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在技击实战中的运用。 现在看到好多练太极推手时,有个误区,就是以为站着不动把对方推倒或摔倒就是很高明的了。如果这样练,在真打中肯定是不堪一击的。所以散打运动员看不起练太极拳的是有原因的。 据说,当时杨露蝉在北京的每一场比赛,都是象活猴一样灵活跑动的,而不是呆着不动等对手来打,或者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极高手是非常讲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 这里涉及到一个推手中重要技术问题:空间磨心与磨盘的转换技术。两人搭手,如果以两人后脚根连为直径的画一园(磨盘),以直径中心为两人体外重心点(磨心),这个磨心就是两人重心之间构成的另外一个空间重心,可以称为“体心”。两人交手中,谁先抢占到这个体心,谁就占相对优势。抢占到这个体心,自己作为磨心,对方为磨盘,就能按园运动规律讲对方旋转出去。如果对方抢着了磨心,在对方还没有施展相应运动时,自己马上要离开是非之地,而进入下轮的抢占磨心。太极的进退左右就是为占这个中定的体心。形意的进半步,八卦的斜半步也是为了这个体心--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梢节领劲,两头卷曲技术在抢占体心中如何运用呢?梢节领劲的8字手刚好是忽左忽右的不同的两个卷曲运动,如一脚踏进半步占取体心,整体在梢节8字手轨迹带动下,8字手的前半轨迹忽左卷曲牵引对方,同时脚下反弹,8字手的后半轨迹忽右放出对方。对方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也完成了8字手的两次转换了。但这里有个前提是:一定要站住体心这个磨心,置对方于磨盘边缘上,才会发挥出应有的奇效。 还要有个基本功,就是踏进之腿要有脚趾找膝,膝跪脚趾,构成斜7型。这要在盘架中去锻炼。手上8字轨迹两次转换,脚下体重下沉、上升,再下沉,再上升也是两次转换。没有斜7腿型基本功是要受影响的。 由此可见,运动中消灭敌人,才是太极技击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