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xsr

析《太极拳论》--关与《太极拳论》的抄化痕迹及其正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4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xsr先生你好,我有几个问题想向先生请教。先生文中说:“......后陈家十三式的所有“太极拳”,均为武术的大退化。不论从技术招势的结构上,还是从技术招势的运作方法、运化机势上,或是从套路技术的巧妙程度上讲,都是不能与陈家十三式相提并论的;或者说,退化得几乎不能称其为武术了......。”


1,陈氏拳与其他太极拳在招势的运作方法,运化机势上有何区别?


2,如果说杨露禅公当年在京与武术界各派代表人物交手用的是陈家十三式,这个我个人还没有什么异议,那其后代弟子及非陈家各派太极拳传人也是高手辈出,技誉武林靠的是“退化得几乎不能称其为武术了”的太极拳吗?


武术崇尚武德,但拳术的另一个属性“技击”却始终为丢,想想各派拳术也都不是吃干饭的呀。如果先生方便,可否简要说明?万分感谢。

发表于 2006-2-15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个货真价实的太极拳外行!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不入太极门的人难解其真意。



发表于 2006-2-17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一文字游戏。


中心思想就是:陈氏为尊,其它的是放屁。


如楼上所说,《太极拳论》中引用如此多的经典,只能说明作者之博学。

发表于 2006-2-19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有幸,巧遇qxsr先生另一篇雄文〈〈十三式纵横谈〉〉,拜读之后,深感敬佩,先生当为十三式之正宗。我想不管是陈氏还是其他各派,都应该回归于十三式,此为正道。
发表于 2006-2-20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陈氏拳与其他太极拳在招势的运作方法,运化机势上有何区别?
2,如果说杨露禅公当年在京与武术界各派代表人物交手用的是陈家十三式,这个我个人还没有什么异议,那其后代弟子及非陈家各派太极拳传人也是高手辈出,技誉武林靠的是“退化得几乎不能称其为武术了”的太极拳吗?}
  空虚先生你好?回帖过晚敬请谅解!
   1、 陈氏十三式拳法是以侧身为应机之势的,一有见长之击;二有受击之面小;三有闪展之妙;四有转借之利。运化机势上,一是缠丝的不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二是回环闪转之法,这是在运化的圈绕上来体现的;三是打击力度上的弹抖,这是造成某种内伤的主因,这当然是要看功夫的。
    2、后杨露蝉时期的真正名手,一是与前辈的盛名有关,也占了习练推手训练方式的光,也还占了力大的光。要不然杨澄甫也不会去练八十斤重的石球了;武禹襄也不会去练“水泼不进”的功夫了。更重要的我是从技术招势的结构形式及运化方式上,还有套路的结构严谨程度上的总体考量的说法,并非只从人物的名声上去考虑的。毕竟对于人物的传说上有许多难以核对的事实,有许多不可靠的因素,即便有一时的胜绩也是难以说是总体技术好坏的问题。毕竟技术招势与套路,都有着各自的技术结构的衡量标准的问题。即便你胜了也不一定就证明是你的东西好;不会拳术的人能打胜多年练拳的人的实例并不少见,你更不能由此而定论武术的无用。


谢谢你的提问与支持!


                     --清玄散人

发表于 2006-2-21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xsr先生你好:


感谢你抽空回答我提的很肤浅的问题,希望以后能经常向先生请教。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多探讨,诚谢!

发表于 2006-3-2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的老学究咬文嚼字,拳是练出来的,不是咬文咬出来的,练出感觉了随便怎么说
 楼主| 发表于 2006-3-3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是练出来的,理也要悟出来,悟不出理来拳技也深化提高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