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练太极拳,通过多年的学习,对太极拳的对称关系有所体会,在此略谈自己的浅薄见解。
太极拳要求上下以及肢体左右的对称与非对称,都应有机地整体运动,彼此相随,密切配合。太极拳是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的对称运动。太极拳中的肢体运动形似复杂,实际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上肢运动,有上举和下按,外旋和内收,前伸和后展,左冲和右开等运动形式。这都是人的生理所决定的。人的大脑是分左右又相互关联的,所以人们健身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双腿和双臂交叉放在身体中线上(肚脐)的锻炼动作。因为人的大脑左右半罐之间的神经连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哀退,造成脑延迟,四肢交叉能促使两侧人脑展开积极的对称,增强左右之间的神经连续运动。太极拳的上下、左右、前后都是在人的大脑支配下的对称运动。
一、太极拳上下的对称关系
太极拳的上下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动作之中.即逢上必下.升中有沉.沉中有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是练好太极拳的上虚下实的总要求。按照人身总体虚实比例去分,腰以上占四分,腰以下占六分。在练动作过程中,对每势动作.要在上下虚实比例上刻刻留意下功夫,会大有裨益。凡是上升的部位,必然有下沉的部位,绝不会有升无沉,有沉无升。如能循规蹈矩地做到有升有沉,上下虚实对称,就能达到上体的松活圆转,下体的固若磐石。如“太极起势”.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之日“无极象形也”。在大混沌后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以至于分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但此时气犹未上升,浊气犹未下降耳,故谓之为太极。
前人上推阴阳五行之机.未生天地.无可名称,名之太极,而是阴阳五行已俱备矣。打拳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劲.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心腹之内。此时一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日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忘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太极起势.当两手缓缓上升时,身体各部的胸、背、肋、腹等要慢慢地放松下沉.浊气下降,”切忌两手上升时两肩上纵,横气填胸”的上实下虚。何谓金刚捣碓7金刚神名钢,如精金百炼.坚而又坚,其手所持降疯杵也。捣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捣之。右手将棰如降瘐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即取其坚刚沉重,又取两手收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护心拳也。金刚捣碓的右拳、右腿上提时,左手、左腿随身体放松下沉,达到上下相合。“金鸡独立”也是上下对称动作。何谓金鸡独立?一腿翘起,象形也。即右手上托、右腿的屈膝上提与左手下按、左腿的屈膝松胯下沉.上下对称,是逢上必下、逢下必上,升中有沉、沉中有升,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具体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