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582|回复: 5

网上看到两文章很有意思,于是转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3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自:http://www.chinataiji.net/newsshow.asp?articleid=1064


                 论“赵堡太极拳”的出笼
--------------------------------------------------------------------------------------------
  作者:温县和式太极拳研究会    转贴自:温县和式太极拳研究会    点击数:1873    文章录入:


    近些年来,对于“和式太极拳”的称谓,有些人不择手段地加以否定,甚至散布说,和家没人练拳了等等谣言。究竟事实如何,还是听听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是怎么说的。


                     
    和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和庆喜先生整理其祖父兆元公传授的《耍拳论》中说:“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这说明和庆喜(1857-1936)在世时已经明确提出了”和式太极拳”的称谓。


    2002年5月23日,和有禄收到原宝山先生(原为郑悟清的弟子--笔者注)的一封信。 其中写:“咱们从没通信和联系,也许还没见过面。我曾在《少林与太极》及《中华武术》杂志等看过你们的论文,我认为你们这样作很好!……和庆喜之名是千古流芳的。赵堡和式太极拳已传之(至)全国及欧美多国,是赵堡人的荣誉,是和家人的荣誉。郑悟清老师在世时,很多弟子劝郑老师说,你传的太极拳遍及西安各行各业,也有不少外地的,应当叫郑式太极拳。郑悟清老师说:‘我是跟和(庆喜)老师学的,永远称赵堡和式太极拳,谁也不能改。”


                     
    郑瑞(郑悟清长子,少年时曾从学于和庆喜)先生整理的《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阐秘》一文开头写到:“整理这篇赵堡和式太极拳回忆录,是以先师和庆喜、师兄郝玉朝、先严郑悟清等五十多年来的教诲,聚集点滴练功体会和感受整理而成。总的基础都是来之和庆喜夫子……”。


                     
    据称为郑伯英大弟子的郭士奎先生,生前在给成都戚建海的一封信件中(和有禄存有此信的复印件)说道:“老一辈多不通文墨,故对和式太极拳宣传不够,你们正年富力强,又有文化,能抽时间、化精力,向世人宣传介绍和式太极拳,确是一件大好事。今后有事来信告诉,将尽我之力给你帮助!(我现任西安市武协委员,还能说上话)。”


                     
    居住在西安今年86岁高龄,曾先后从学与和学信和郑伯英两位老师的任自义先生谈起这个事,非常激动的说,我1938年开始认识这个拳,就只知道叫赵堡的和家拳、和家太极拳,别的我没听说过。这些师承都能叙至和庆喜先生的传人,进一步佐证了“和式太极拳”的称谓早已有之这一不争的事实。


                     
    而“赵堡太极拳”的提法,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1987年,和士英(和有禄之父)去世前,在赵堡还没有“赵堡太极拳”的叫法。1984年赵堡村自发成立了一个组织,叫“赵堡村太极拳协会”,并未称“赵堡太极拳”。和士英去世后,虽有人想制造赵堡拳界的混乱,但还没敢公开化。1989年4月30日河南电视台《中州风貌》栏目到赵堡摄制太极拳宣传片。之前,“赵堡村太极拳协会”提供材料,由郑红振(时任赵堡学校教师)整理,编写了一个“简介”,为使简介更完善,协会组织主要拳师进行审定。当时参会人有:吴金增(赵堡村支书)、和学俭、和保森、和定乾、刘火森、王庆升、陈洪、王海州、郑均、和有禄等。和有禄负责宣读《简介》,再由大家提出修改意见,直至在场人员对《简介》均无异议。定稿后的《简介》开头写道:“太极拳系我国古老的一个拳种,至今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国内外对于太极拳不仅异常关注,且刮目相看。但众多报刊杂志,大致介绍为陈、杨、吴、武、孙等流派,而赵堡和式太极拳在报刊杂志上却鲜为露面。


    赵堡镇位于温县东隅与武陟县接壤,为一重镇,具有六千余口的劳动人民,而此正是和式太极拳的发祥地。……。”


                     
    而在第二天录制现场的介绍中,赵堡村的某个人,私自将“和式太极拳”改称“赵堡太极拳”,致使和保森愤然离场,使摄制中断。事后,吴金增批评那个人不该私改《简介》、和保森不该中途离场。这是否定“和式”的第一次公开化,也是“赵堡太极拳”提法的第一次公开出现。之后,随着太极拳热的升温,“和式太极拳”逐渐出现了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等等。随着不同叫法的出现,随之出现了各自的“掌门人”。真正实践了赵堡的那位人常说的“把赵堡的水搅的越浑,我们越好得利”的“混水理论”。此后,一些人为了各自的目的,排挤和家的行动也在不断升级。


