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在史学界司马迁写史记成一家之言,为何在武学界不能成一家之言呢。本。
使用道具 举报
看书学拳的朋友不少,我见过几个。打得不错。如果仅仅是为了健身似乎杨氏的大架更合适一些。岁数大了想把杨氏用架打好有些困难,没有一定的腰腿功夫根本就不可能的。
吴老的拳照大约是老人家60岁左右拍摄的,那个时期的拳架主要看气势和拳感了。李老师的拳照大约拍摄于40多岁的时期,李老师腰腿很好,拳照是按照其幼时吴老所教拍摄,所以显得架子低了很多。如果你对看书习拳感兴趣,可以把两本书的感觉合而为一试试。
本来想放上去一个马老的短片,可惜格式不合适,只得作罢。早年看过马老的拳架,拳架的冷脆感和吴老一致。
对吴图南应该有一个正确地评价,即:理论尚可,拳架太偏,不中正,如果一味模仿,就如邯郸学步矣。
真是敢说!
当然咯,不像你,只会哼哼哈哈,不懂装懂,做做言过其实的非法广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
豫ICP备05002751号-1
豫公网安备 4108250241088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