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陈王廷创拳说 这主要为太极拳史学家唐豪、顾留馨考据主张,尤以唐豪为最。唐豪1935年的《太极拳根源》,1937年的《行健斋随笔》等著作,将1932年1月走访陈家沟收集到的一些重要资料、考据及观点写于书中,比较充分论证陈王庭是太极拳创始人。其证据为五: 1,《陈氏家谱》12页王廷名旁注,称其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16页有“至此以上,乾隆十九年谱序,以下道光二年接修”等字样;陈王廷墓碑,“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距乾隆十九年(1754)甚近,故此项直接史料,最为可信”。 2,陈王廷《遗词》“……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遗诗言及“造拳”,家谱言及“拳手”,36页十四世长兴旁注“拳师”二字,同页十五世耕耘旁注“拳手”, 可见,自陈王廷以降每代都有太极拳高手,更以陈长兴、陈耕耘父子及陈有本为中兴。 3,陈王廷《拳经总歌》“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纵放屈伸”,为推手中阴阳相济、粘黏连随、引进落空;“诸靠”为推手“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纵放屈伸”、“诸靠”,明显为太极拳推手基本要领和劲别。 4,戚继光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吸取了32势编入拳套,称为《拳经三十二势》。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势中,将29势编入太极拳的拳套中。例如,《拳经三十二势》以“懒扎衣”为开头,陈王廷所创编的七路拳套都以此为第一势。诸如“单鞭”、“雀地龙”、“兽头势”、“当头炮”等,都出现在太极拳套路中。 5,陈家沟人至今只学之太极十三势及炮捶,不学外来拳法。 1964年,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1982年的《太极拳术》,都坚持唐豪主张陈王庭为太极拳创始人的考证与观点,影响广泛。 七、徐震否定陈王廷创拳说。 唐豪提出陈王廷为太极拳创始人,石破惊天。当时遭到主张太极拳始于张三丰人的反对,但大都拿不出充分有力的考据和理由,只有徐震要挟理质疑。 徐震,字哲东(1898—1967),太极拳家、武术理论家。徐震在1937年出版的《太极拳考信录》中,针对唐豪考证陈王廷为太极拳创始人的观点加以否定。徐震根据李亦畲“老三本”中的《太极拳 小序》以及陈家沟不同版本的《打手歌》,指出唐豪认定陈王廷创编太极拳缺乏权威性。同时,徐震根据杨氏传说认为,“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与陈鑫所言乾隆年间有一蒋把拾(即拳师),其时正合”,而与陈家沟留有陈王庭一幅画像,王廷端坐,一人持刀侍立为蒋姓仆人,即蒋发者,不是一人。同时引用1934年《北平实报》刊登“王矫宇访问记”,推断陈氏拳学于蒋发,蒋发学于王宗岳。虽然徐震也说这段访问记“所述之事迹未免夸诞,”但仍认为王矫宇“其必述露禅之说。露禅此说,当为转述陈沟旧闻”,“虽难得其他证据,亦不至凭臆虚构”,只是“过盛其辞耳”。 但,唐豪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武艺图籍考 太极拳谱一卷》中予以反驳, “盖考据此歌,须由所在以求其来历,由繁简以察其衍变,由精粗以明其后先,由辞气以审其同异,而后可以得其真相。徐(震)氏仅以陈沟发现之《打手歌》,辞气不类于同地发现之《拳经总歌》与他歌诀,故认为非陈氏本所有。”