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5323|回复: 10

陈家沟太极拳与少林寺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沟太极拳与少林寺拳法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06    文章录入: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中最为普及的拳种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等。清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

  太极拳的起源众说不一,据唐豪多方考证认为,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一字奏庭)所创编(非创造)。陈王廷创编太极拳绝非偶然,而是有着社会和文化背景。陈王廷是明代很受重用的武将,擅长武术、技击,又有实战经验,接触武术名人名派较多,这就便于总结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创编太极拳。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中吸收了哪些拳法、拳势。据有关资料考证,其中就吸收了少林寺的某些拳法、拳势。

  1、陈王廷创编太极拳,间接地吸收了少林寺拳法。

  人所共知,陈王廷的太极拳吸收了戚继光(1528~1587)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拳法三十二势里的二十九势,并收到他的一百单八势的长拳里,有懒扎衣、金鸡独立、探马拳、七星拳、倒骑龙、悬脚虚、丘列势、抛架子、拈肘势、一霎步、擒拿势、下插势、埋伏势、井栏直人、鬼蹴脚、指裆势、兽头、伏虎势、高四平、倒插势、小神拳、雀地龙、一条鞭、朝阳手、雁翅势、跨虎势、拗鸾肘、当头炮、顺鸾肘等(见唐豪著的《神州武艺》167页)。而戚继光在他著的《拳经》中讲,他吸收民间十六家著名拳种,其中讲到少林寺一家。

  2、由于地理上的关系,陈王廷创编太极拳很容易吸收少林寺拳法之精华。

  少林寺位于黄河南,陈家沟位于黄河北,同在河南省管辖之内,又因少林拳、棒在隋唐时期即已著名,有诗为证:“二室山赞山见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在唐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了秦王李世民,而李世民登基后,大加封赏少林寺,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准许少林寺自立营垒,豢养僧兵五百(见于《萃》卷四十一,并为少林寺立《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少林武武术也随之传于四方。

  在明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中,少林和尚月空法师受明朝都督指意,带领三十多个武僧,开赴松江一带抵御倭寇,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每战必胜,最后这些和尚都在抗倭中壮烈牺牲。从此少林寺声名更大。陈王廷作为一位武将,又是邻近少林寺,不可能不知道。陈王廷创编太极拳博采众家之长,对邻近并享有声名的少林拳法不可能不研究。所以在《陈氏拳械谱》中有传习少林寺的“红拳”,该旧谱上有《小四套亦名红拳》拳谱,陈家沟《长拳谱》中还有“左右红拳”“演(后改为掩字)手红拳”等(见于唐豪著的《神洲武艺》48~49页)。陈家沟拳谱中多次出现的“红拳”,都是少林寺最古老的拳种之一,大、小红拳的“红”字。另有《盘罗棒诀语》则说:“古刹登出(出字疑为封字误用,因为少林寺在登封县),堂上又有五百僧(少林寺有五百僧兵之说),要知此棒出何处﹖盘罗留传在邵陵(有紧那罗王留传棍法的记载,邵陵是少林的音同而字误)”。这种误传在其他著作也有。据《中国武技图籍考》载“少林”二字常被写成别字,如《万宝全书》中被写成“邵陵”,在《千项堂书目》中被写成“少陵”等都是“少林”的字误。这种误传,不仅限于少林拳,在其他许多门派和技术方面也有类似情况。这都是因为武者靠口传多,靠文学传少而造成的错别字。

  3、陈氏太极拳的名称和动作有些和少林的拳法相同。

  明代少林寺武僧玄机著的《拳经·拳法备要》(原为传抄本)其中拳法名称与陈氏太拳颇有吻合。现抄录一段少林寺短打推盘步法:“两下合掌挤步行,着地挤势认分明。若还连珠之步进,左右两拗随步跟,连表步进单鞭出,回马则用撒步行。倒骑龙势梅花步,谨转开门认分明,梅花五步牵连进,拗单鞭下势法门。始若高时高探马,我若低盘雀地龙。一上一卸一补着,此是盘中第一功。有人识破其中妙,敌纵高强莫逞雄”。

  另有河南省贾召宣先生的七世先祖贾淑望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少林寺学艺抄录的“心意拳”谱中,有些拳的名称和动作与陈氏太极拳相同。如“金刚捣碓”“单鞭”“斜形”“七星”“高探马”“白鹤凉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见《少林武术》“心意拳”35~80页)。特别注意的是“心意拳”68页“下式”动作与顾留馨编著的《陈式太极拳》第二章,陈氏太极拳一路图解160页“跌叉”完全相同,这种动作在其他拳种中是少见的。再如,少林寺所有的拳械自古至今绝大部分姿势都是开步,与肩同宽,此势也是陈氏太极拳一大特点。

  4、陈氏太极拳在练法上,有些动作与少林寺拳法相似。

  在唐豪先生著的《神州武艺》172页讲:“陈家沟老架和新架十三势,传到大城市最晚。练法上要求折腿虚坐到地的动作、跳跃的二起、跺脚的‘金刚捣碓’(新架已改为不跺脚)等,都是被称为‘少林拳’的原因。实际上其他类型的十三势,从老根上找起,或多或少,仍有这种练法。”从唐豪先生的这段话不难看出,陈氏太极拳在练法上或多或少地也渗透了一些少林寺拳法。所以有人称陈家沟老架和新架为“少林拳”。但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因为陈氏老架和新架都有它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04-1-29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不要光看不言幺.
发表于 2004-1-29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不要认为与少林拳有渊源关系就觉得丢份儿,也不要认为与少林拳无关就觉得清高无比,杨府前几代之所以技艺不凡,与他们练陈拳绝对有关,陈拳使杨露禅成了"杨无敌";陈发科练家传陈拳而被誉"太极一人".再看看现在,如果全都练国家24式太极拳,那么"拳"字就失去意义和价值了,
要知道! 刚柔并济才是真真的太极.
发表于 2004-1-29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却都有着骨肉难分联系。太极拳既然是派生较晚的拳术,它必然传承中华武术的血脉。吸收众多门派的精华而独树一帜在焦作这快古老的土地上并非一家。太极拳只是其中的一员。
发表于 2004-2-4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道理!天下武术是一家!只是大家“脸面”不同罢了。
发表于 2004-2-4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过陈家沟的师傅们,他们也说少林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
发表于 2004-2-6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阿土木2004/02/04 05:08pm 发表的内容:
问过陈家沟的师傅们,他们也说少林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

完全同意。

其实,中国拳术本来就没有内外家的区别,所以应该说,除了拳击之外,所有的中国拳术都

是内家拳的。

发表于 2004-2-9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家之分,好像从来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发表于 2004-2-11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拳术的根本在于内外兼修,所以用道家或者佛家来源分配归属,是不太科学的。

例如少林的心意把,与“内家”的形意拳有众多的历史渊源,是不能用内家外家来分割的;同样,太极拳的身形、呼吸等与少林派“大悲拳”的身形有不少方面是相似的,也不能简单分割。另外,例如“查拳”,本来就不是中原拳种,而且主张“内外双修”,如果再用“内家”、“外家”来划分就更加荒唐无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2-15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拳术的根本在于内外兼修,所以用道家或者佛家来源分配归属,是不太科学的。 "
同意桃谷大仙 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