                     
    这些人这样做究竟目的何在?基于何种心态?有个人自言道:“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其一,我们称赵堡太极拳,就是在老师辈份上,可以说,武式、杨式、吴式、孙式都是赵堡的徒弟,他们练的拳也都可称赵堡太极拳。其二,武禹襄称武式,其后代没有太极传人,而和式就不同了,和兆元的后代不但练拳,还有发展之势,我们又不姓和,称赵堡,乃村名,谁都有份,何乐而不为?”。真乃一语道破了天机,他们不让称“和式太极拳”,是怕人们了解和家代代传承太极拳的事实后,失去自己在该拳种中的地位,使自己自称掌门人的梦想成为泡影。


                     
    在我们对以上情况进行说明的同时,不得不指出一种现象:有些号称关心太极拳的人,却不去认真传播太极拳,而是整日里在那里说东道西,鼓吹自己,贬低别人。甚至不惜拿钱雇人,专事拨弄是非,这很不利于太极拳界的团结与发展。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才是我们每个太极拳同仁的真正职责。
                                                           


                                  温县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和保国
                                                 副 会 长   和保森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自:http://www.chinataiji.net/newsshow.asp?articleid=1253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郭占全
--------------------------------------------------------------------------------------------
作者:郭占全    转贴自:《中华武术》2005第六期    点击数:818    文章录入: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八十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作如下考释。


一、和式太极拳名称的考释


    我于1986年经表兄张成安接触和式太极拳,当时问到此拳的称谓时,表兄明白的告诉我这个拳叫“和氏太极拳”,也叫“和家太极”,并说明此拳始自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祖师。表兄的说法经其师郑瑞承于和庆喜先生。郑瑞先生参加1980年全国武术抢救挖掘录象时,在简介中称所演练的为赵堡和式太极拳。郑瑞先生九十年代曾写了一篇介绍和式太极拳的文章,在《武当》杂志上发表时题目为《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阐密》。据了解,郑瑞先生在九十年代初把整理的有关和式太极拳的资料邮寄给北京某武术杂志社的一个编辑希望能帮助出版而未能如愿。1991年又将这些资料寄给《武当》杂志社的谭大江先生,希望谭先生能帮助出版。遗憾的是这些东西直到十年后的2000年才得以出版,出版时书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编著者是郑瑞、谭大江。但在书中仍多次提到赵堡和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


     在署名为王海洲演述、严翰秀整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在1991年出版的《秘传赵堡太极拳》一书 “作者的话”中,王海洲明确地说到自己学的是赵堡和氏太极拳。而七年后其二人所著的《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中(第23页)又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否认“和式太极拳”称谓。


    1987年第八期《中华武术》第31页戚建海先生有一篇问章,题目是《鲜为人知的和式太极拳》。文中说到“和式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系和兆元所授。……并授其子和静(敬)芝及孙和庆喜。经三代家传,完架为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传人郑悟清先生的弟子刘瑞在2004年新出版的《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一书 “后记”中说:“1995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正式面世,1997年再版,更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刘先生在这里也叙述了由“和式太极拳”更名为“赵堡太极拳”的事实。这些称谓变化的详情不得而知,但“和式太极拳”的称谓由来已久确是不争的事实。


    和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和庆喜先生在《耍拳论》中说:“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氏太极拳独特之处。”这又有力的证明了和庆喜先生(1857-1936)在世时已经明确提出了”和氏太极拳”的称谓。其传人郑伯英、郑悟清等只是尊师重实的沿用了“和式太极拳”这个名称。正如一位网友在帖子里写道:“客观的讲,是‘二郑’的部分传人把和兆元、和庆喜传承的拳法体系称为“赵堡太极拳”,从现在的资料看,“赵堡太极拳”名称的出现晚于“和家拳”(即和式太极拳)的叫法,这就让人觉得“赵堡太极拳就是和氏太极拳”的说法没错。”


二、“武当赵堡” 是近几年出现的称谓


     近代太极拳在赵堡的传承过程中,从杜元化先生1935年编著的《太极拳正宗》到2005年和有禄先生编著的《和式太极拳十三式》,在历经70年共十余本著述中。其中最早有“武当赵堡”称谓的著述是1990年刘会峙先生编著的《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一书。1990年《武当》第六期《【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一书出版》一文中写道:“刘会峙出生于湖北武当山一个文武世家,离休前系陕西省文化厅干部。” 1974年始,刘会峙从学于由温县赵堡迁居西安的侯春秀先生。刘会峙言称侯春秀所传的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太极拳的继承架,从而演绎出此拳出自刘会峙先生的家乡“湖北武当山”的结果。在介绍该拳种时刘先生创造性的提出了“武当赵堡”的称谓,以了“刘会峙先生有该拳‘出自武当、归还武当’之夙愿”。自此以后,个别赵堡和式太极拳传人的著述中也出现了“武当赵堡”的叫法。显然,“武当赵堡”是近几年出现的称谓。


