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528|回复: 0

体悟身知与练到功夫——陈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14: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把“体悟身知”与“练到功夫”混为一谈,意思是身上有了这种感觉就是身上长了这种功夫。更甚者以为有了“体悟身知”的感觉,不用再练下去也有功夫了。我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是这样认为的:“体悟身知”与“练到功夫”是分两步走的问题,而不是一回事;先有“体悟身知”的第一步,然后按练法、守要领、凭感觉的继续练下去,这是第二步,身上才能“练到功夫”。“体悟身知”是练拳练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东西,但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练拳实践证明,功夫不是感觉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写出来的,而是明拳理、晓练法、得要领的苦练才能在身上长出功夫;瞎摸乱来的苦练,未必能在身上练到太极真功夫。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功夫”的含义大约有几方面:一是首先它是武功,武术的别称,引申为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某一项技能。二是谓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三是指时间。四是本领、造诣。五是特指武术。本文所说的“功夫”,意思是指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某一项技能。

    比如你说身上有了松腰塌胯和松腰落胯的松沉感觉,并不等于说你有了松沉的腰腿功夫。功夫是分层次的,不同境界就有不同境界的功夫。在太极拳来说,松沉到脚底是松沉的入门功夫,是松沉功夫在第一阶段的东西,所以有前辈说松沉到脚底是松沉的第一步功夫。当你站虚步的拳势(比如“白鹤亮翅”)时能松腰塌胯的沉到后脚底和站弓步的拳势(比如“搂膝拗步”)时能松腰落胯的沉到前脚底,立身中正的站得较稳、人家推你不容易,似落地生根一样,那么说明你确实练到松沉的第一步功夫了。假如你以蛮力屈膝硬蹲成低架的姿势求得站稳的,这样站稳的功夫不是太极拳松腰、松胯、松尾闾、松膝、松踝的松沉功夫。因为这样站稳的练法有弊端,一是使下肢僵滞,难于转换动作;二是不能借用地力;三是十足的死桩。对太极拳来说,这样的功夫要之何用?所以说,功夫还得分真太极的功夫和假太极的功夫哦!

    再比如你说身上有了松肩坠肘的感觉,肩关节、肩胛骨松开了一点点,手臂觉得有点沉重,肘也似乎跟着落下一点点,并不等于说你有了沉肩坠肘的功夫。肩关节如松开了,能灵活才是真松。肩胛骨如松开了,能与锁骨拉开而下沉才是真松。手臂有点沉重,要看是否由沉肩引发胳膊的松沉之重还是胳膊用蛮力往下的硬重。胳膊用蛮力往下的硬重显得滞重力沉,滞重力沉就难于轻灵啊!肘在沉肩的带动之下能自然下坠才行,肘的落下动作与肘的下坠动作是有区别的。肩关节相对较为好松,肩关节松活的功夫较快练到身上。肩胛骨则较为难松,肩胛骨松沉的功夫较慢练到身上;只有肩胛骨真的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太极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运动,松肩坠肘当然不能例外,体现的不是上肢局部动作的功夫,而是全身协调、周身一家的整劲功夫。肩部的放松,能使上肢、胸、背、肋部较好的放松下来,从而达到上肢轻松灵活、下肢沉实稳固。肩部的松沉是传递内劲的关键环节,练拳时求得肩井穴与小海穴或曲池穴的上下贯通(沉中有撑的劲道)和肩井穴与涌泉穴的上下贯通(沉顶对拔的劲道),才能使劲力发于脚跟,中传于腰胯,上传于肩、肘、腕、掌或拳。这里的“劲力”是指沉顶对拔松开的“劲”和地面反座弹力的“力”。如果这个“劲力”传不到掌或拳,或者传少了,手上动作多半是拙力蛮劲,那么说明还没练到松肩坠肘的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