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5601|回复: 24

关于“太極源流百年爭論塵埃落定”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1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太極源流百年爭論塵埃落定”之误
    这是一个下功夫编造出来的故事。其中有许多值得疑问的地方。比如那张导引图,似乎是马王堆导引图的复影本。如果陈王廷真和众李是结拜弟兄的话,那就应该是和众李同行止的。既无同行止之意,则道不同不会相为谋,岂有结拜弟兄而无共荣辱者乎。这和陈王廷的词:“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的说法大相径庭。更何况太极拳一名在武禹襄之前并无任何文字记载,百余年后的今天方发现这种所谓的资料,实难免有造作历史之嫌。陈王廷的创编陈家十三式的历史足迹是十分明显的,历史也是清楚明白的,似乎没有必要用此种方式再加入一根搅浑水的棍子。如要详细了解陈王廷的创拳历史与过程,君不妨去读一本新出版的书:《拳经洞微》。这是由清玄散人所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如要了解十三式之类的更多内容,不妨再读一下此书的姊妹篇《拳经洞极》。此书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太极网)2005-11-3
    另外需要补充的一个疑问是:既然太极拳一名在编拳之初既已厘定,为甚么在武禹襄推出王宗岳之前,陈家沟并没有人称其为太极拳而一直是叫十三式呢?
  {據李家家譜載:“九世公諱仲、諱信(李岩是李信的字——作者注),結陳溝姑表陳公諱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志文武,競功成名,創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通臂三勢”。需要注意的是,家譜在寫到“太極養生功”時用的是“創”字,寫“無極功十三勢通臂”時,用的是“練傳”二字。}
  如由此看来,此君是为了编造一个能使人信服的说法,犯了一个知识上的大错误。即太极拳与养生功的问题。太极拳是属于武术门类的范畴,而养生功则是属于保健导引的范畴。他大概是为了迎合所谓王宗岳的“益寿延年不老春”说法,居然把武术与养生混为一谈了。尤其是在明朝武术鼎盛的时期,更不可能出现如此不合知识常规的问题,更不可能出现在如此二人的身上。所以所谓的“太极养生功”,根本就不可能是甚么太极拳。要不然陈家沟的人们也不会把太极拳的叫法推迟到武禹襄推出王宗岳之后的,也不会一直叫甚么十三式了。这是其一。
  而那个“无极功十三势通背”的名称,就更是笑话了。一是知识的笑话:无极,是在太极之前的,要不然也不会说“无极而太极”了。十三式是无极而太极之后的衍生物,是来源于《易经》中的八卦九宫(内含五行)之说的,是八纲与五纪的合称;这是由中医学说中的八纲五纪而演化来的,所以是由阴、阳、虚、实、刚、柔、开、合而组成的八纲;是由五个运动套(路)子而组成的五纪。纪是梳理律束之意,也就是说把许多杂乱无章的技术招势,经过系统的轨理编排,使之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效果。因此人们便把这种较佳的技术应用组合方式叫做套子或套路了。所以陈家沟的十三式是有如此的约定的,并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模式。由此可见,武禹襄推出的王宗岳的所谓十三式,根本就是一种无知的猜想捏编而成的东西。把技术招势划为纲领性的东西,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所以说此君不知道无极功应该是甚么样子的,更不知道十三式是个甚么东西,故而与甚么十三式连在了一起说。当然更不知道十三式和通背更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也竟把两个互不相干的东西硬是粘合在一起;他更不知道在焦作搞出来的那个《无极通背》是怎么回事。由于此君诸多知识的缺乏,而又为了在造此大作时能够包罗的更全面一些,竟把与陈家沟有关的材料都无知的粘合了起来。如此也就难免成了无知的笑话了。如果这样捏造出来的历史也能被人认可的话,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二是历史的笑话:因为此君既无足够的武术基本常识,而闹出了缺乏知识的笑话;又因为缺乏对陈王廷编创武术历史的了解,所以不知道陈家长(缠)拳、炮捶架子与十三式的相互关系,因此便起了一个毫无历史知识的“无极功十三势通背”的名称。
  其实陈王廷是在完全继承了戚继光武术的基础上,才改造性的编出了长(缠)拳。长(缠)拳是由一百单八个大势子所组成的完整的武术系统。这一百单八式中包含有许多的过渡性的所谓小技势,把小技势加在一起就差不多有近五百个技术招势了。这其中共分为九个排子,每个排子相当于其他拳种中一个套路的样子,所以是很长的。如果再把通背门中相传的十三式五套种的第三套(通背缠拳门中叫二十四势),和戚继光所留的三十二势(通背缠拳门中叫做行拳)加在一起;再把散打的三十六势、短打的一百单八势、三十六个套手等等连起来算的话,确实有一种滔滔不绝之势。既然是成为系统的,那就是说还有许多的器械包括在内的。而陈王廷又在实际的演练体会中,进一步体会到柔法的技术作用,于是便改革性的编排出了炮捶架子。之后又在更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编出了以柔法为主的十三式拳法系统。这便是陈王廷创编十三式的历史足迹。这是有足够材料可以证实的。你如不信,不妨以后有时间看一看清玄散人所著《拳经洞微》、《拳经洞极》二书,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清玄散人

