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343|回复: 0

“松活弹抖”论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 17: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然形成都需要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为此,较力、标劲等横气(肌肉用力时的膨胀力)表现,自然存在与生活实践中,陈式太极拳训练则要“返先天”、“返统体”,无异于对多年生活经验、阅历和拙力方式的彻底革命。初练太极拳者,大都是思想紧张,身体僵硬,动作不能圆活柔顺。所以练拳势时必须先从思想松静入手,排除杂念,意静神安,并由意念引导身体各部位拔长后放松,身心坦然,意念又静入松是陈式太极拳放松的关键所在。在意念放松的前提下,引导躯体各部严格按照太极拳规范动作,循规蹈矩地练习。初学拳时对每个动作与手足的方向、角度、位置及其运行路线等都要一丝不苟,并且严格按照身桩端正、虚领顶劲、松肩垂肘、涵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心气和横隔膜同时沉降,气沉丹田等要求,认真领悟每招每式的动作要领,力求准确无误。陈式太极拳讲究:贵用意(各节段有各节段的意),尚行气,戒用力。思想松静无为,意念专注于拳术之中,动作由慢入手,熟练后能快,快而复慢,快慢相间。动似风摆杨柳,轻似高空行云,浑身不显一丝一毫拙力僵劲,肢体松而不懈、不空。所用力量仅能抬起手臂即可,使两臂象挂在肩上一样,肩同时要有脱掉之感,正如拳论云:“出手脱肩里合肘,两手扶助似水流”。初学者在盘架训练中,要注意架子不要放的太低。因为架子太低会导致腿部承受负荷增大,上肢容易不由自主地增加僵硬之劲,来减轻腿部的负重能力,不利于周身放松;架子太低还会导致腰腿转换不灵,也很难调整裆劲的到位程度,易犯荡裆之弊病,腰劲很难向下松串,更不能使劲力注入脚底。另外,架子太低,套路动作很难做到平整(功力深厚者才能做到),动作忽高忽低,易犯钻顶之弊病,是陈式太极拳练习之大忌。上述之忌,周身不能放松,尤其是上肢用力过大,则会导致气机留滞于胸、肩之内,形成横气填胸,气劲堵塞不能顺达,更不能气沉丹田和腰劲松串脚底。为此,要求盘架训练过程中,在放松的原则下,架子高低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体力情况和现有的功夫层次而决定。尤其是初学者,架子必须在适当高度的前提下进行练习。同时,在不失松肩垂肘的原则下,手臂尽量开展,步伐能大则大,虚实比例必须在大开大合中转换,以利于加强裆劲的调整,促使全身各部位在对拉拔长中得以放松。

二、 灵活阶段

  陈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是指由松入柔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加强缠丝劲的练习,促使肢体在缠绕中得以放松灵活地锻炼。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训练方式,能使内气潜转收放同肢体螺旋屈伸进退有机结合起来。一般学者在这一阶段,体内气息尚未充盈,所以,要在腰劲的统领下,重视双肩和双胯部位的划弧转圈和螺旋运动,驱使四肢屈伸往来的缠丝旋转。动于静之内,静于动之中。陈式太极拳要求身虽动,意贵静,神敛则气顺,心静则体松,松则容易入柔,柔才能够灵活。一般来讲,往往我们感受到的 我们不一定能深刻理解,而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则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能在练拳盘架中理解和掌握放松状态,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陈式太极拳“松活”运动的无限妙处。对初学者来说,在明师的引导熏陶下,再经本人细心揣摩,通过思想意识和拳势动作反复不断的强化松活训练,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太极拳松活的方式和方法,才算得上入门功夫,而后循规蹈矩,刻苦训练,才有望登堂入室。通过内缠外缠的训练,将太极拳的松柔与轻灵积于一身,化掉了一切由后天所养的拙力和僵劲习惯,化生出一种返先天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极强的旋转能力。尤其是通过身体的内旋外转,五脏六腑同时得以摩荡,辅助肾气出入有序互相旋转传递,使身体内部气息得到转机,引导周身上下呈现出一片轻灵而沉稳景象。与此同时,注重内三合(筋与骨合、气与劲合、劲与神合)的锻炼,以加强身体内部气机的团聚力和潜转能力,逐步达到上虚、下实、中间灵及外柔内刚的懂劲阶段。由于松活训练,基本上可以掌握内气潜转、劲由内换的法则,注重松沉灵活地练习,则是陈式太极拳培养体内气机团聚力的主要手段,以便细心体会和揣摩太极中分一气旋的理与法。在完整的太极拳圆圈之中,辗转虚实须留意,使每个动作在承上启下之处,要轻、柔、缓、匀。讨得圆活无阻,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使体中内气和内劲活泼而自然、腾然而有序。其劲隐藏与体内,皆发于心神,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螺旋运行,带动关节、网膜传递旋转,肌肉、韧带折叠贯串与缠绕。松于活之内,活于松之中。松活而沉稳,既是陈式太极拳内气潜转与肢体外形缠绕的有机结合,又是有心练柔、无心成刚的最佳措施。此外,松活有层次的划分,每个层次对松活的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要在“懂劲”的基础上,松而不懈、不空,沉而不滞不僵,轻而不浮不飘,即是陈式太极拳松的要义所在。


郑州陈氏太极拳 政六街馆  www.tjczl.com
(文章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