    “武当”和“赵堡”是两个地名。一个在湖北省境内,一个在河南省境内,两地既无行政从属关系,又分属两省,硬把相距千里的武当、赵堡扯在一起实属牵强附会。


    和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先生状告张杰、《武当》杂志名誉侵权案的审理过程中,张杰、《武当》杂志又引出了太极拳源流问题。张杰认为和有禄在其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和式太极拳的产生”部分,只提和式太极拳始自和兆元,和兆元师承陈清平,而不提和式太极拳师承蒋发、张彦,直至武当张三丰的师承关系;《武当》杂志在答辩中称:“赵堡和式太极拳正宗历史传承应是张三丰、王宗岳、蒋发、……、和兆元等。而《和式太极拳谱》一书在介绍本门源流时却只追述到和兆元师承陈清平。”


    太极拳源流的争论由来已久。客观的讲,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在社会上有一定流传。而自民国时期的唐豪、徐哲东到现在的武术史学研究者考证后大多又否定了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因此,张三丰创太极拳也仅是一家之言。不能俨然以历史学家自居,主观武断得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唯一正确的。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来争正宗、争发源地。


    和有禄在诉状中称:他为弘扬中华武术,发展和传播太极拳,编写了《和式太极拳谱》一书。《和式太极拳谱》不是对太极拳历史的著述,该书把重点定位在对和式太极拳功理、功法的介绍,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式太极拳。并且在书中也介绍了和式太极拳的始祖是和兆元,经六代承传至今的史实,对于陈清平以上存在争议的师承关系在本书中无意追溯。很显然,和有禄先生在该书中无意参加太极拳源流的争论,更不想停留在太极拳源流之争的问题上继续耽误赵堡和式太极拳流派的发展。正如本案判决书所述:“和有禄系和式太极拳传人,其所著书为《和式太极拳谱》,其书中所述‘和式太极拳始自和兆元,和兆元师承陈清平’,并无不当。”


    据了解,和有禄先生辞去公职,毅然全身心投入和式太极拳推广之中,在其带领下,使和式太极拳在短短几年之中,得以较大的发展。发表了众多介绍太极拳方面的文章,并参与、举办了一系列武术赛事和活动,使和式太极拳影响日渐广泛,这种弘扬太极拳的勇气和精神本身就难能可贵。


    在赵堡和式太极拳一百五十余年的承传实践中,她以舒适自然、轻灵圆活、朴实无华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极其丰富的内涵无不证明了和式太极拳是一个优秀的太极拳流派;和氏太极拳也是中华国粹,是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我们希望大家本着爱护太极拳、珍惜太极拳,有利于太极拳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本着团结和求同存异的原则,切实为太极拳做些有益的工作,使太极拳这一文化瑰宝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发表于 2005-12-14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称呼无所谓的 ,练得好就行了,呵呵

发表于 2005-12-19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啊!“太极拳源流的争论由来已久。客观的讲,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在社会上有一定流传。而自民国时期的唐豪、徐哲东到现在的武术史学研究者考证后大多又否定了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因此,张三丰创太极拳也仅是一家之言。不能俨然以历史学家自居,主观武断得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唯一正确的。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来争正宗、争发源地。”



    所以说,赵堡的太极拳来自陈沟传授(起点是陈沟人陈清平赘婿赵堡),而太极拳的始祖是陈王廷所创造。结论是,赵堡的太极拳无疑是陈沟拳术的分支。

发表于 2005-12-19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infeng6089在2005-12-19 11:30:00的发言:

------说的好啊!“太极拳源流的争论由来已久。客观的讲,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在社会上有一定流传。而自民国时期的唐豪、徐哲东到现在的武术史学研究者考证后大多又否定了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因此,张三丰创太极拳也仅是一家之言。不能俨然以历史学家自居,主观武断得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唯一正确的。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来争正宗、争发源地。”


    所以说,赵堡的太极拳来自陈沟传授(起点是陈沟人陈清平赘婿赵堡),而太极拳的始祖是陈王廷所创造。结论是,赵堡的太极拳无疑是陈沟拳术的分支。



  ----------------赵堡的太极拳来自陈沟传授(起点是陈沟人陈清平赘婿赵堡),而太极拳的始祖是陈王廷所创造。结论是,赵堡的太极拳无疑是陈沟拳术的分支好。


     金风总算说了一句真正的实话,赞成啊!希望以后如此继续啊!

发表于 2005-12-21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peiyaya在2005-12-19 15:16:00的发言:



  ----------------赵堡的太极拳来自陈沟传授(起点是陈沟人陈清平赘婿赵堡),而太极拳的始祖是陈王廷所创造。结论是,赵堡的太极拳无疑是陈沟拳术的分支好。


     金风总算说了一句真正的实话,赞成啊!希望以后如此继续啊!


从文章里面看到你的大脑了,谢谢您老人家的表扬!

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

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习习习习

习习习习,

天天天天

天天天天

向向向向

向向向向

上上上上

上上 !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