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253|回复: 1

太极推手和中国跤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2 15: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推手和中国跤的区别
    首先,它们的文化底蕴不同。太极推手属于太极拳系列内容,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源自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的经络学说。《太极拳论》中“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过不及”“不偏不倚”“中正安舒”“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等句,来源于1757年出版于江西的《周子全书》。太极拳推手十三势: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简称八法)、进、退、顾、盼、定,与阴阳八卦五行学说相配。太极推手战术战略思想是,“以静制动”“后发先制”“避实击虚”“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均来源于中国古代兵法,有根可寻。摔跤,尤其是中国跤,属于武术“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中的一种,也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种单列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其理论较太极拳推手的理论为零散,不够系统。因此,太极推手的文化底蕴较摔跤深厚。
   
  其次,它们的技术侧重不同。太极推手的技术以太极十三势为主要内容,技术概念较模糊,欠准确精确。如拥在手臂,无具体力点方向。太极推手的步法按十三势讲只有进退,在实际的推手中不止这两种,如滑步、跟步、跳步等,这些分类不如摔跤清楚细腻。摔跤身着跤衣,手脚并用。其主要手法有底手、上手、捅手、揿手、耘手、掩手、掖手、散手、撕手、捌手、借手、绕手、引手等;主要跤绊有揣、人、崩、拦踢、倒脚、勾、弹拧、缠刁、别膝、切、里刀、耙、挂腿、跪腿、撮窝、搂、抱腰、管、掰等方法。太极推手的劲力发放,是一种弹簧劲,较突然,被发者有被抛弹而出的感觉,其后劲较长。跤的发劲,是通过手脚技术来完成,不如推手来得突然。大部分练习太极推手者,有太极拳器械基础,太极推手除了对抗比赛,还有太极推手套路,可用来锻炼身体及表演,因此深受广大中老年朋友的欢迎。
   
再次,它们的竞赛规则有所不同。虽然太极拳推手与中国跤都属对抗性项目,但它们的规则要求不一样,各有各的竞赛规则。如参加太极拳推手比赛,要先进行太极拳套路的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正式比赛;比赛中禁止脚绊、搂抱、跪等方法。摔跤判分输赢较推手简单,使用相应的技法,先倒地者为输;而太极推手有牵动分、出圈分、先后倒地分、倒地分等。
郑州陈氏太极拳馆 政六街馆  www.tjczl.com 转
发表于 2014-9-23 06: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与跤术“相互渗透” (文/王俊璞)

这里先说明一下:在太极拳与跤术之间用“+”号,并非是指二者之间简单地相加,而是说在二者之间出现相互渗透或者说某种融合现象时,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2006年10月在郑州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期间,一些与会者应邀到郑州手健身俱乐部参观。听说,“手”是在温县陈家沟民间流传的一项活动,该俱乐部是河南省首家引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健身俱乐部。笔者在参观时特意看了“太极手”训练。在这个“全国唯一的‘太极手’技法训练区”,只见几位青壮年身穿跤衣,按照教练的口令做动作。教练的口令有“勾子”、“别子”等。见此情景,笔者很是惊奇:这口令不是中国跤术的动作名称吗!原来,在太极拳最早的发源地,竟然流传着几乎与中国跤相近甚至个别动作相同的一种竞技方式,只是招数很少,远不如中国跤术的招数和变化多。事后,笔者将该俱乐部董事长孙满长的电话告诉了侨居法国教太极拳和中国跤术的袁祖谋。据袁先生说,他与孙满长联系过,后来还在正开展的现代手搏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

被称为“太极技击大师”的王培生也许可以说是太极拳与跤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武魂》杂志2010年5月第263期有一篇题为《王培生艺胜牛岛晨雄》的文章,介绍了王培生以高超的技艺轻取日本“劲敌”的经过。日本武术名家牛岛晨雄身高1米80以上,是合气道高手,还练过中国跤术。他在日本听说中国北京有个跤王宝三和摔跤高手王培生,于是专程来会此二人。此前会宝三勉强战平,又来找王培生领教。这是1955年9月20日,天坛公园,双方交手时,王培生运用太极功夫“舍己从人,顺势借力”,连续三次化解牛岛晨雄进攻后,让对方仰面平身腾空飞起,跌在地上。这次切磋,让牛岛晨雄心服口服,连赞“好身手”。据介绍,王培生练过跤术、查拳、弹腿、八卦掌、太极拳,既然被称为“太极技击大师”,想必其太极拳的造诣颇深。他的跤术被称为“太极摔法”,可见这位大师将太极拳的功夫糅进了跤术,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说起“太极拳+跤术”,笔者想到了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件事。一是不久前单位组织参观,正在行进的大轿车上,一位老年女性面向后方与同伴聊天,司机一个急刹车,她身体后仰摔在过道上,把她和大家都吓了一跳,幸亏前面一同事的腿正伸在过道上,她的头部被同事的腿垫了一下,没出大问题。大家议论,若不是正好有腿垫了一下,起码得摔个脑震荡。二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位法国老年女性身上,她却下意识地做了一次“精彩表演”。



做“精彩表演”者叫玛迪耶·默隆,其中国名字叫龙玛莉。她是跟袁祖谋练太极拳的学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摔跤队原教练袁祖谋到法国巴黎谋生,兼教太极拳和中国跤术。长期与太极拳和跤术“打交道”,他从跤术中得到启发,让练太极拳的学员也学着“摔跤”。这种练习是两人配合来做:习练者按太极拳架式演练的要求,身体放松,甲方使用进攻技术,乙方则按照对方进攻技术的逻辑来配合,缓慢倒地。这一过程中,甲方要拉住乙方协助其倒地,乙方倒地时注意放松,低头,屏气,左手扶地。整个过程是缓慢、有意识的。

袁祖谋说,这样缓慢的攻防练习,可以使学员加深对太极拳动作原理的理解,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掌握正确的倒地方法,克服惧怕倒地的心理。人们都知道老人摔倒很容易受伤,因而很怕跌跤。做这种练习,解决了老年人的一个实际问题,因而学员们习练的兴趣很高。玛迪耶·默隆已年近古稀,身体较胖,体重近80公斤,多年跟袁祖谋练太极拳,自然对跤术的倒地不陌生。大概是2008年,袁祖谋带着由他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到西藏旅游时,大轿车在行进中,她背朝前方与同伴聊天,前方突然蹿出小猪横穿公路,司机紧急制动,她的身体随之疾速后仰。眼看就要摔倒在过道上,她却顺势利落地做了一个后滚翻,一点儿事都没有。

不言而喻,习练太极拳都是单个人演练套路,只有练太极推手时才由两人切磋。袁祖谋别出心裁地让中老年太极拳学员配对练习太极拳与跤术相近的几个动作,给人以启示:太极拳与跤术“结缘”,使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得到了拓展。

笔者列出上面三件事,概括一下就是:太极拳本身就有跤术的内容,太极拳高手同时也可拥有高超的跤艺,太极拳爱好者练练跤术会有益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