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太极拳三个阶段训练之详说 太极拳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活心乐”。此阶段的人很少运动,甚至不运动。协调性差,模仿力不足,常因行拳中身体不适或模仿不像而终止。所以此阶段重在动起来,动起来后感受些许快乐最重要。 第二阶段:“放松沉稳”。此阶段以行拳为主,在行拳中逐渐感受培养身体放松感和沉稳感,即松沉。 第三阶段:“中正安舒”。松沉后继续行拳,在行拳中培养脊柱正直,百会穴和会阴穴呼应。有的老拳家在训练徒弟中正安舒时,会让徒弟头顶一碗水行拳。在训练中第二阶段有时也可与第三阶段同时训练,无妨!! 第四阶段:“协调一致”。此时不止要行拳,推手是协调全身和意识的好方法。先进行定步单推手,感知(听劲)初步的攻与防(化)。进一步放松。而后,加之定步双推手。先四正,再散推。四正可培养粘黏连随,听劲和朋捋挤按四门劲,相生相克,攻防结合。散推也称烂开花,即攻击方着机攻击对方(慢行),已达到对方偏离出圈的目的。受攻击方也要感受化解对方的攻势,以求得安全。而后,寻机而攻之。成功的攻防可改善身体的协调性,此间之输赢可为乐趣!而后再加活步推手。进三退三、进一退一、活步大捋等等,主要是让身体灵活起来,更加协调。 第五阶段:“整齐划一”。着意于发劲训练,抖杆子是第一主题。抖杆子时要注意腰腹和手把之间的配合,使劲力直达杆梢。直劲即外发劲是第二主题。发劲轨迹是由内而外。前冲劲是其代表。前冲劲又分为:正旋前冲劲、上旋前冲劲、下旋前冲劲和侧选前冲劲。正旋前冲劲要注重向前攻击,上步前按,直取胸肋而发之。上旋前冲劲要在上步后长身,直取对方面门而发之。下旋前冲劲要在上步后下沉,直取对方腰腹而发之。侧旋前冲劲要在上步后拧身,以取对方身侧而发之。横劲是第三主题。横劲相对直劲要短小,发劲轨迹犹如蚕茧。以脊柱为中心,以身体的提降旋转带动双手发劲。直、横两劲要先习双手发劲,再习单手发劲,循序渐进。 第六阶段:“拆招解式”。此阶段要了解招式在什么时机使用,对方的虚实与我招式应用时的关系,把握打化虚实之间的转化。 第七阶段:“放眼自然”。打了这么多年的拳了,身体素质,攻防能力都会很好。所以要放开手段,不计较动作的精准,招式的轨迹,开合的大小。一切只为目的而动。达到目的即可。 第八阶段:“自然合一”。此阶段要无我亦无他,他我相合,我即他,他即我。打个比方说:我挥一挥自己的手要比让他人挥一挥他的手要简单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