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再论刚柔
中华拳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但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有许多名词概念,各家,各历史时期甚至各文章作者说法不统一,容易使后学者造成混淆,甚至理解错误,练偏练错者层出不穷,委实可叹!
为求逻辑的严密,我们应该先厘清概念,再做论述。此节专论刚柔,故先弄清何为柔,何为刚,下个明确的定义,以免产生歧义。
所谓刚,便是我们常说的刚劲,其能量形式就是动能,而承载物便是人的身体,而身体动能是由整个筋骨支架承载的,在打击点上,也是经骨节的接触点将动能传递出去。所以,拳术靠什么打人呢?就靠骨节骨架,所以有“骨力”之说,这个力是刚的,但还不是劲,因为刚劲是动能,是有速度的,所以刚劲包含“硬”和速度两个概念。
前面说了,练劲的本质是练如何运送和发放体能的技术,实际上是要寻求一个释放能量的通道,或能量转化的方法。将体能转化成动能,其实就是将体能变成能使骨架产生动能的转化机制。可以肯定,这种转化是由肌肉来完成的,肌肉接到大脑指令,既将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拉动筋骨,从而产生了运动,骨架上就有了动能,劲就出来了。肌肉成了体能到骨节动能的转化器,而由大脑到肌肉的指令传导速度加上肌肉能转化成动能的速度,其拳术意义便是反应速度。骨架动能的大小则取决于能量的转化效率。可是,这个过程,不练功也同样天天在上演,与武功何干呢?关键的区别在于 “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和“高坚实度”,何解呢?
效率:是指体内化学能到骨架动能的转化率,既“拿”出了多少能量。承担转化器的是肌肉,这些肌肉的任务,就是尽量提高转化效率。
速度:一是指意动到产生骨节动能的转化速度,即反应有多快。若将意动作为起点,那么,从意动到骨节被拉动所用的时间,就反映了能量转化速度的快慢;二是骨架本身的运动速度,也就是整个身体的运动速度,他决定了动能的大小。
精度:是指大脑指令(意念)对身体每一块肌肉的控制能力,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的广度,即,是否身上每一块肌肉都能控制到;二是控制的力度,即能量大小可控;三是控制的协调度,即不同部位肌肉先后顺序力度大小的配合可控。
坚实度:拳术为打击而立,打击者自身必须坚实稳固,才能承受打击的反作用力,和外来打击力。实际上就是整个骨架的坚实和稳定程度,在落点一瞬间,必须全身各部“聚集”成一个有足够刚度的整体。不能一碰就散,一碰就倒。试想一副一撞即散的骨架,动能再大,也不过是为自身的破坏提供能量,无异于自掘坟墓,以卵击石。
中国武术所追求的,正是这种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和高坚实度,而内
家拳尤其如此。这就是刚劲所必须具备的特征,不妨称为刚劲四要素。所谓练刚
劲,就是要使自身逐步具备这四个要素,并提高这四要素的质量,他们是人体具
备的天然潜能,是可以通过合适的训练发掘出来的。
那么,有什么劲符合这四要素呢?---- 整劲!只有整劲能够达到刚劲所
要求的坚实度,因整劲的基础是“形整”,“形整”就具备天然的结构稳定度和坚
实度,这是由人体骨架提供的,同时“形整”的骨架也具备了高速整体移动的条
件,这种形整的骨架,其各关节运动灵活,不会互相牵扯,易于协调。形体移动
的速度从外部看,主要取决于肌肉对筋骨的拉动速度和各骨节间的协调运动速
度,表现为身体骨架的整体移动速度,可直线,可旋转,或是两者的任意叠加。
以上这些都属于“形”的范畴。至于效率,则是体能到动能的转化率,转化率越
高,则劲就越大;而转化速度,则是意念(大脑)对肌肉指令的传导速度和能量
转化所花费的时间,是人体反应能力;精度则是意念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控制协调