接下,唐豪以四证驳徐震其惑:“陈氏《打手歌》,四句者较王谱为简,存原作面目,此陈沟本有之证一也;陈氏《打手歌》,徐言其文义不如王(宗岳)谱之长,可见宗岳未修改以前之原文。此陈沟本有之证二也;辞气与(陈)奏庭(陈王廷)遗诗相类,此陈沟本有之证三也;最简赅之《打手歌》,独发现于陈沟。此陈沟本有之证四也”。 唐豪指出:“徐氏考据,用力盛勤,明足以察此,徒欲建立王(宗岳)传陈(家沟)之说,遂不得不执一以立论,犹恐世之疑宗岳不以《拳论》传陈,,而仅以《打手歌》相授也,”于是“不得不弥缝其说曰:‘《打手歌》系陈氏得王宗岳之口授,其他文篇,或未带往,或未撰成,故未予陈氏。’其说可谓曲畅旁通者矣,奈空言之不敌实证何!”唐豪又根据陈沟《打手歌》四句变六句情况,说明“乃由简而至繁,王谱文义较长者,乃润粗以至精,其迹至显,王取诸陈,其事至明,杨武无异致者,乃杨得于武之证,故与其据《打手歌》以证王传陈,毋宁据《打手歌》以证陈传王。” 然,因徐震在太极拳界的地位和影响,徐震王传陈的说法目前还是得到一些人士的引用和认同。 八、陈卜创拳说 这一说法见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 自序》:“洪武七年,始祖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拳,故名曰太极拳”。但这一说法上世纪30年代初被唐豪否定。 唐豪亲赴陈家沟调查,发现康熙五十年(1712)辛卯陈家十世孙庚为陈卜撰写的碑文并无丁点陈卜会拳术字句,唐豪认为,其碑文“其绍述先人者,只我祖讳卜,洪武初年,来自洪洞,定居于兹,寥寥十六字,且亦出诸传说,则陈氏始祖之事迹,文献实无足证也。品三(陈鑫字)后卜于者十六世,自序所云,不徒墓碑所记载,族谱亦未录,自出杜撰。”因此,“陈品三虽为陈氏太极拳家,然言其始祖卜发明太极拳,无征勿信,不得以其子孙所言,而遂附从之。” 唐豪的考证并否定有理有据,此后,陈卜创拳说便鲜有人提及。 九、王宗岳创拳说 王宗岳创造太极拳的说法,应该始于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 杜元化,字育万(1869—1937),《太极拳正宗》1935年印制。该书在“太极拳溯源”中,提出太极拳是河南怀庆府温县小留村人蒋发(生于1574年)所传。蒋发22岁学拳于山西太谷县的王林祯,到29岁。返回原籍后传拳与邢喜怀,后邢传陈敬伯。陈传张宗禹,张传张彦,张彦传陈清平。至于王林祯传人是谁?书中说是“云游道人”。但是,云游道人是谁?不知道,也不可考。当今赵堡镇太极拳的传人都持这样的说法,并演绎出王宗岳创造了太极拳: 其一,王宗岳乃明万历年间山西太谷县小王堡村人。王宗岳父亲叫王祖通, 生三子一女,长子王宗行,次子王宗岳(王二),三子王宗梁,一女名字不祥。蒋发于明万历二十四年赴山西跟随王林桢(字宗岳)学拳七年。返乡后,在温县赵堡镇传授此技。因此,王宗岳是赵堡太极拳宗师,蒋发是第二代传人。继而,三传邢喜怀,四传张楚臣,五传陈敬柏,六传张宗禹,七传张彦,八传陈清平。 其二,小王堡村流传着一个铁胳膊王二的故事。王二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父亲经商。他从小和父亲学习练武。有一年,一位邋遢道人云游天下,途径太谷小王堡村时,病到在街头,穷困潦倒无人理会。王二遇到后,看的可怜,就背回了家中,每日服侍如父,道人十分感动,他见王二如此心地善良,而且悟性很高,便将自己的武功传授给了王二。王二得此功法后更加勤奋,武功大长。有一次在一家坟地里,王二用胳膊竟把六尺高的巨大石柱一下子给磕成两截,由此,“铁胳膊王二”便在方圆几十里的人群中流传开来。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道人竟是张三丰。 其一介绍了王宗岳的家庭,却无从考;至于将“王林祯”说成是“王宗岳”显然无稽之谈。其二民间流传的故事,只是传说,不可作为考据。 杜元化及他的《太极拳正宗》流传很少,他所提出的“背丝扣”等理论,不仅陈、杨、吴、武、郝、孙、和七大门派传人文献中未见提及,就是赵堡太极拳传人文献中也不曾引用,但关于太极拳的源流却被后人演义为王宗岳创造太极拳(综合赵堡太极拳有关书籍)。 