么小的孩子,万一有个闪失,我们的罪过可就大了,可当时并没有“怕”的想法,只是为了磨练自己,而家长也没有害怕,支持我们,鼓励孩子学习游泳。呵呵。我们胆子也忒大,我们
4人各带一孩子,从不会游到游得不错。于是,我们就带他们横渡玄武湖。从当时“动物园”码头处下水,往玄武门城墙游去。开始游到湖中心返回,不久,就横渡了,孩子们横渡完成时,又是叫又是跳,高应极了,最后孩子们能游一个来回。不仅如此,我们特别喜欢下大雨刮风,玄武湖涨水,有风有浪,随着浪头起伏,那真是惬意和豪放呀。
4.jpg
多年后当孩子们长大提起游泳之事,还兴奋不已,觉得在游泳池里游泳一点意思没有。
此外,我们每年元旦还带他们攀爬紫金山。我们那时爬紫金山可没什么人,都是从蒋王庙小路登山,从后山中山陵处下山。我们还同过我的大朋友,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员刘汝良先生(《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主编》),开后门去天文台参观,在当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参观天文台,又有刘汝良研究员讲解,兴奋不已!





5.jpg
6.jpg
1980217(大年初二),我们登山翻下山在中山陵水榭草坪休息,大家围座颇有感慨,遂作歪诗抒发。
早春郊游登钟山,雨雪交加路难攀。
山险路泥挡不住,你追我赶互相帮。
毛发倒竖非怒气,鸟瞰古城春盎然。
藏经楼前留集影,灵谷途中歌又扬。
                                (罗永平)
山涧笑声东风冽,灵谷更嬉松林深。
直面人生坎坷途,我辈后生齐攀登。
                               (张宁航)
莫道人世渺茫茫,且观宝刹香飘飘。
乾坤万变空悲切,法论一转又慈善。
                               (罗永平)

7.jpg

看看当年写得,真是稚嫩可笑哟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随着“四人帮”的粉粹,国家的改革开放,孩子们上学、工作、成家立业,渐渐远离武术,而我的3位师兄弟也因生活工作等压力,上世纪90年代后,也渐次松懈。好在我还坚持着。
一晃近40年,当时的孩子已经是40——50岁的中年人,再次相见唏嘘不已,岁月不留情呀。但谈到当时学练武术情景,儿时的神态举止暴露无遗。

8.jpg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