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035|回复: 0

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六要领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 14: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谨防“尖锐”  稳定重心
  业余太极拳习练者,多将练太极拳作为健身娱乐之手段,教与学者皆不甚严格,从而导致动作不规范,虽长期演练但进步缓慢。经常见到习练陈式实用拳法数年者,仍明显存有“尖裆”之病,重心不稳,毫无太极拳运动的柔美之感,更无走粘之妙。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要求裆开要圆,最忌“人字裆”。对于裆部要求,陈鑫曾指出“尾骨长强穴微向后翻”,这样的姿势可使小腹下边斜向里收。一来气自然沉于丹田,二来大腿根的两条大筋放松,可加大躯干旋转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与随遇平衡。
  
  五、步型多变   转换灵活
   
  目前,社会上教授陈式实用拳法者,多注意上肢的运动变化,而蔬于对下盘的要求,致使习练该拳法者多不明下盘规范,尤其步型无多少变化,一路拳打下来,基本上都是处于正马步状态,导致步法僵硬不活、步型虚实转换不灵,严重制约着运动水平的发挥与提高。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步型多变,共分六大类,即马、虚、仆、弓、盘、独。每一类中,又有左、右、大、小、侧、半之分,其变化非常复杂,也十分重要,不可等闲视之。陈鑫曾指出:“手到脚不到,发人不巧妙。”足可见练拳过程中,步型、步法的重要性。习练拳法,只有刻刻留心、处处留意,方有所得。
   
  六、气宜鼓荡  蓄发鲜明
   
  陈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熳相间、蓄发互变。多数教授陈式实用拳法者,只注重外形的指导,很少涉及内气的培养、训练和劲力蓄发变化的掌握,致使习练者把实用拳法练成了“太极操”。
  
  历史上,太极拳家所遗练拳秘诀中,多有对“气”“蓄”“发”的论述。例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武禹襄所作的《太极拳解》中也明确提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催”等等。习练者要将“桩功”和其他功力训练手段放在与套路演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注意对精、气、神的培养,逐步达到刚柔、蓄发、走粘的灵活转换,以促进自身太极水平的不断提高。
   
  太极拳,拳理系统、完整、深奥,拳法严谨、精妙,非长期认真钻砖研,刻苦习练,而难有建树。当然,也绝非不可企及,只要能持之以恒,定会有所成就!
郑州陈氏太极拳 政六街馆  www.tjczl.com
(文章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