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聊。。。。。
最讨厌这种中华特色论。世间的事物是一样的,道理也应该是一样的。
只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中国有自己特色的分析方法,但并不表示这种方法是一定完美的,事实上,没有方法是完美的。
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当然要按国际标准走,按国际认可的方法去分析。南怀谨先生也说过,在研究事物的方面,我们要学习洋鬼子的钻研精神。
谁说标准和规范就是传统太极拳的敌人?马有清先生早在80年代初就出版《太极拳规范》。就是以传统吴式拳为蓝本而量身定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全是千人千面,谁能保证太极拳的正传?
现在的根本问题是,衡量传统太极拳正确的标准是什么?拳理么?否!拳理无形无相,怎么能以它为标准?什么是标准?散手,你能打人,就是好样的。能符合拳理地打人,就是太极拳。
李天冀之流根本就是残害传统太极拳的罪魁祸首,他们不懂太极拳。24式就是把传统太极拳的重复式子去掉就完。以吴式一套拳为例,揽雀尾一式有六七个之多,他们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练这么多遍。以为都是吃饱了撑的。
实际上,传统太极拳相当科学和精密,若用当代健身理论和技术分析,我相信会颇有认同。它从数量、质量上,充分考虑了习练者的水平。要求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完整一套拳的运动量,在锻炼正确的前提下,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当高的,应该说必须在功夫很深的情况下,才能完成。里面的重复式子更是重点,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求习练者反复练习。即起到了充分锻炼的效果,又不觉得很枯燥。老前辈的设计可谓呕心沥血。可惜后人不肖,根本不知道其中意义,妄加改动。这不是什么48、37、24、16、8、4都出来么,整个一个数字游戏。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两式太极拳、零式太极拳出来。我倒是想看看这帮东西把太极拳都拆没了之后还能变出什么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