发表于 2005-12-21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无所谓!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那一位,请你去阅读一下清玄散人的《拳经洞微·明确十三式的创编澄清太极拳的历史》等有个章节,你便会明白是怎么回事。


    你也有点有知得可笑,连杨澄甫都承认他爷爷是从小就就学于陈家沟的,你竟然连这一点基本常识都不知道么?你认为称为杨无敌的就真的无敌吗?你认为人的机遇都会相同吗?你认为人人都会有争名夺利的志趣吗?我想你是有点太高明了,所以有点那个……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songchen12:


析《太极拳论》何妨读,方知此《论》何层处。


高低深浅尚不知,硬把粪土当金属。


信口之言也当史?世上几人信似你!


真实学问善知识,多学多问方得之。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8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恍惚知识,知识恍惚,信口开河,也当史说,实没见过。
发表于 2005-12-28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老人家怎么和叫做赵锅炉的什么人很相似啊?


换马甲?没有必要啊!!!!!!!!!!!!!!!!!!!!!!!!!!!!!!!!!!!!!!!!!!!!!!!!!!!!!!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否在锅炉房里逃出来之前,把眼睛给熏出了毛病?
发表于 2005-12-30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宋成兄说得有点不妥。


  首先,没有哪里说过陈耕耘的功夫比杨露禅差呀?如果说陈耕耘凭本事走镖就是要吃饭的,要想出名的,那么杨露禅到清廷当官就不是要吃饭了?就不想出名了?不要吃饭,不想出名到京城教皇亲国戚好耍呀?正是陈耕耘,杨露禅的出名,才使得太极拳光大......希望不要厚此薄彼。


  再者,有何事实证明刘仲桥师伯何时何地击败陈发科?刘仲桥师伯的弟子又在何时何地击败洪均生?即使有这样的道听途说,也不能就这样说陈长兴传给自己的后人就不是太极拳?如果刘仲桥的弟子或传人们到洪均生弟子的李恩久开的济南武馆去,或是到比赛埸比赛出了败绩,难道刘仲桥师伯的也不是太极拳了?现在的陈氏好手们表现出的骄人战绩,难道就能说明其他流派的拳不是太极拳?


  李雅轩太师父从来就教导我们:陈氏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的老师,我们不能给自己的老师抹黑.....


  我相信刘师伯不会这样教育你们吧?如果这样毁誉陈氏太极拳,是对杨氏太极拳的侮辱。


  声明:我不是练陈氏太极拳的。我练的是李雅轩传的杨氏太极拳。刘仲桥也是我的师伯。刘师伯也是我敬重的前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0 1:08: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30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家沟传说有陈王廷首创太极拳故事。
分析一下;陈王廷是武将,从军打过仗,杀过敌。
又怎能会创出没有杀伤力的非力量型防暴自卫太极拳呢?
破译理解“王宗岳太极拳论”后,
再听陈王廷创太极拳故事,就会觉得是讲笑话。
发表于 2005-12-30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拳练好就可以了,^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