能力,这些则属于“内劲”的范畴。效率,转化速度和精度这三要素达到一定水
平,肌肉乃至筋骨才能有较好的可控性,所谓随心所欲,要速度才会出速度,否
则欲速而不达。说到底,外形只有在大脑(意念)对其有高度控制能力时,才具
有超常的能力。而整劲,正是这种由内达外,内外结合才得以生成的,劲形合一
的产物。
既然整劲已经具备发刚劲的所有要素,那么只要我们令整劲完全达到刚
劲四要素的要求,则此时的整劲就是刚劲了。然而我们也可以不发刚劲,因为整
劲是可控的,我们大可以随自己的心意去操控,欲刚则刚,欲柔则柔,欲速则速,
欲缓则缓,但无论你如何操控,总不离一个原则,那就是无时无刻都要保证形要
整劲要合,劲形合一的状态。从这个意义讲,整劲并不等同于刚劲,他具有更加
宽广而普遍的意义,刚劲只是整劲的一个特例。
现在来说柔,什么是柔劲呢?柔是刚的反面,刚“硬”,柔就“软”;刚“速”,柔则“缓”,所以柔劲也包涵两个概念:柔和缓。我们已知刚有四要素,对比这四要素,便很容易为柔下个定义。
先看刚劲第一要素 -- 效率:是指体内化学能到骨架动能的转化率,既“拿”出了多少能量。柔劲既然是“缓”的,就没有大的动能,就不须要大的能量转化,因此,柔劲不需要高效率转化能量。
刚劲第二要素 -- 速度:一是指体能到骨节动能的转化速度,即变得有多快。若将意动作为起点,那么,从意动到骨节被拉动所用的时间,就反映了转化速度的快慢;二是骨架本身的运动速度,也就是整个身体的运动速度,他决定了动能的大小。对于转化速度,他反应的是一种身体内部的“意控能力”,柔劲虽“缓”,但那是外形的缓,不需要大的动能输出,但同样需要意动身动,
从意动到骨节被“触动”所用的时间也是速度,准确的说,应该是“灵敏度”。
至于身体外形的运动速度,柔劲不需要。
刚劲第三要素 -- 精度:是指大脑指令(意念)对身体每一块肌肉的控制
能力,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的广度,即,是否身上每一块肌肉都能控制到;
二是控制的力度,即能量大小可控;三是控制的协调度,即不同部位肌肉先后顺
序力度大小的配合可控。毫无疑问,柔劲同样需要精度,无论你多柔多缓,该让
谁动谁就要动,不求“大”,但求“准”。
刚劲第四要素 -- 坚实度:拳术为打击而立,打击者自身必须坚实稳固,才能承受打击的反作用力,和外来打击力。实际上就是整个骨架的坚实和稳定程度,在落点一瞬间,必须全身整体“聚集”成一个有足够刚度的整体。这里强调“硬”和“稳”两个字,柔,自然不必“硬”,但“稳”字却是不可少的,无论你多缓多柔,身体总要稳的,动倒西歪还叫拳吗?只要做到“形整”,“稳”字可得。
至此,我们总结一下:柔劲不需要大的能量转化,即不需释放大的能量;柔劲也需要速度—灵敏度;柔劲也需要精度;柔劲也需要稳定度,但不需要“硬“度。
现在可下定义了 -- 柔劲三要素:
灵敏度 -- 指意念“触动”骨架运动所花费的时间。同样包涵大脑指令传导速度和能量转化速度,只是能量转化量较刚劲小得多。表现为人的快速反应能力,故称其为灵敏度。
精度 -- 同刚劲一样。
稳定度 -- 相对于刚劲的坚实度,只求稳,不求刚。
可见,柔劲除了不需释放大的能量外,其他要求几乎和刚劲一样,因此,刚劲与柔劲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发”与“不发”而已。
那么,又有什么劲符合柔劲三要素呢?还是整劲!首先,稳定度自然符合要
求;而灵敏度和精度同刚劲要求一样,由内达外,劲形合一,故同样符合。只要我们柔而缓的操控整劲,令其符合柔劲三要素,此时的整劲就是柔劲了。所以,柔劲也是整劲的一个特例。其实,假如我们将刚劲之外的整劲统称为柔劲,那么,整劲就只有刚柔两种状态,也就无所谓特例了。
既然整劲同时符合刚,柔两劲的要求,那么所谓刚劲和柔劲,其实是整劲的两种存在状态,其分别仅在于“发”与“不发”,发之则刚,隐之则柔!这就是太极刚柔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