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十三法式纲与纪,规范武术技法式;纲分八纲统技法,五纪律理众技势。式为法式与模式,非为技法拙劣续⑴;更如进退顾盼定,茫然正因源无知⑵。开合缠绕寓阴阳,虚实变化卷舒时;揉缠吞吐皆依随,驰骋纵横八纲施。众技繁杂须律束,是为统合巧驾驭;套路形式巧妙法,最佳组合兵阵机。运动技势⑶八纲领,虚实开合皆内藏,阴阳刚柔分明处,互隐神含妙玄奇。套路形式不可代,整合技势巧驾驭;有序组合衔接严,方显用机奥技势。人多难解套路事,最高境界难能之;初级散打当高阶,喜把无知当新意。注⑴:续,为成语“狗尾续貂”之续。此处引“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以佐证之:“近人皆谓太极十三式:棚、挤、履、按与采、列、肘、靠八法,并左、右、前、后、中定五者。此是勉强附会,断不可信。棚挤挤按等不过八种手法。”注⑵:源无知,是源于无知之故。正如向恺然先生所说:“棚、挤、履、按与采、列、肘、靠八法”,“仅可称为之八种手法,断不能为八式(因为并无一定格式使人遵循),然退一步言,当各有其妙法。至于前、后、左、右、中定五式,更含糊可笑:何种拳术无前、后、左、右、中定?太极拳的前、后、左、右、中定,又有何一定的方式?古人对于一种技术命名,决不如此不按实际,必另有其十三式或其法失传,或其名更变;要非现在所流行之太极拳架式,可以名为十三式也。”注⑶:此处之技势,非名词,乃指八纲模式规范运化下所形成的技法机势。
使用道具 举报
qxsr先生你好:
向先生请教,此十三式诗出于何处?我理解八纲:阴阳,刚柔,虚实,开合是先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文字表述,用八种具体技法来对应八纲,粗看似乎未尝不可,但细究则是对八纲的歪曲。先生“技法机势”这个词用的好,如何才能把“八纲模式规范运化下所形成的技法机势”与太极拳的理法结合起来呢?太极拳如何回归于十三式?我给先生发一短信,不知先生阅否,盼先生多发精论。
好像不叫“十三‘式’”啊。是叫“十三‘势’”吧。
本就没有定式的意思吧。
空虚先生你好:我已发邮件给你的邮箱,不知能否成功?如不成功,请向我的邮箱发信息。cgs703@yahoo.com.cn 或cgs0703@sina.com 至于“八纲模式规范运化下所形成的技法机势”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八纲的规范下所形成的一种技势运化形势。因为在阴阳的规范下,应该是缠丝形的双手迎合变化过程才是,这是阴阳意义入武艺的基础;柔刚是化与发的技术基础形势所形成的定局形式,并非完全是柔化与刚劲的对称问题;虚实则是闪转错侧运用技巧机势的变化方式方法,这在陈氏太极拳的运化技势中最能体现出来;至于开合,则是应对阴阳的运化而出入技势机势的方式,所以也叫阴阳出入的门户。
--清玄散人
非常感谢先生的解答。因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还很浅薄,尚只能明白个大概。但先生之阐述到是指明了一条路径,对我今后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来加深领会。先生的邮件我还没有收到,可能是网络的问题,我的邮箱:tmhdr_hb@163.com 并已给先生回复一邮件,请先生查收,再一次感谢先生的指点。
“十三势行功心解”和“十三势歌”都是“势”啊。怎么就成了“式”了呢?
看起来楼主对陈家的拳推崇倍致啊。
武禹襄谓之“势”想必有他的道理。
后世贤达,也多采纳“势”,想必也有他们的道理。
武禹襄已经在论坛上遭到了重重批判,而陈家受到的非议也不小。
在高壮飞老先生的《千思百问太极拳》中,我看到他老人家所在派系十分重视对场势的运化。十三势后来又是否指场势呢?对场势的运化不仅肢体运动,主要在神与意。神意成势、肢体成式。这样的话,“势”不肯好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些都不重要。用“势”和用“式”的流派都宗师辈出。只要能出真功夫就成。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
豫ICP备05002751号-1
豫公网安备 4108250241088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