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练好陈氏太极拳必须懂得刚和柔,所谓柔,就是柔化,使将对方的力卸掉、引开。所谓刚,就是通过长期放松柔劲的练习,达到极刚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力。它放松时就象鞭子在没有抖动发力之前,随意折压,完全自然放松,毫无任何抵抗。但如果刚劲发力,就象金狮抖毛,无坚不摧,无法抵抗的力,具有穿透性,这种力就是陈氏太极拳的弹抖爆发力。
要练好陈氏太极拳的爆发力,必须先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所谓放松,即是指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全身各个关节松开,肌肉全部放松。拳论上讲:“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是指这种放松还必须有一种相互协调配合的力在里面,建立在掤劲的基础上,成为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浑然一圆的运动体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随时可以调动周身任何部位任何时间爆发出来的力,完全不加一丝勉强,挥洒自如。
太极拳是内家拳术,是一种意念和气力的运动。所以,必须要做到内气与外形的协调统一。练习陈氏太极拳开始要先以外形引动内气,然后再练到以内气催动外形,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结合的境界。拳论中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既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只有达到内气与外形结合,才能够收发自如,随心所欲。
拳论中讲:“劲起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 ,发于梢。”(这里的梢指的并非是四梢,而是各个出击点,因为太极拳要求周身上下各个部位都能够发力。)太极拳讲究落地生根,要求脚下要稳,如果不稳,就象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脚下稳健了,在发劲时,脚下蹬地发力,才能够借地面的反弹力,源源不断的将力传输到发力点。拳论中讲:“腰如车轴气如车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导致全身僵硬,所以腰部要放松 ,放松则气脉畅通圆转自如。胯关节也要放松,松则腰部圆活。两胯与两膝要撑开撑圆,而又相合之意,这样裆劲才有力而又圆活。拳论上讲:“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所以,要想将弹抖爆发力打好,关键还要腰裆的配合,发力时拧裆转腰,腰部旋转要快,要迅猛。以腰为轴,瞬间向一侧旋转产生离心力。劲到落点时要注意前后左右配合对称,不要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要保持重心的平衡,练习陈氏太极拳要有八面支撑之力,一身备五弓之势,方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就以“掩手肱拳”为例,讲一下动作的具体发力要点。预备式要立身中正,松胯、屈膝、合裆,左右脚步成四十五度拉开,重心放于在右腿,右拳放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左脚在前,左掌放于身体左侧前方,掌心朝右,右指尖斜朝上,二目平视前方。身体自然放松,好似一身备五弓,一触即发之势。拳谱上讲:“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重心迅速向左移,右足跟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迅速向左转腰、拧裆、转右胯、转右膝、转右踝;顺着脊背、右肩、右肘、右腕到右拳面上。利用重心快速左移的惯性,加大右拳的爆发力。同时左臂弯曲,左肘尖向后发力,和右拳形成对拉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加大右拳的爆发力。另外,在发力前后一定要放松,只在击打到离目标一寸左右的距离时才突然握紧、弹抖、爆发出来,形成一种急刹车似的冲撞力、穿透力(这种劲也叫寸劲)。发力瞬间肌肉的紧张时间越短,击打点就越快,威力就越大。 综上所述,举一反三,任何部位发力都一样,同样都是汇聚周身之力突在出击点上。
陈家沟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陈志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 22:49:42编辑过] |