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开心胸老师和凑热闹老师,看来方向是对头的。 读了祝大彤老师的书以后,同样一套拳,练拳的思想就不一样了。 以前练拳,总是想着一招一式的拳意怎么打出来。因此天天叫着要松,实际上是松不下来的。按祝大彤老师的说法,越是追求拳意,实际上就是有了动念。动念越久,拳越打越僵。 现在有点理解了太极十要中的用意不用力了。 我想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在思想意识上,连意也不用,无意也无气。纯粹做减法,减之又减,以致于无。 行拳中,不是我要动,而是虚实变化催我动。 欲要转换,先求松,以其虚,带动身体虚实变化,再以虚实变化催其动。 另外,祝大彤老师说的以无名指、以小指领劲,食指前的虚点等,实际上都是说引导意识上把手松掉。意念不要集中在手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把全身松掉,只有拳架,没有吾身呢? 行拳就是以虚实变化引领身体做出拳架的动作,类似于祝大彤老师的轻抚拳架,走八方线了。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 太极拳也是这样的吗? 请各位老师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0 9:33:2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