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练过太极拳.10多年了吧.初学架子时,说实话我只每式从师走了两参篇,总共不过用了两周时间就没学了,自已也就会了.以后主要是自己从理解上揣摹练习.也从未与人交过手,也没练习推手.这到是我很遗憾的事情.
但太极拳对书法的练习的确有帮助的.书法我也是一生中只练了时至今天不过也3个月(我从6月开始练的).以下是我对书法的一体会和认识.希对大家有帮助吧.
我不喜欢现代书法的风格和流派,而最爱的是隋唐时期的书风.尤其以大王<兰亭>最具功力,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一点不为过;并对后世不仅是书法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极深.现代书法各流派虽枝蘩叶茂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注重于形式的表现美,而偏离了隋唐时期注重于书法内在功力的"劲美". 当然审美的情趣是多样的,"唐肥宋瘦"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我认为当更应当注重书法内在的功力,尤如太极而生阴阳,由阴阳而生万化.之所以时至今日临唐书风之盛,除了隋唐书风形式的美外,更注重了内在的东西,不是没有道理的.可喜可贺呵. 功力最具神力的当属<兰亭>这篇天下绝世之笔.整篇气意鼓荡,行云流水;不偏不依,虚领顶劲,上下相随一"贯通"之理.<兰亭>当属太极之笔!我惊奇地不由要大胆猜度,后来的拳法武学兴盛,难说不是从书法中悟得;如果书法中也分个"内家"与"外家"的话,篆、隶、行、楷可统称为“内家”.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拳"以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与<兰亭>笔法上内在的有着惊人的相通相合之妙.朋友们不防读读这部"太极拳论",也是一部巨著呵;其中很多的论述除拳理外也是笔法上的精妙论述.比如说其中的"虚领顶劲"之要诀之一,我理解为就是"笔笔中锋"的前提,就是以笔尖着力处以外的其它的都是以虚虚的悬提着,悬提就得来于笔尖的"顶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下中正".其它还有很多,又比如讲什么是“听劲”,就是对笔尖着力的感知。只有掌握了这此基本的,方能“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 我是说不完了,就留给有此兴趣的朋友们慢慢体会和研究吧!
只有当某一高深或高级的"法"掌握后,一切的形、势、力的东西都依附于“法”为支撑或表现的。看过杨露禅的故事吗?一代太极宗师的高深莫测的功力就表现为能在手掌上放鸟而不令其能振飞.
我始终认为,<太极拳论>这部书真可作为书法习练的一部很好的教科书呵.只是我没这个能力和时间去研究.但愿年青有为者慢慢去体会吧,在此仅抛砖引玉. <八法>可用于笔法上.对笔的劲力,姿势,执笔的高低等内容.
是昨天看到"太极拳的尘埃落定"一文.文中提到王宗岳的<阴符枪法>,我就更当认为拳法与书法的关系.爱好书法的朋友们都知道,唐时期的褚遂良写过一篇<大字阴符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14:40: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