其时,唐豪先生早有考证,他在《王宗岳考》中证明了王宗岳乾隆五十六年至六十年(1791—1795)在洛阳、开封等地教书,乾隆六十年正是陈家十三世八十高龄的陈公兆单人力斗疯牛并将其掀翻在地的这一年。陈公兆是陈有恒、陈有本之父,可谓虎父无犬子!可见,此时陈家沟陈长兴父辈们之太极功夫已接近鼎盛。因此,持王宗岳创编太极拳尚无证据。 十、蒋发传陈长兴说 这一说法也来自李亦畲的《太极拳 小序》:“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这两段话中的“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一句,遂被后人造作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的滥觞。 我们且来看看这段话的原意。按语法句读,“……王宗岳论祥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是两句话,前句是说,太极拳不知何人创始,但王宗岳已经把太极拳的技理详细论清。这是一层意思,特别是“尽矣”的“矣”字,更表明此句到此结束,是句号。后一句是说,以后太极拳传到了陈家沟,每代都有高手,这是第二层意思。文中并没有指出是谁传的,更非是说王宗岳所传。有人说这两句话的前后意思就是王宗岳传陈王廷,那只是“意思”的推断,并非真凭实据,实乃牵强臆断。 我们知道,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武澄清(1880—1884)任职河南舞阳县令时偶得于一家盐店,时间约在清咸丰二年(1852)或稍晚时间。所以,唐豪指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武禹襄得于其兄武澄清任所处,不是得于王宗岳亲手,也不是得于陈清平亲手。至于“后传至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云云,是小序者臆测之辞,因为“武氏初未闻之王宗岳,亦未闻之陈青萍”。此外,杨氏拳谱得于武氏,杨氏说王传于陈,“以武杨传谱一事观之,不如谓杨闻于武,反有佐证,徐悬揣其闻于陈沟,不足为据”。(唐豪《中国武艺图籍考 太极拳谱一卷》 我们还知道,陈长兴之父为陈秉旺,与其兄秉壬、弟秉奇三兄弟乃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陈氏家谱》三十六页十三世秉壬、秉旺旁注:拳手可师。陈长兴旁注:拳师。从中可知陈长兴应该继承家传,学于其父,哪来时间向蒋发学习二十年之久?如果所说陈长兴学拳于蒋发,陈长兴当要尽量报答蒋发教诲之恩。而蒋发却孤零零埋在陈家沟村外,几百年来并无树碑立传认祖归宗之人,如此太极高手连入祖坟及树碑立传之资格都没有,孤身一人葬在荒野之中,是何道理?显然不符合中华武林之人伦。而《陈氏家乘》说蒋发原本起义军李际遇的部下,陈王廷收复李际遇后,蒋投奔陈为仆,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说陈王廷遗像旁立持大刀者即为蒋发,此说比较合理。既然蒋发是李际遇部下,当与陈王廷年纪相差不大,都是明末清初人。而据唐豪、顾留馨考证,蒋发是清朝初期人,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人,乾隆六十年尚健在。王宗岳自然是晚辈比蒋发小100多岁,岂有王宗岳传蒋发太极之理?更无蒋发传陈长兴之论! 近年,对于王宗岳本人是否存在也有人质疑,甚或有人提出《太极拳论》是武禹襄的化名之作。不论怎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件迄今虽然谁也没见过,但他的《太极拳论》为各氏太极拳公认的圭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